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 说教材1. 本节地位 通用技术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教材内容分为“走进技术世界——步入设计殿堂——体验设计实践——展现设计成果——再创设计新意”五部分。本节属于第五部分再创设计新意的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在第五章第二节,对于整个设计过程来说是评价优化的必须环节,通过技术测试,才能体现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完整性,并可作为制定优化方案的依据。2. 教学内容 教材从“汽车耐冲击性能试验”案例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然后分“技术测试是检验产品性能、质量的科学手段”和“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两部分对情境进行连续设计,让学生在弄清技术测试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并使用几种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3.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技术类课程标准(实验)》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进行评价,写出试验报告。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技术测试的主要内容和存在阶段能对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写出试验报告会利用简单模拟方法来实现技术检测目的★ 过程与方法学习技术测试的简单试验过程和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对设计进行测试的思维和习惯5. 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技术测试的意义、技术测试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的难点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二、 说教法1. 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对概念型知识主要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实例来引入(汽车耐冲击性能试验、电子水准仪、万能试验机、钳式硬度计、高精度测试仪、测厚仪等),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展开想象和思考,逐步建构起技术测试的理念。对于操作型知识,针对琼中县学生的“设计兴趣非常浓厚、生活经验相对缺少、实践能力尚待挖掘”特点,注意技能的培养。总体方法和依据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励和鼓励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探求和发现知识,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教会学生学会发现,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鼓励学生尝试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因此还要注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 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具体采用了案例法、情境创设法、集体激智法、指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实际的测试过程当中,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 情境创设法主要运用于理论型知识如“什么是技术测试?”、“技术测试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等,引入大量实例素材(包括视频和大量图片资料)积极地进行了合理的情境创设。② 集体激智法、指导发现法主要运用于思的过程,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寻求合理、恰当的解决方案。③ 案例式教学法主要运用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如以“测试电池性能试验的方法和步骤”为案例,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根据需要自行设计简单的测试方法和过程。3. 所用的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室一间、电压表一个、2节不同型号的5号电池、1.5V小灯泡2只、开关2个、导线若干、计时表一个。三、 说学法1.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技术及其性质,了解了设计的基本内容,并体验了设计的实践过程,制定和表达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已经拥有简单的设计成果。那么接下来在成果的展现之后就需要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技术测试,进行技术测试方面的内容的学习。因而在安排本节学习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是对于设计的最后一个评价测试环节还没系统地接触。同时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当中也有过检测和试验的行为,只不过与专业及科学的概念“技术测试”还是有着较大的差别,但学生具有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及老师的讲课把生活概念提升为科学概念的认知水平,不过其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或者努力程度不同,他们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本节结合学生日常感知的测试展开认识技术测试部分内容的学习,将零碎的再创造意识,贯穿起来,以利于下一节评价优化再创造的学习。2. 学法指导 本节的学习重点突出的是技术测试的意义和测试方法的设计实施过程。因此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比较高,根据我所任教的琼中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爱学习,又疲于学习方法选择的特点,本人拟出“集(收集资料,准备测试)——思(思考目标和方法,设计测试方案)——广(推广应用设计方案,进行测试实践)——益(评价测试结果,有益于优化设计)”四合一学习方法。该学法的特点是针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能够各显神通,在课堂教学时理论方面采用课前收集多媒体视频和图片资料,逐步引出科学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实例一步一步地将科学概念与学生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地掌握科学知识;实践方面的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学生生活当中常见易得到的技术产品——电池来进行性能测试,一方面学生有了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实验材料与生活接近,实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科学学科已经学过,如物理实验上也有操作过,因此完全有兴趣有信心能够完成实验。希望通过该方法的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学会学习,会学知识,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学习知识的本领。四、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集思广益”的四合一学习方法,充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设计测试方法,实践操作、总结评价的指导,来完成学习,培养良好的技术测试思维和习惯。为达到本节教学的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集的过程(5分钟)——思的过程(10分钟)——广的过程(25分钟)——益的过程(5分钟)(1)“集”的过程: 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准备测试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上一节的知识“怎样实现创新设计”,作为本节的铺垫及导入。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汽车耐冲击性能试验” 的多媒体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引发学生的兴趣,边观看边提出问题。问题:什么是技术测试?技术测试的意义和存在的阶段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共同得出参考答案,悬念则留待一步一步的展示图片来揭晓。将搜集到的图片及对应设计的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观看并思考得出答案,再把答案给出,通过此方法,把以上问题解决好后,逐步使学生形成技术测试的初步概念。注意:根据差异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在这过程中如果有不同意见不宜马上否定,更不能告诉他们给出的才是标准答案,保留学生意见留待下课后的进一步讨论,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思考。(2)“思”的过程:思考测试目标,选择测试方法,拟出测试方案 运用大量实例如汽车耐冲击性能试验、电子水准仪、万能试验机、钳式硬度计、高精度测试仪、测厚仪等做理论铺垫之后,引出问题。 问题:以上老师展示的是几种专业的测试仪器,对我们来说操作此类的技术测试不具有现实的意义。但是如果换成身边可操作的例子——对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性能测试,你能不能做到呢?那么又应该怎么来做呢? 学生进行思考,回答老师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学生心中还没有完全清楚具体的实现方法。 老师做引导:在物理学科我们已经学过了怎样连接一个串联的闭合电路,怎样测试电池电压等实验过程和方法,那么我们能不能好好地回忆一下,再思考——怎样才能做到老师的测试目标呢?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思考呢?怎样拟出具体的实验过程呢? 学生认真思考方案。 老师以科学性和目的性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要求学生了解回顾相关的科学知识及相关经验,有了科学知识和方法,然后再考虑实际需要,根据需要再进行认真思考,把知识和需要转换成初步的设计构想,并写成测试文字方案。如思考1:如何将测试目标转换成试验目标?2:进行技术测试需要什么条件?3:技术测试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4:测试结果如何表述?每个思考都有初步的成果后,老师通过明确目的,选择适当的方法,拟出对电池性能测试的初步方案。参考文字方案如下:对两种不同型号电池进行性能测试(1) 试验目的:了解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比较两种型号电池的性能。(2) 试验器材:电压表一个,2节不同型号的5号电池(1.5V),1.5V小灯泡2只,开关2个,导线若干,计时表一个。(3) 试验步骤:① 分别将电池、开关、灯泡通过导线,串联成两个闭合线路。② 电压表测试两节电池(A、B)的电压,并记下数据。③ A、B电池分别接入电路,接通开关,灯泡亮。每隔5分测一次电压,共测4次,将每次结果记录下来。(4) 数据整理:用直角坐标整理A、B电池测试结果。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电压。将每组数据点连成光滑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A、B(如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所示)(5) A电池电压/V B电池电压/V通电前 5min 10min 15min 20min 试验小结:从图中得出电池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比较两种型号电池从1.5V降至1.0V所需时间,然后得出结论,看哪节电池性能更好。(3)“广”的过程:推广应用设计方案,进行测试实践根据设计的文字方案,进行技术测试,把理论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验,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步骤。填写试验报告,并画出电池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图。(注:由于时间有限,加之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实验报告的填写方法,因此这步留待课后填写,不在课堂上作硬性规定和要求。)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操作给予点评,并总结技术测试的实践方法;提出问题及时拓展知识面:同学们,根据这个试验给我们的启示你还能想出一些简单的技术测试方法吗?学生这时会思考其他的方法。以此来引导他们进行技术测试再创新。(4)“益”的过程:评价测试结果,有益于优化设计老师和学生通过前面的三个环节的学习后,及时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师:本节课我们还需要思考些什么?技术测试一定需要专业测试仪器吗?生:技术测试不一定要专业测试仪器才能进行。如书上的抗弯强度测试。师:本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生:技术测试的意义、作用和存在阶段;了解了几种专业技术测试仪器;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技术测试。师:我们还有什么没有完成?生:填写试验报告,进行总结性评价,为下一步评价和优化内容的继续学习提供依据。师:如果产品不合要求怎么办?即我们要对产品进行评价、优化。下节课我们学习怎样来评价和优化设计。同学们课后要预习下节内容。 作业:1.对课堂的电池性能测试得出评价结论并完成技术试验报告(提示:技术实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器材、试验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分析、试验小结、讨论等部分内容);2.参观一些技术质量检测部门,调查了解常用的技术测试方法以及测试器械、仪器等。五、 评价反思 本节说课内容属于课前说课,对于教学情况的估计可能与真实情况有些出入。但本人认为,在本节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 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基于学习者内因的诱导,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表面反应。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采用的素材和案例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有一定的内部联系,通过老师的有意义引导,将学习变成知识内建的过程。例如讲到汽车耐冲击性能试验等例子时,可以适量加入学生的书桌、课本、教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测试理解,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2) 在实践操作中,要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操作的渴望和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多加耐心指导,还应避免学生遇到实践操作就忘记理论指导,因此可以在学生操作时视情形给予理论指导。(3) 本节内容设计比较多,学习负担比较大。老师应事前考虑到高中学生学业负担,把案例和实践操作设计得浅显易操作些,使学生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针对此点,本人对电池性能测试的试验设计安排,结合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因此对他们来说就容易了许多,增强了学习的信心。(4) 由于本节操作内容也较多,让学生过多操作很容易造成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尤其要注意教学的效率问题,保证正常教学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