2020中考一轮复习化学考点解析+2019中考真题精练 5.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中考一轮复习化学考点解析+2019中考真题精练 5.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实质(高频考点)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解读质量守恒定律
五个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宏观: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
宏观:物质的种类
三个可能发生变化 物质的状态、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的事项: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概念中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
(3)概念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不能将气体的质量忽略不计。
(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个数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见实验解读栏目)(高频考点)

[典例精析]
1.(2019·邵阳)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SO4 C.FeS2 D.Fe2O3
【答案】C
【解析】由纯净物X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4个Fe原子,22个O原子,8个S原子,反应物中已有22个O原子,所以4X中含4个Fe原子和8个S原子,X中含2个Fe原子,2个S原子,化学式为。


2.(2019·湘潭)2019年5月,华为宣布做好了启动备用芯片的准备,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成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l2 B.HCl C.H2O D.SiH4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变化,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1个硅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所以在4X中有4个氢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Cl。

3.(2019·龙东)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剂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答案】C
【解析】反应前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为零价。

4.(2019·昆明)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 )
A.H2S B.SO2 C.SO3 D.O2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到X的化学式。
题干中化学方程式的左边有2个铝原子、6个银原子、3个硫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右边有2个铝原子、6个银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因此3个X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3个硫原子,X的化学式为,选项A正确。

5.(2019·徐州)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是SiCl4+2H2高温Si+4X。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X的化学式为H4Cl4
C.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HCl,B错误;设硅元素化合价为x,则x+(-1)×4=0,x=+4,C错误;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类型,D正确。

6.(2019·益阳)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答案】D
【解析】A、Z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根据数据分析Y物质增加25克,是生成物,M物质减少20克,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反应物X质量应该减少5克,所以该反应是X与M反应生成Y,此反应是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25:20=5:4;待测值应为20-5=15。

7. (2019·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答案】C
【解析】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物质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据此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甲、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戊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另两种物质,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因为物质的类别不知;戊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知,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不能确定。


8.(2019· 黔南)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不同,因此,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该过程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数目可能不变,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因此,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综合以上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故选B。
9.(2019·安顺)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g+2g+8g+12g=4g+16g+X+2g,求得X=8g,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甲+丁→乙,则A.反应后X的值为8;根据表格所示信息,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g,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10g,则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g:10g=2:5;根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甲+丁→乙,属于化合反应;丙的质量没变,丙可能是杂质,也可能是催化剂。
10.(2019·衢州)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答案】A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11.(2019·河南)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钠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碗酸氢钠 D.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是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有钠、氧、碳元素,所以反应后也有这三种元素,反应后生成的碳黑和一种白色固体。炭黑含有碳元素,那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是钠和氧元素,可能还有碳元素。而反应前没有硫元素,也没有氢元素,所以不可能是硫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只能是碳酸钠,本题选A。


12.(2019·绥化)在一定条件下,5g A物质和7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A. 5g B. 6g C. 7g D. 4g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为5g+7g=12g,生成C6g,则D质量为12g-6g=6g。
13.(2019·怀化)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数目,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和化合价,所以本题选B。
催化剂。
14.(2019·广州)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K原子,6个O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已有2个K原子,4个O原子,2个H原子,所以X中有2个H原子,2个O原子,化学式为H2O2;由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单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前物质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

15.(2019·湘西) .我国历史悠久,“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其中“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 D.SO2
【答案】A
【解析】反应2KNO3+3C+S=K2S+x↑+3CO2↑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K、N、S、O、C
原子的个数在反应前为 2 2 1 6 3
反应后原子的个数 2 0 1 6 3
X中含有原子 0 2 0 0 0
则X的化学式为N2。
16.(2019·扬州)中M的化学式是( )
A.?H2 B?KOH C.?HI D. I2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钾原子、碘原子、氢原子、硫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是2、2、2、1、7,反应后原子种类和数量不变,推出每个M分子含有两个碘原子,化学式为 I2 。

17.(2019·自贡)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H4 B. C4H4S C.C4H6S D.C4H8S
【答案】B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反应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为:O:12,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分别为:C:4,O:12,H:4,S:1,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知:X为:C4H4S。
18.(2019·潍坊)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数值为14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 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答案】A
【解析】甲由24g变为17.2g,属于反应物,消耗了6.8g,乙由26g变为10g,属于反应物,消耗了16g,丙由18g变为30g,属于生成物,生成了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属于生成物,且生成了10.8g,所以最后丁的质量为42.8g。乙和丙的质量变化比是16:12,在t1℃丙的质量是27g,即生成了9g,所以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设为x,则x:9=16:12,解得x=12g,消耗了12g乙,所以在t1℃乙的质量为:16g-12g=14g,所以b的数值为14,故A正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甲、乙、丙、丁不能判断是否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由A中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乙和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16g:10.8g=40:27,故C错;由A的分析可知甲和乙充分反应时,甲有剩余,乙完全反应,因为乙和丙的质量改变的比为:16:12,所以设充分反应后生成丁的质量为y则:26:y=16:12解得y=19.5g,故D错。
19.(2019·随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单质
【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量增加,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反应前后,甲减少了4.0g-1.2g=2.8g,丙减少了3.0g-2.4g=0.6g,丁增加了5.4g-2.0g=3.4g,甲、丙减少的质量和等于丁增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为:2.8g:0.6g=14:3。






20.(2019·娄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点。根据图示可知,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乙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或者杂质,丙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多,为生成物,丁物质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为反应物,结合可知,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甲+丁=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错,甲可能是单质,如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正确,丙丁的质量比为:(36%-25%):(48%-40%)=11:8,故C错误,乙可能是杂质,故D错误。



考点2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内容 举例
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C+O2CO2
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C + O2CO2 12∶16×2 ∶ 44 12∶ 32  ∶ 44 3∶ 8 ∶ 1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 C+O2CO2 1∶1 ∶ 1
读法 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粒子方面: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书写 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 ①写;②配;③注;④等;⑤查
【巧学乐记】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参考以下口诀: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请写对;计量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气体和沉淀,箭头来注明。


[典例精析]

1.(2019·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C.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答案】C
【解析】在氧气中铁丝燃烧要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FeO,故违背了客观事实,A错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硝酸铜的化学式为Cu(NO3)2,选项中硝酸铜的化学式错误,故B错误;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化学式正确,条件正确,配平正确,故C正确;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前面有6个氧原子,反应后只有2个,故没有配平,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2.(2019·泸州)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都正确的是( )
A. Fe3O4+4CO△ 3Fe+4C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铁
B. BaCl2+H2O+ CO2=BaCO3↓+2HCl,用于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备餐
C. Al3O2△3Al+ 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铝
D. NaCl+NH3+H2O+ CO2=NaHCO3+NH4Cl↓,用于制取复合肥料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用于工业炼铁;B. 用于做钡餐的是硫酸钡,因为碳酸钡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能被人体吸收,易导致人中毒;C. 铝的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Al2O3;D. 该反应不是制取复合肥的反应原理,氯化铵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


3.(2019·广西四市)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O2=AlO2 B.2KClO3 2KCl+3O2
C.CuO+C=Cu+CO2 D.FeCl3+KOH=Fe(OH)3+KCl
【答案】B
【解析】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生成物化学式写错;B.书写正确;C.没有配平,还缺少反应条件;D.没有配平,生成物氢氧化铁属于红褐色沉淀,需要标沉淀符号误。
4.(2019·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该化学方程式中氧气后没有标气体符号;,该反应的条件为高温,未标出;该反应不能进行,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

5.(2019·吉林)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没有标气体符号;高锰酸钾分解的条件是受热,该反应的条件是加热,没有注明,生成氧气没有标气体符号;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没有标气体符号

6.(2019·怀化)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C.
D.
【答案】A
【解析】A .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化学方程式正确,所以正确;
B.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也没有写催化剂,所以错误;
C.硝酸钠和氯化钾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水生成,所以不反应,所以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所以错误。






考点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高频考点)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 解题步骤:
例:3 g 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计算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1) 设未知量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 列出比例式,求解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5 g
【巧学乐记】一设二解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云南常考题型
(1)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结合坐标图、表格、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备考提示】计算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设未知量时不能带单位。
(2)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写在反应物的正下方,计算中需要的才写,不需要的不写。
(4)已知量、未知量的单位要统一。
(5)化学方程式中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6)解设比答要完整。



[典例精析]





1.(2019·海南)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 2H2↑+O2↑,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多少千克的水?
解:设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2H2O 2H2↑+O2↑
36 4
x 12kg
36:4= x:12kg
x=108kg
答: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108千克的水。

2.(2019·贵阳)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我国深海探测器“蛟龙”号的耐压球壳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生产钛的化学方程式为。现消耗46吨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生成金属钛的质量为x。

92 48
46t x

x=24t
答可生产钛的质量为24t。
3.(2019·云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42.7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提示:】
【答案】(1)0.3g
(2)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80 6
x 0.3g
,x=4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4. (2019·陕西)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中共生成气体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0.2
(2)设铁的质量为x。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65:2=x:0.2g,解得:x=6.5g

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00%=35%。
答: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5%。
5.(2019·十堰)将20.0g铜锌合金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当加入148.4g稀硫酸时,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测得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为168.0g。
(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求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0.4
(2)解:设反应后烧杯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为x,锌的质量为y。

答: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6.(2019·新疆兵团)将8.0g三氧化二铁加入到100.0g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试计算:
(1)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
(1)98;
(2)解:设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60 294
8.0g 100.0gx

x=14.7%
答: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4.7%。







7.(2019·广西四市)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9.8g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沉淀的质量=213.0g-203.2g=9.8g,所以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9.8g,设生成9.8g沉淀的同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98 142
9.8g x

x=14.2g
反应后溶液质量=203.2g-103.2g=100g
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2%。


8.(2019·龙东) 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 g;
(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
(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9.8
(2)解:设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发生反应的NaOH质量为y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80 160 98
Y x 9.8g
160:98=x:9.8g x=16g
80:98=y:9.8g y=8g
(3)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为8g,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9.(2019·宜昌)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克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1)25克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20
(2)解: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20g x y
x=22.2g y=8.8g
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2)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10.(2019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大于 (2)Mg(OH)2+H2SO4=MgSO4+2H2O (3)Ba(OH)2、NaOH
(4)解:设加入20g硫酸镁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Ba(OH)2+MgSO4=Mg(OH)2↓+BaSO4↓
120 58
20g×6% x

x=0.58g
m2的值为4.66g+0.58g=5.24g
解析:
(1)由于由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且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滤液X含有氢氧化钠,所以pH 大于7;
(2)CD段是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
(3)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且后期加入硫酸导致沉淀质量减少一部分,所以基友氢氧化钠也有钡离子,所以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Ba(OH)2、NaOH。



11.(2019·泸州)水与自然界中矿石长期接触,常含Ca(HCO3)2、Mg(HCO3)2等物质导致钙离子镁离子含量较多,称之为硬水,生活中,水的硬度过高会造成一定危害,即使用硬水烧水的热水壶,内部会形成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说明加热煮沸可使这类硬水成为软水,其原理流程如下(气体产物已略去):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 反应;反应Ⅱ除产生水垢外,还有一种气体为 ;如果当地用水中含量较多CaSO4,则水垢中还常含有少量CaSO4,CaSO4析出的原因是 。
(2)向200克水垢中加入400克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3分钟内混合物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与HCl的挥发)如下表所示: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 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1)分解 CO2 CaSO4微溶于水,受热不分解(2)①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②60%
【解析】(1)碳酸氢钙受热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镁受热反应生成了碳酸镁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都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属于分解反应;硫酸钙微溶于水,在加热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故填:分解;CO2;CaSO4微溶于水,受热不分解;(2)①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②;
(2)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固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镁溶于酸生成氯化镁和水,所以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
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600g-547.2g=52.8g
设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52.8g
x=120g
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0%。
12. (2019·杭州)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 2NH3
(1)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__________。
(2)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答案】(1)氮气
(2)解:设合成8.5万吨氨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N2+3H2 2NH3
6 34
x 8.5万吨
6:34=x:8.5万吨,解得:x=1.5万吨
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CO2的质量为1.5万吨×5.5=8.25万吨。
13.(2019·宁波)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   。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答案:(1)16 (2)64.78
(3)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7.3%y 0.22g
==
x=0.53g
y=5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5.3%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5.3%
(4)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5g﹣5g=10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40
40 36.5
z 10g×7.3%

z=0.8g
答: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0.8g
解析:根据第16次实验时pH=7,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前两组数据,而第四组数据应该是总质量不变,所以m=69.78g﹣5g=64.78g,即m=64.78。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15g﹣64.78g=0.22g。
14.(2019·通辽)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重。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第 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4g,求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 11.6
(2)解:设氯化镁溶液中氯化镁质量为x;
2NaOH +MgCl2+ Mg(OH)2↓ + 2NaCl
95 58
X 11.6g

X=19g
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9%;
答: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
【答案】(1)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从表格数据知每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反应完,将产生沉淀氢氧化镁质量2.9g;当第5次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其沉淀质量没变,说明第4次就将氯化镁反应完,若前4次共加氢氧化钠溶液80g,其反应完将生成沉淀质量=2.9g4=11.6g,说明第4次两者刚好反应完。
15.(2019·咸宁)有镁和氯化镁混合物,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然后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0.32
(2)解:设40g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Mg+2HCl=MgCl2+H2↑
73 2
x 0.16g
x=5.84g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每40g稀盐酸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16g,则第2次加入40g稀盐酸所得氢气质量为:0.16g×2=0.32g,则m=0.32;由上述分析可知,40g稀盐酸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16g。

16.(2019·哈尔滨)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
(3) 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4) 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
(5) 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04.4 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 若要生产含镇4.5%的铝合金960 t,需要上述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1)Mg + 2HCl = H2↑ + MgCl2
(2) (3) 96% (4) 40g (5) 19% (6) 45t
【解析】(1)镁与盐酸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Mg + 2HCl = H2↑ + MgCl2。
(2) 第一次所加入的150g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50g+5g-154.7g=0.3g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Mg + 2HCl = H2↑ + MgCl2
73 2
x 0.3g
x=10.95g
则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0g盐酸完全参与反应,与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00g盐酸中溶质质量为200g×7.3%=14.6g
镁样品中镁的质量为y,生成MgCl2质量为z,生成H2质量为m
Mg + 2HCl = H2↑ + MgCl2
24 73 2 95
y 14.6g m z
y=4.8g
m=0.4g
z=19g
(3) 5g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4) 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5) 若将反应后的滤液的总质量为200g+4.8g-0.4g=204.4g,蒸发104.4 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4.4g-104.4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 根据两物质中所含镁元素相同,960 t铝合金中含镁的质量为960t×4.5%=43.2t,则需要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

17.(2019·呼和浩特)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答案】
(1)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质量为28.7g,
设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x,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为y,
AgNO3+NaCl=AgCl↓+NaNO3
170 58.5 143.5
y x 28.7g

x=11.7g
y=34g
答: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2)28.3%
解析:(2)最终所得170g20%的硝酸钠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70g×(1-20%)=136g,其中参加反应的硝酸银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36g-50g=86g,则参加反应的硝酸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8.(2019·齐齐哈尔)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设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7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3.3g
x=7.5g y=5.457g
=75%
=7.3%
答:(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实验解读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原理的选择:
一切易操作、速率适中、便于称量、现象明显的实验都可用于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白磷和氧气的反应;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
2.实验装置的选择: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也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如:

3.实验现象的分析:
(1)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2)天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3)如果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对此现象的解释(如反应过程中是否有生成物逸散,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等)。
[典例精析]

1.(2018·江苏省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__。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白磷(P4)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答案】变小 达到着火点; 物质是可燃物 向左偏 P4+5O22P2O5
【详解】
(1)实验时,白磷燃烧放热,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后,瓶内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气球收缩,因此气球的变化是先膨胀后缩小。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空气进入瓶中,则天平指针向左偏。
(4)白磷燃烧生成P2O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2P2O5。

























真题试练
1.(2019·梧州)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30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1 D.若16≤y≤36,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反应前d物质质量为1g,如果反应后y=1,则d可能是催化剂;由表中数据可知,a、b 反应后质量都减少了,属于反应物,如果c是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会减少,x≥0,如果c是生成物,x≤(10g+5g+1g+20g)=36g,既x的取值范围为:0≤x≤36;参加反应的a、b质量比为:(10g-0):(15g-10g)=2:1;如果y=16g,d是生成物,c未参加反应,如果y>16g,c是反应物,c完全反应时,y=(10g+5g+20g)=36g,所以,y的取值范围为16≤y≤36时,a、b、c是反应物,d是生成物,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2.(2019·梧州)金属铝的冶炼要用到冰晶石,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冰晶石用A表示):12HF+3Na2CO3+2Al(OH)3=2A+3CO2+9H2O,则A的化学式为( )
A.NaAlF6 B. Na2AlF4 C. Na3AlF6 D. Na3Al2F3
【答案】C
【解析】化学方程式两边各原子数目相等,上述方程式中,左边H、F、Na、C、O、Al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8、12、6、3、15、2,右边H、F、Na、C、O、Al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8、0、0、3、15、0,可知2A中含有12个F原子、6个Na原子、2个Al原子,则A的化学式为Na3AlF6,选项C正确。
3.(2019·凉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4Fe + 3O22 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空气中点燃 4P + 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O2 + H2O= H2CO3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D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H2 + CuO Cu + 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应该是四氧化三铁;磷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的是大量的白烟;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生成碳酸,能使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4.(2019·西宁) 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说法正确的是( )
A. x属于有机化合物 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不会发生改变则:
C H S O
反应前原子数目 4 12 2 18
反应后原子数目 4 12 0 14
2x中原子数目 0 0 2 4
X的化学式为SO2。x中无碳元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32+32)x100%=50%;
C.x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 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32=1:1。

5.(2019·达州)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的数值为(  )
A.7.4 B.4.6 C.3.2 D.3.8
【答案】C
【解析】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金属氧化物;
设二氧化碳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44 100
x 5.0g
=,
x=2.2g,
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2.2g×÷2=0.8g,W=2.4+0.8=3.2。
6.(2019·湘潭)某同学取8g 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 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
A.70% B.40% C.30% D.60%
【答案】D
【解析】Cu不与稀盐酸反应,ZnO、Al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uO+2HCl═ZuCl2+H2O,Al2O3+6HCl═2AlCl3+3H2O,由于混合固体与73g 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可知ZnO、Al2O3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可得盐酸与水的关系式为2HCl~H2O,设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73g20%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g×20%=14.6g
则2HCl~H2O~O
73?? 16
14.6g????x
解得x=3.2g,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8g-3.2g=4.8g
那么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7.(2019·宜昌)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X+H22HCl+Si(高纯)则X为( )
A. SiCl B. SiCl3 C. SiHCl3 D. SiH2Cl3
【答案】C


8.(2019·天津)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答案】C
【解析】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和D的质量之和为16g+64g=80g,又因为生成C和D的质量之比为11:9,所以D的质量是80g×=36g,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由A+2B=C+2D
64 2x
64g36g
可求得x=18。
9.(2019·盐城)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取生石灰(CaCO3CaO+CO2↑)现有100克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物体的质量为67克,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克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答案】D
【解析】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少,故生成的CO2的质量为100g-67g=33g;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利用化学方程式可求得生成物中CaO的质量为42g;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由于反应过程中钙元素始终以存在于固体中,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剩余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因此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大于40%;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48=1:4,由于高温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2:32=3:8,碳元素质量减少量大于氧元素质量减少量,故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小于1:4。


10.(2019·雅安)已知4FeS2+11O22Fe2O3+8X,则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O2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D.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B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则可得出X的化学式为:S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它们的比为1:2;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为置换反应,而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SO2可导致酸雨的形成,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反应前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化合价升高。

11.(2019·郴州)一定质量的CaCO3样品高温煅烧,若样品分解了75.0%,则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3.3% B.71.4% C.59.7% D.34 6%
【答案】C
【解析】一定质量的CaCO3样品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 CO2 ↑ + CaO ,
100 44 56
75.0g x
设CaCO3样品的质量为100g,生成的CaO质量为x ,CaCO3样品分解了75.0%,则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75.0g,=,求得x=42.0g,CaO中Ca元素的质量为42.0g××100%=30.0g,剩余的CaCO3样品的质量为25.0g,则剩余的CaCO3样品中Ca元素的质量为25.0g××100%=10.0g,则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9.7%,故C选项符合题意。
12.(2019·衡阳)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4.8 0 0.4 0
反应后质量/g 0 2 7.2 9.2 a
A.表中a的值为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D
解析:a=6.0+14.8+0.4﹣2﹣7.2﹣9.2=2.8,A正确;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8﹣2):(9.2﹣0.4)=16:11,B正确;X中碳元素质量:6.0g(9.2g﹣0.4g)1.2g,氧元素质量:6.0g (14.8g﹣2g)﹣7.2g(9.2g﹣0.4g)1.6g,1.2g +1.6g =2.8g,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C正确;反应后丙醇、氧气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水、二氧化碳和X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应,D错误。
13.(2019·衡阳)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氧元素质量和为1﹣a%.而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B。
12.(2019·巴中)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 )
A15.5g B .25.1g C .39.5g D .20.3g
【答案】C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质量为x,则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x+10.1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0.7g+x=x+10.1g+氢气质量,则生成氢气质量为:10.7g-10.1g=0.6g,氢气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硫酸中氢元素质量,设硫酸中的硫酸根质量为a,则:,解得:a=28.8g,最后所得的固体是三种金属元素和硫酸根结合的硫酸盐,其质量为:10.7g+28.8g=39.5g。
14.(2019·天水)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分别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等于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应该相等,故6.4+3.2+4.0+2.8=5.2+x+7.2+2.8 ,x=1.2,A错误;d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而不一定加快反应速率,也有可能是不参入反应的杂质,B错误; c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a、b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一定是化合物,C错误;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故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质量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
15.(2019·巴中) 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答案】HCl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体现在化学方程式上就是方程式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该方程式左边Na、Cl、O、H的原子个数依次为:2、2、6、0,右边Na、Cl、O、H的原子个数依次为:2、6、6、4,左边少4个H原子和4个Cl 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HCl。
16.(2019·重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 O22X+2H20,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_____g。
【答案】(1)B (2)CH2O 2CH3OH+ 3O22CO2+4H20 (3)32
【解析】(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可以缓解温室效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H2O;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3)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则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CH3OH中,则可设CH3OH的质量为x,则44g,x=32g。



17.(2019绍兴)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答案:(1)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2)空气 (3)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ACD
解析:(1)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空气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打开容器前没有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18.(2019·东营)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   ,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   。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
(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B   。
利用上述药品,仅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否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   。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
【答案】【实验回顾】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或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等 【实验重现】(1)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 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 (2)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3)①锥形瓶 ②CDHIA 2H2O22H2O+O2↑ 否 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
【总结与反思】有空气进入
【解析】【实验回顾】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或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或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铁片上的物质变红或有红色物质生成;天平平衡或质量不变。
(2)由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可知,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加快反应的速率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等。
(3)①B为锥形瓶;②利用上述药品,仅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HI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无法实现固液分离,所以不能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总结与反思】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我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有空气进入。
19.(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答案】(1)液滴飞溅 出现较多固体 (2)大量白烟 气体膨胀冲开瓶塞 没有
【解析】(1)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若没有玻璃棒搅拌则会导致受热不均,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2)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热,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增加,气球变鼓,所以气球除了使装置密闭以外,还有就是平衡大气压,防止瓶塞弹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总质量相等,由于装置密闭,所以与红磷的量没有影响。
12.(2019·南充)(3)某鱼塘在养鱼过程中经常遇到因水中氧气不足造成鱼苗死亡现象。过氧化钙(Ca0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可以有效解决鱼塘供氧问题。生产CaO2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l2+2NH3+H2O2+8H2O=CaO2·8H20↓+2X,写出X的化学式___。
(3) NH4Cl
【解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相等,反应前钙原子、氯原子、氮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2、2、24、10,反应后钙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16、10,所以2X中应该有2个氮原子,2个氯原子,8个氢原子,所以X中有1个氮原子,1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化学式为NH4Cl。

20.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答案:(1)甲烷
(2)解:设生成0.8kg氧气需要水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32
x 0.8kg
=,
x=0.9kg,
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2H2O+CH4,
结合2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汽整合系统电解的水有一半可以循环利用,因此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水的质量:0.9kg×0.5×30=13.5kg,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13.5kg水
21.(2019·昆明)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答案】解:(1)8.8
(2)设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为x
SrCO3+2HCl=SrCl2+CO2↑+H2O
148 44
x 8.8g

x=29.6g
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100%=29.6%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为29.6%。
22.(2019·武汉)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g)。
解:(1)4.5g
(2)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是氯酸钾完全分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 + 3O2 ↑
245 96
x 4.8g

x≈12.3 g
答:(2)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12.3 g。
23.(2019·黄石)某种铁合金中含有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合金样品粉末11.4克,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共20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6 a 3 0.2
(1)a=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5.8
(2)解:设原稀硫酸50g中硫酸质量为x.
H2SO4 + Fe FeSO4 + H2↑
98 56
X 2.8g
= x=4.9g
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 (1)由于铁合金中含有不溶于酸的杂质,其主要成分铁能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Fe FeSO4 + H2↑,从表格知第1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50g,固体质量减少为:11.4g-8.6g= 2.8g,说明每加入50g 稀硫酸与2.8g铁完全反应;则第2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50g,固体质量也应该减少2.8g,所以a=8.6g-2.8g=5.8g。
24.(2019·贵港)小红称取5.0g某品牌化肥(商标如下图)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OH)2 溶液进行该化肥中(NH4)2SO4含量的测定(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测定数据如下表和图所示.

(1)表格中的m、坐标上的a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化肥属于_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3)计算所用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

【答案】解: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硫酸铵的质量为y,氢氧化钡的质量为z

(NH4)2SO4+Ba(OH)2==2H2O+2NH3↑+BaSO4↓

132 171 34 233
Y z x 6.99
===

x=1.02 g y=3.96g z=5.13g
a=1.02 m=6.99
x100%=79.2%<86%,故不合格;
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100%=3.42%







PAGE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考点梳理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实质(高频考点)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解读质量守恒定律
五个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
宏观: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
两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
宏观:物质的种类
三个可能发生变化 物质的状态、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时注意的事项: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概念中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
(3)概念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质量,不能将气体的质量忽略不计。
(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个数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见实验解读栏目)(高频考点)

[典例精析]
1.(2019·邵阳)某纯净物X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SO4 C.FeS2 D.Fe2O3

2.(2019·湘潭)2019年5月,华为宣布做好了启动备用芯片的准备,硅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成制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 Si+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l2 B.HCl C.H2O D.SiH4
3.(2019·龙东)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剂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
4.(2019·昆明)银器发暗是因为形成了黑色的Ag2S。欲使银器变亮,可先用洗衣粉洗去表面油污,再把它和铝片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共煮,至银器恢复银白色时,取出银器,用水洗净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Ag2S+6H2O6Ag+2Al(OH)3+3X↑,X的化学式是
( )
A.H2S B.SO2 C.SO3 D.O2
5.(2019·徐州)硅(Si)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制硅的反应之一是SiCl4+2H2高温Si+4X。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X的化学式为H4Cl4
C.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6.(2019·益阳)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X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3 8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 待测值为13
7. (2019·昆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8.(2019· 黔南)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9.(2019·安顺)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10.(2019·衢州)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11.(2019·河南)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钠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碳酸钠 B.硫酸钠 C.碗酸氢钠 D.氢氧化钠
12.(2019·绥化)在一定条件下,5g A物质和7g 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C、D两种物质.若生成6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A. 5g B. 6g C. 7g D. 4g
13.(2019·怀化)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14.(2019·广州)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2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15.(2019·湘西) .我国历史悠久,“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其中“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 D.SO2
16.(2019·扬州)中M的化学式是( )
A.?H2 B?KOH C.?HI D. I2

17.(2019·自贡)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A.CH4 B. C4H4S C.C4H6S D.C4H8S
18.(2019·潍坊)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数值为14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反应过程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5:6
D. 充分反应后生成丙的质量为37.5g
19.(2019·随州)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1:2 D.丙可能是单质
20.(2019·娄底)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2化学方程式(高频考点)
内容 举例
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C+O2CO2
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 C + O2CO2 12∶16×2 ∶ 44 12∶ 32  ∶ 44 3∶ 8 ∶ 1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粒子个数比)。 C+O2CO2 1∶1 ∶ 1
读法 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粒子方面: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书写 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步骤 ①写;②配;③注;④等;⑤查
【巧学乐记】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参考以下口诀:左反应、右生成;化学式,请写对;计量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气体和沉淀,箭头来注明。


[典例精析]

1.(2019·大庆)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点燃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2Fe+O22FeO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CuNO3+Ag
C.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D.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2KClO32KCl+O2↑
2.(2019·泸州)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应用都正确的是( )
A. Fe3O4+4CO△ 3Fe+4C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铁
B. BaCl2+H2O+ CO2=BaCO3↓+2HCl,用于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备餐
C. Al3O2△3Al+ O2↑,工业上用于冶炼铝
D. NaCl+NH3+H2O+ CO2=NaHCO3+NH4Cl↓,用于制取复合肥料

3.(2019·广西四市)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Al+O2=AlO2 B.2KClO3 2KCl+3O2
C.CuO+C=Cu+CO2 D.FeCl3+KOH=Fe(OH)3+KCl
4.(2019·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19·吉林)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19·怀化)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B.
C.
D.

考点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高频考点)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 解题步骤:
例:3 g 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计算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1) 设未知量 解: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 列出比例式,求解
(5) 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5 g
【巧学乐记】一设二解最后答,化学方程(式)不能错;准确寻找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3.云南常考题型
(1)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反应时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结合坐标图、表格、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备考提示】计算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1)设未知量时不能带单位。
(2)写准物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相对分子质量写在反应物的正下方,计算中需要的才写,不需要的不写。
(4)已知量、未知量的单位要统一。
(5)化学方程式中各代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6)解设比答要完整。



[典例精析]

1.(2019·海南)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H2O 2H2↑+O2↑,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多少千克的水?






2.(2019·贵阳)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我国深海探测器“蛟龙”号的耐压球壳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生产钛的化学方程式为。现消耗46吨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多少?









3.(2019·云南)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化学实验室,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备氢气。同学们取了3g纯铝片和4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铝片有剩余,称得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42.7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提示:】










4. (2019·陕西)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中共生成气体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5.(2019·十堰)将20.0g铜锌合金置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硫酸。当加入148.4g稀硫酸时,不再有气体生成,此时测得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为168.0g。
(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求反应后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2019·新疆兵团)将8.0g三氧化二铁加入到100.0g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试计算:
(1)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2019·广西四市)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2019·龙东) 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是 g;
(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
(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2019·宜昌)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现取25克含碳酸钙的大理石,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1)25克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19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
(4)滴加入30克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1.(2019·泸州)水与自然界中矿石长期接触,常含Ca(HCO3)2、Mg(HCO3)2等物质导致钙离子镁离子含量较多,称之为硬水,生活中,水的硬度过高会造成一定危害,即使用硬水烧水的热水壶,内部会形成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说明加热煮沸可使这类硬水成为软水,其原理流程如下(气体产物已略去):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 反应;反应Ⅱ除产生水垢外,还有一种气体为 ;如果当地用水中含量较多CaSO4,则水垢中还常含有少量CaSO4,CaSO4析出的原因是 。
(2)向200克水垢中加入400克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3分钟内混合物质量的变化(不考虑水与HCl的挥发)如下表所示: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 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2. (2019·杭州)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 2NH3
(1)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__________。
(2)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13.(2019·宁波)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   。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14.(2019·通辽)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重。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9 5.8 8.7 11.6 11.6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第 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 g。
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4g,求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15.(2019·咸宁)有镁和氯化镁混合物,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放入烧杯中,然后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五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6.(2019·哈尔滨)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
(3) 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4) 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
(5) 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04.4 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 若要生产含镇4.5%的铝合金960 t,需要上述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______。









17.(2019·呼和浩特)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
(1)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Ag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精确到0.1%)









18.(2019·齐齐哈尔)向10g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分两次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计算:
(1)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解读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1.实验原理的选择:
一切易操作、速率适中、便于称量、现象明显的实验都可用于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白磷和氧气的反应;铁钉和硫酸铜的反应。
2.实验装置的选择: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无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可以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也可以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如:

3.实验现象的分析:
(1)化学反应的现象(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2)天平的平衡状况(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3)如果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对此现象的解释(如反应过程中是否有生成物逸散,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用气球收集反应生成的气体时浮力的影响等)。
[典例精析]

1.(2018·江苏省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__。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白磷(P4)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真题试练
1.(2019·梧州)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了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c的质量范围一定是:0≤x≤30
C.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一定为2:1 D.若16≤y≤36,则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2.(2019·梧州)金属铝的冶炼要用到冰晶石,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为(冰晶石用A表示):12HF+3Na2CO3+2Al(OH)3=2A+3CO2+9H2O,则A的化学式为( )
A.NaAlF6 B. Na2AlF4 C. Na3AlF6 D. Na3Al2F3
3.(2019·凉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
A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4Fe + 3O22 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磷在空气中点燃 4P + 5O2 2P2O5 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 将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 CO2 + H2O= H2CO3 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由紫色变为蓝色
D 将H2通入CuO片刻并加热 H2 + CuO Cu + H2O 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试管口有冷凝的液体滴下
4.(2019·西宁) 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特殊气味的乙硫醇,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2H5SH+9O24CO2+2X+6H2O.下列关于X说法正确的是( )
A. x属于有机化合物 B.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C.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 D.X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2019·达州)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的数值为(  )
A.7.4 B.4.6 C.3.2 D.3.8
6.(2019·湘潭)某同学取8g 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 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
A.70% B.40% C.30% D.60%
7.(2019·宜昌)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X+H22HCl+Si(高纯)则X为( )
A. SiCl B. SiCl3 C. SiHCl3 D. SiH2Cl3

8.(2019·天津)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9.(2019·盐城)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以制取生石灰(CaCO3CaO+CO2↑)现有100克碳酸钙样品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物体的质量为67克,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生成CO2的质量是33g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克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10.(2019·雅安)已知4FeS2+11O22Fe2O3+8X,则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O2与X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D.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11.(2019·郴州)一定质量的CaCO3样品高温煅烧,若样品分解了75.0%,则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3.3% B.71.4% C.59.7% D.34 6%
12.(2019·衡阳)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6.0 14.8 0 0.4 0
反应后质量/g 0 2 7.2 9.2 a
A.表中a的值为2.8
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
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3.(2019·衡阳)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12.(2019·巴中)向10.7gMg、Al、Zn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了10.1g,将反应后溶液蒸发结晶,干燥。获得固体质量为( )
A15.5g B .25.1g C .39.5g D .20.3g
14.(2019·天水)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分别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x等于2
B.d是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C.c不是化合物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5.(2019·巴中) 自来水厂有一种新型的消毒剂ClO2,其工业生产原理是:2NaClO3+4X=2ClO2↑+Cl2↑+2NaCl+2H2O,则X 的化学式为       。
16.(2019·重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能缓解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 O22X+2H20,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他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7.(2019绍兴)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   。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   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18.(2019·东营)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   ,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   。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
(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B   。
利用上述药品,仅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否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   。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
19.(2019·河北)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甲为蒸发溶液的实验。加热时若不搅拌,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乙为通过红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热。实验中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取用红磷的量不足,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0.如图表示某国际空间站的水气整合系统,其中“氧气生成系统”能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萨巴蒂尔系统”能把氢气和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液态水和甲烷气体;液态水即时循环利用,甲烷排放到外太空。

(1)图中化学式标注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2)已知一个航天员平均一天要消耗约0.8千克的氧气,请计算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30天,理论上至少需要给该水气整合系统补充多少质量的水?(已知二氧化碳足量)












21.(2019·昆明)碳酸锶(SrCO3)可用于制造红色火焰、荧光玻璃等。小赵同学为测定某Sr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在三个烧杯中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求:
(1)烧杯②中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原固体混合物中Sr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SrCO3+2HCl===SrCl2+CO2↑+H2O)

22.(2019·武汉)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
(2)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精确到0.1g)。







23.(2019·黄石)某种铁合金中含有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合金样品粉末11.4克,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共200克。反应过程的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8.6 a 3 0.2
(1)a=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24.(2019·贵港)小红称取5.0g某品牌化肥(商标如下图)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OH)2 溶液进行该化肥中(NH4)2SO4含量的测定(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测定数据如下表和图所示.

(1)表格中的m、坐标上的a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该化肥属于___________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
(3)计算所用Ba(OH)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01%).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