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含答案及解析)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6.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
一、单选题
1.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A.?49个????????????????????????????????????B.?51个????????????????????????????????????C.?55个????????????????????????????????????D.?56个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3.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A.?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开发西部, 维护国家安全
C.?西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D.?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众多
4.“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5.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B.?宁夏和广西????????????????????????????????C.?西藏????????????????????????????????D.?新疆
6.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7.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8.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
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③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④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9.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2015年 3月5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全国人大有2907名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请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12.2016年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409名少数民族代表和2578名各界代表一起共商国是,少数民族代表的参会体现了( )???????????
A.?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国家对少数民族精准扶贫的政策
C.?我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D.?少数民族享有比汉族更多的权利
13.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14.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壮族??????????????????????????????????B.?藏族??????????????????????????????????C.?汉族??????????????????????????????????D.?维吾尔族
16.小芳去承德围场旅游,当地导游介绍围场全称是“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这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这一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党代表制度
17.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民族团结???????????????B.?达到各民族共同发展???????????????C.?维护祖国统一???????????????D.?促进民族和解
1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促进共同发展
19.目前,全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
A.?10个??????????????????????????????????????B.?8个??????????????????????????????????????C.?5个??????????????????????????????????????D.?3个
20.这是一项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这项战略措施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B.?科教兴国战略????????????????C.?人才兴国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
21.“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 )???????????
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
22.“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 )???????????
A.?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B.?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
23.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自治区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
24.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B.?民族区域自治???????????????????????C.?“一国两制”???????????????????D.?西部大开发
25.2014年3月28日是西藏自治区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55年来,自治区开创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调动了藏族人民的积极性②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高度自治
③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④保障了藏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的8%的55个少数民族本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实际上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09名,占代表总额的13.69%。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在政治上坚持????????? 的原则和政策。(????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共同发展
27.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一国两制”的实践?????C.?土地改革的进行???????D.?对外开放的实行
28.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充分证明了(??? )
A.?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B.?祖国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愿
C.?各族人民是一家.就能造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内蒙古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9.2016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7周年纪念日。57年来,自治区开创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调动了藏族人民的积极性???? ②体现了西藏自治区的高度自治
③坚持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④保障了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0.“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表明我国(? ???)
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②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1.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
A.?新疆????????????????????????????????B.?宁夏和广西????????????????????????????????C.?西藏????????????????????????????????D.?内蒙古
32.2015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4周年。西藏解放64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33.小丽应邀参加了台州中学新疆部的同学举行2016春节联欢活动,活动结束后,小丽和同学相互间就民族关系进行了讨论,正确的有(??? )
①我国在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③中学生要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4.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
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35.根据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8%的55个少数民族应选代表360人左右,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这说明了(??? )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共同发展
36.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
A.?壮族??????????????????????????????????B.?藏族??????????????????????????????????C.?汉族??????????????????????????????????D.?维吾尔族
3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④
38.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且成效显著。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等少数民族集中地区仍将作为主战场。这说明(  )
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②我国坚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和睦共处的秘诀在于(???? )
A.?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各不相同
C.?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D.?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40.我国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有不少少数民族的歌舞节目,既丰富了春晚内容,又让人们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风采。这样做有利于(  )
①贯彻民族团结原则②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
③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④消除民族差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41.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是(???? )
A.?广西壮族自治区??????????????????B.?云南省??????????????????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内蒙古自治区
42.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43.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深切缅怀了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1)请举两例说明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什么?
(2)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们青少年能为国家统一做些什么?
4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两岸统一、国家强大、民族复兴是历史大势所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请指出这一基本方针的前提和基础。
(2)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在捍卫祖国统一方面,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你能做些什么?
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下是“2013年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表”。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新疆 8510亿 11.1% 7296 9.6% 19874 10.9%
西藏 807.67 12.1% 6578元 15% 22561 11.6%

材料二:2014年2月11日,海峡两岸双方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张王会”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积极共识,表示将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等等。
◇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一行拜谒南京中山陵,他在祭文中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希望将台湾海峡建构为和平及合作之海。
(1)材料一中表格反映了什么现象?西藏新疆两地的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两岸人民,同属中华”说明了什么?当前形成了对台怎样的基本方针?
(3)你认为台湾未来的最终前途是什么?
46.(2014·内蒙古赤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 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 今年(2014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

(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
材料二: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
材料三:2011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1)材料一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原则?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各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4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光辉历程,正是她一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请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图A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2)图B中的人物因什么科技创新而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图D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项民族政策(制度)?图C中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以什么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请写出主要内容。???
三、综合题
50.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
(1)小李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2)图片信息说明我国( ? )
①体现了各少数民族高度的自治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③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④消除了民族差异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依据所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史实的识记。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 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B所述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3.【答案】 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依据。???
4.【答案】 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西藏、新疆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
【点评】本题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宁夏和广西自治区1958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
6.【答案】 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进行分析,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主要涉及少数民族的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它可以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故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7.【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解题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自治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8.【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①项在1949年,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颁布的《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②项在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建立的自治区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省级自治区;③项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④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早两年多,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10.【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关系。分析题文的“本次全国人大有2907名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体现的是民族平等的原则。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题文材料的分析能力,全国人大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是民族平等的体现。???
11.【答案】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所以答案选择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
12.【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题文材料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民代表,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的有关知识。???
13.【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据“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知,这一过程反映出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
14.【答案】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我国民族政策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民族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15.【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56个民族当中居主体的民族。我国56个民族当中居主体的民族是汉族,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56个民族当中居主体的民族,属识记题。
16.【答案】 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由“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答案是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答案】 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局面,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所以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其他三项也是目的,但是主要目的是B所述,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
18.【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筹建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得到了各民族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国的省级民族自治区。???
20.【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要求选出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的战略措施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21.【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西藏发生了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进一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西藏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D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B项是秦朝到清朝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C项是我国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故“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主张,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中共对少数民族采取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知识。???
23.【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我国目前有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五个省级自治区。其中,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只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点评】了理解五个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24.【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关知识,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前就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民族区域自治对我国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建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在发展中逐渐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A、D都不是主要原因,C是针对港澳台制度的政策,故此题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相关知识,有程度选择,属理解题。
25.【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民族平等团结共同 繁荣。此题结合时政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高度自治是针对特别行政区的,故把排除②。正确答案是C。
【点评】?课标要求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属于理解、体验层次。
26.【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题目阐述的是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总代表的13.69%,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故不选。
【点评】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
27.【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平等和地区发展、国家统一。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正确答案是A。
【点评】?课标要求为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属于识记、理解层次。
28.【答案】 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A项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祖国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愿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各族人民是一家,就能造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内蒙古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内蒙古自治区取得巨大成就原因的认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9.【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西藏自治区实施区域自治,实施高度自治只有港澳地区,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30.【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从歌词中不能看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即使它本身说法正确但由于不符合题意也不能选,②③④ 都能从歌词中推断出了,故答案选B。
【点评】需要有一定的材料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1.【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正确答案是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的建立,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对概念的准确认识和理解。
32.【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题目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拨付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是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故答案选C。A不是政府做法的直接目的;B是在政府采取这一做法之前就已经实现各民族平等,故B错误;材料是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而不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故D错误。
【点评】掌握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33.【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民族问题的有关知识。本题为道德与法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解。
34.【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个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三个原则。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正是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说明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A、B选项与本题无关联,D选项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点评】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5.【答案】 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平等的有关知识。本题是道德与法治题。由题干“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知,这是坚持民族平等原则的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平等的理解。
36.【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我国民族的知识。根据七年级教材知识,我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聚居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占了约92%,故主体是汉族。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我国民族聚居的特点,知道汉族是主体民族。
37.【答案】C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并不是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国家也将按照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故②不对。 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故④不对。其余两项符合事实。故答案选C。
【点评】知道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8.【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互助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感受我国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信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体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体现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民族区域自治制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故排除③。正确答案是B。
【点评】知道我国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共同富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
39.【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的相关知识。选项A阐述的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不是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原因,故不选;B也是讲述了各民族的地理和历史特点,也不能成为原因;选项C是民族生活现状,不能构成原因。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做到选项D中的三个尊重,才能实现和睦相处,故答案选D。
【点评】理解各民族和睦共处的原因
40.【答案】A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题干的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与经济无关,所以②不能选,④是错误的,各民族有自己的个性,不会因此而消除差异。正确答案是A。
【点评】?课标要求为列举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体验层次。
41.【答案】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我国大陆共有30个自治州,117个自治县。其中云南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是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
【点评】理解我国民族自治州县的分布。
42.【答案】D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点评】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43.【答案】(1)领导辛亥革命;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等。成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清朝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立驻藏大臣;打击沙俄入侵等。
(3)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理解、支持和宣传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传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敢于与分裂势力和分裂行径做斗争。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贡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有领导了辛亥革命、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等。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成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本题考查的是明清反抗外来侵略和巩固国家统一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清朝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立驻藏大臣,打击沙俄入侵等。
(3)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统一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为实现国家统一,我们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理解、支持和宣传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传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敢于与分裂势力和分裂行径做斗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革命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明清反抗外来侵略和巩固国家统一史实的识记,对青少年为实现国家统一努力的理解。
44.【答案】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前提和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有利因素: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有共同的文化背景。
不利因素:台独分子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和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及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
(4)我们要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积极拥护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台独:我们要努力学习,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建设祖国,为促进祖国早日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积极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一水之隔、咫尺天涯,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当前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有利因素有: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同根共祖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等。我国当前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不利因素有:台独分子的阻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为什么“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政治生活,切入点大。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说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及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在捍卫祖国统一方面,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学生的你能做些什么。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围绕青少年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国家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宣传、坚持党的《一国两制》政策,努力学习,提高综合国力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掌握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认识“台独”势力的危害性。
45.【答案】(1)自治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治区地区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3)实现两岸的完全统一。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一表格中可以发现,2013年新疆和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可发现,自治区地区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材料二中“两岸人民,同属中华”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 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 (1) 自治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治区地区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台湾和大陆同属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3) 实现两岸的完全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关系及祖国统一大业。
46.【答案】 (1)丝绸之路; 新疆。


(2)台湾;荷兰、日本; 120周年


(3)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 元朝。


(4)新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台湾:一国两制

【考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一所讲述的内容是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因此,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成为这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题主要考查台湾的历史。材料二中的“夷洲”是指今天的台湾;它在明末清初中被荷兰占领;1895年,因为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过中日《马关条约》占领台湾;今天距台湾最后一次被侵占的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 (3)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三主要讲述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因此,材料三中的“蕃”是指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瓣,元朝政府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 (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三个地区采取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对新疆、西藏和台湾这三个地区采取的政策分别为:对新疆、西藏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台湾采取一国两制的政策。

【点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三国鼎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政策?“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47.【答案】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故答案为:(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了解这些基本史实,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民族方面的基本国情,培养促进民族平等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48.【答案】(1)民族平等原则。
(2)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材料三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上,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
(3)①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④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第一小题中,我们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材料中我们可以看见少数民族代表也比较多,则是体现了平等的原则。第二小题中,要求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信息各说明,则是要分开查找里面的信息,通过材料二可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材料三则是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相关的建设。第三小题,考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要看准角度,意义可以用有利于三个字来解题,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展开。
【点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相关知识。
49.【答案】(1)(1)封建土地所有制。
(2)籼型杂交水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A中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B中的人物因籼型杂交水稻科技创新而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率先育成中国第 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1972年)和第一个强优组合(1973年),并通过大协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图D中的大型音乐舞蹈《团结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这应该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图C中周恩来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三国总理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三、综合题
50.【答案】(1)B
(2)B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此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平等等相关信息,使学生感受图片的主题。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迁移性、开放性。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还通过展示民族团结、平等等相关信息,使学生能感受我国实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高度自治是针对特别行政区的,故把排除①,④是错误说法,所以正确答案是B。
【点评】?课标要求为列举各民族空前团结的实例,感受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属于理解、体验层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