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通用技术》导学关于通用技术以前我们曾学过了一门技术课,大家回忆一下,是什么呢?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通用技术 General TechnologyGeneral:通用 、将军通用汽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多亿美圆。其标志GM取自其英文名称(General Motro Corporation)的前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麦克阿瑟将军高中新课程里的技术课程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包括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必修学分各占4个,共8个学分技术 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 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世界里走进技术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技术呢?造纸技术印刷技术制冷技术生物技术化工技术克隆技术…………思考:什么是技术呢?广义:技术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过程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狭义: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用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我们技术的发展史人类历史的划分:第一个时代: 石器时代 石头第二个时代: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第三个时代: 铁器时代 冶铁技术……为什么要学习《通用技术》——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1、落后就要挨打——但,技术是换不来的!首先看前些天这样一条新闻:《 国家科技战略将全面修整市场换技术策略被舍弃》2005年08月20日预计年底出台——“这是国家科技战略一次全面修整”。13部委八次疾走深圳,12套新规呼之欲出,对“市场换技术”策略的全面舍弃。世界GDP排名:中国第7,韩国第10韩国经验由此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韩国科技起步比我们晚10年,为什么在很多领域韩国远远领先?很重要的一点是韩国有很强的民族精神,另外,他把创新形成了国家的意志。”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他6月造访深圳时公开对上百家企业代表说。 12日的深圳调研会上,该话题再次被提起:“韩国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等重大技术领域原先都是和我们在一个起跑线上,有些甚至比中国落后,十几年下来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中国。而中国除了一般的加工制造业,成了世界工厂之外,本土没有出现几家像样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这是一个沉痛的事实。对比中国政府早年对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所做的规划与韩国政府“产业技术创新5年规划”,发现两国对发展领域的内容有70%相同,但是同途殊归:韩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已经挤进了全球的前5强,而中国“科技大国”梦仍然陷落在世界工厂的泥沼中。 “创新能力缺失”的危机感正自上而下地压迫着从中央到地方主管科技官员的神经。先来看看这几款汽车1997年创建、1999年才开始生产轿车的安徽省奇瑞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设在芜湖的一家地方国有控股企业,与一汽、二汽和上汽等国内汽车行业大企业、大集团相比,是名副其实的“小兄弟”。但短短几年间,它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相继推出了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云”、“旗云”、“QQ”和“东方之子”等四款国产品牌轿车,不仅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内轿车市场站稳了脚根,还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和第一个通过向国外输出品牌和技术赚钱的汽车企业。在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中,奇瑞汽车公司成为第一个到国外合资建厂、第一个到国外收取品牌转让费的企业。在历经三年艰苦奋战之后,,造出了中国第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轿车发动机,中国汽车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心脏 当被誉为“车界狂人”的美国车商马尔科姆伯瑞克林找上门来,与奇瑞汽车签订合同,要从2007年开始在美国销售奇瑞制造的各类车型,目标为年销售25万辆时,我们有点儿不相信。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汽、二汽等汽车集团与国外汽车巨头合资在中国生产轿车、上海大众,后来广州本田……中国汽车工业曾探询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道路,但结果是将市场拱手送人,却仍未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自主品牌、自主研发”使奇瑞承担了比合资企业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但同时也避免了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上受制于人 。“一般合资企业引进一个车型代需付出价约至少上亿欧元,相比之下,奇瑞每一个新车型的平均研发费用还不足一半。”在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创新上,深圳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在深圳科技园,有着华为、中兴等一批高科技企业。2、日本的崛起与技术立国的关系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舰 日本1919年设计了“凤翔”号航空母舰。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舰空母舰。2001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1万亿美元,中国仅1.1万多亿美元。1937年开始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这就是“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和”号确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大口径主、副炮20余门,航速27节,装甲厚、防护能力强,同时命中2条鱼雷或数枚重磅航弹也不致影响战斗,故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1964年10月1日 日本新干线通车,最高时速210 公里日本时速360公里的新干线试验车首次亮相6月24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24日,在位于日本宫城县利府町的列车中心内,JR东日本公司首次向媒体展示了时速360公里的新干线试验车“FASTECH”。 日本本田11月12日展示了一款会“说话”、能走路的新版本机器人:Asimo。 该机器人能发出电子语音,可按不同情况表达预先编入的100句短语。 6月2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高0.475米、重3.1公斤的新款机器人向媒体展示踢球能力。日本发明了“机器人服” 穿上立刻变超人日本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机器人服”。穿上这身独特的服装不仅可以让人成为轻松提起重物的“大力士”,而且可以帮助残疾人爬楼梯。日本筑波大学工程学教授山阶吉行说:“借助这种技术,在不远的将来,普通人可以变成超人。”事实上,1990以来日本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在科技兴国方面具有坚韧不拨的决心,也无意中泄露出这个国家富强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为本、科技领先。这一指标当然还显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国人所想像的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个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只有富于远见卓识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中国人还必须时时记住的一个数字就是:日本人中获诺贝尔奖的人数已达到12人,中国仍是0。一位伟人说得好:“中国应当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做比说要难得多!再来比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国人均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为中国的31倍。仅以人均GDP作为收入计,中国只相当于日本1966年的水平。这位34岁就获得国际数学领域“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华裔科学家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基础科学的重视,就犹如一次长期的投资。”丘成桐说,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一条重要改革就是“求学问于全世界”。这样做的结果是:几十年后日本在工业和科学方面的成就足以媲美西方。100多年过去了,如今,日本本土已经培养出七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和三位“菲尔兹”奖得主,基础科学领域的成绩斐然。中国传统上对科学技术的忽视翻开《中国科技史》,每一页,每一项辉煌的成就都令世人瞩目、惊叹:完备准确的天象记录、世界一流的数学成果、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我国古代文明、科学技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到近代却迟滞、落伍了。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和政治史上的双重重要人物。在一百多年沧桑巨变的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样的人物,只有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胡适、梁漱溟等寥寥数人。梁漱溟说:中国再发展五千年,如果不碰到西方人,它永远也造不出火车大炮来。为什么?它志不在此,它的精神取向是内生的,不是外扩的,不是去征服世界的,所以根本不希望去影响别人,我们就老老实实地过我们的耕读生活就完了。儒家重道轻器,鄙视科学技术如天象观测本应是最“纯粹”的科学活动,但在中国古人那里,认识指向了人自身--观天的目的在于人事:利用天象预测人的吉凶祸福,尤其是预测军国之事--战争的起止、农田的收成、朝代的更替等等。因此,天象观测就是一项颇为重要的人事活动、政治活动而非单一的科学活动。另一个结果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一般或绝大多数都是官府的官员。由于他们从事的活动主要是人事活动中国古人在知识论方面表现出功利主义的特色。这种功利主义表现为强烈的务实精神,重实用而不重思辨。从儒家的角度来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目标,历来人们在追求这一理想目标时表现出特别重功利实用的精神。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存在着泛伦理的缺陷,所谓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只是讲经读经、传播儒家伦理道德的地方。另外,古代的教育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民间兴起的书院全是关于人文道德的,科技只能流传于民间,而且与特定的匠人、具体的产品密不可分。这些因素都逐渐成为科教发展的巨大障碍。在依靠个人经验和直观外推可以解释的领域,如对流星、陨石、化石等的解释,中国人论述得很精彩,可是超出这个范围,中国人就无能为力了。难怪中国古代在天文学、医学、数学、农学、化学等方面零星的记录和猜测很多,但终究没有一套称得上科学的完备的理论,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始终是欠缺的、零散的、模模糊糊的。如中国史籍虽记载了哈雷彗星出现31次,是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记录,但发现其平均周期的却是英国人哈雷;中医以及针灸技术有西医望尘莫及的疗效,但其理论基础经脉学说,至今仍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清朝学者俞正燮曾读过一本西方人的书,书上说心脏在左,肝脏在右,这与中国人的经验正好相反,于是他说,中西之人的内脏位置不同,这样凭经验直觉判断来下结论,是中国人的典型的思维方式。爱因斯坦说:“西方科学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圣哲没有走这两步,那用不着惊奇,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当然,爱因斯坦过于夸大了我们的成就)。事实上,中国人往往只注意一些现象,却不想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抓住背后隐藏着的本质,也就是说,我们对眼前、现实、实用之外的东西都不感兴趣,并且采取鄙视的态度,它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理论的肤浅和不成体系,更进一步的后果就是技术的落后。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而陷入停滞。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而近代却挨打,正是这种思维模式所带来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后来逐渐萎缩。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学怪巧而已,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数学书已经失传,在乾隆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才发现。而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为西方社会的近代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源泉。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 者马戛尔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戛尔尼曾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 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正是由长期以来清朝统治集团闭目塞听,虚骄自大,不愿意了解西方情况,所以到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统治集团对敌情的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俄罗斯是否接壤?”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直到亲眼见到“火轮机关”,才“叹而信之”。鸦片战争中,战功卓著,名将参赞大臣扬芳见到英军炮火厉害,竟然想出了一条奇计,遍收民间马桶,妇女用的秽带载于木筏之上,抵抗英军进攻。当然败得很惨。时人嘲讽说:“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发明火药的民族竟一见放空炮就吓得魂不附体,令人不可置否”。乾隆嘉庆之际,西方军事已进入火(热)兵器时代,而中国还在应用早已过时的刀、枪、剑、戟这类冷兵器。这种落后的状况,完全是因清统治者的极端愚昧和固守民族文化传统所致。清朝顽强地坚持其民族传统,盲目地推崇骑射,把骑身及冷兵器当作永远是制敌的利器,不提倡也不引进火器技术,对火器的制造和在军队中的使用予以严格限制。原因很简单,担心火器代替其本民族传统的骑射技术。更担心火器被汉人等掌握后,威胁到其统治。我国在17世纪中期的明末清初时代,火器的发展程度并不很落后于西方世界,军队的火器装备比例基本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更可气的是,康熙年间的超天才武器发明家戴梓发明出“连珠铳”,一次可连续发射28发铅弹,威力极大,在当时可谓妙绝古今,冠绝中西,比欧洲发明的机关枪早两百多年。但康熙这个部落酋长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这种白痴的念头,愚蠢地将戴梓充军关外,中国的火器发展乃告停顿,终于被欧洲所抛下。1842年英国的远征军司令濮鼎查让中国军官在火炮面前惊得目瞪口呆,四千远征军竟击败了清朝二万正规军。1860年英法联军扫荡圆明园时发现,当年英国使团赠送给乾隆的火炮仍保持完好的状态,随时可以发射,不过好像在华丽的“夏宫”它们只是摆设品。1900年那群不忘“骑射乃满州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火枪”(机枪)前被打得尸积如山,而被扼杀了探索精神和民族优越感的的中国人却在颠狂的信奉着“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什么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移价值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国际形势与我国现状个人的发展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技术素养在学生培养科学和人文素质的同时,培养其技术素养。应该说,学生通过这门课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今后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知识都相当有用。以前一些学生接受完基础教育,却看不懂电器说明书,不会装灯泡,不会使用新式电器的问题将通过这门学科得到解决。比如说设计一个闹钟,要有一个定时控制,涉及到自动化控制设计原理。这些知识在《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就会学到。通用技术课中还会涉及到家庭理财、电子电路、现代农业技术等问题。打个比方,买回家一个闹钟,如何自己动手加一个小盒子,把闹钟改成一种挂钟,或者想控制家里所有的电灯,装个总控制板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增加通用技术课,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技术素质的培养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技术素养内涵丰富,包括对技术的热情和关注、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教育不是学习简单的修理,而是要使公民具有技术意识、技术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术常识。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基本的技术素养会制作简单的设计方案能对技术问题采取正确的态度会正确使用和保养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各种新技术产品学习通用技术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将近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和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的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技术教育,他们早已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如英国在普通高中开设了“设计与技术”、“信息交流与技术”等课程;加拿大在普通高中开设了“基本技术”、“生活技能”、“家庭经济”等课程;日本在普通高中开设了“家政基础”、“家政综合”等课程。在美国“2061计划”和“科学文化”的标准中制定了包括技术与科学、设计与系统、技术中的问题等方面在内的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学生学习的技术教育内容。2000年,美国又制定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学习标准,并以技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把工程设计、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交通运输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能源和动力技术、农业技术及其相关生物技术、医疗技术等列入技术学习内容。法国在高中开设了经济、社会、技术学的必修课程,同时设置了产业技术学、实验室里的科学、技术学、经营管理、打字、家政、劳作等选修课程。高中技术类课程由改革前的8.2%上升到12.5%,在高一所规定选修和自由选修的课程中,技术类课程约占60%。英国。1988年,英国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根据改革法规定,以设计与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课成为英国5岁~16岁儿童必修的基本课程之一。在高中阶段,其课时分配比例是:英语10%、数学10%、组合科学10%~20%、技术10%、历史/地理10%、现代外语10%、美术/音乐/戏剧/设计l0%、体育5%,其他学科(含家政、商业学习等学科)10%。1999年,英国又公布了新的全国统一课程的要点,并决定从200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结构中将技术、信息列为11门必修课程中的2门,还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志愿者服务在内的劳动体验也被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信息课程的名称由“信息技术”改为“信息与通讯技术”。l999年,法国在研究高中课程改革问题的基础上,着手新课程框架的建构和新的各学科课程大纲的起草,在未来的高中课程构想中,提出了为全国各类高中学生拟定的“共同文化”,它包括:文学、人文科学、艺术、科技、外语、体育领域,把学生未来学习与职业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和相应的文化知识联系起来。在其构想中,“科学技术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从高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接触一些新课程,如“经济与社会科学”、“工业和第三产业技术科学”等。日本。日本在1994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设置了男女必修的家庭课以及工艺、农、工、商、水等选修科目。1999年颁布、2003年开始实施的高中课程标准中,增加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将“信息”列为必修基础课。其技术类课程的科目设置及其学分为:家政基础2学分,占高中毕业所需总学分的2.7%;生活技术4学分,占高中毕业所需总学分的5.4%;信息2学分,占高中毕业所需总学分的2.7%。此外,还有以工业技术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艺课。韩国。1996年,韩国进行了第六次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课程教学计划中,明确了技术类必修科目及所应履行的学时数,具体要求是:技术8、家政8、农业6、工业6、商业6、水产业6、家事6、信息产业6个学时,并增加“出路与职业”科目。此外,还提出了一些实用化、生活化的选修科目。通用技术将会影响高考山东省的高考综合科将包含《通用技术》海南省的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也将包含《通用技术》广东省的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中!如何学习通用技术?(1) 技术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2) 学习中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3) 注意使用课本中的导读:明确学习目标,会使我们明确学习的方向,为进入学习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希望通用技术课成为同学们豆蔻年华中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创造与发展乐趣的高中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