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技术的性质》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技术的性质>是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二节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后所要学习的,在这一课时里同学们要掌握技术的3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简单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较好的理解技术的性质,联系生活中的案例通过《神舟六号》的实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这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好〈技术的价值〉的基础上, 学生对技术这个概念模糊不清,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似懂非懂,在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爱国主义及团体合作精神学生,做好学生走入技术世界的领路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成果。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懂得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没有创新的技术就没有生命力。通过技术发明和革新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特别是“神舟六号”案例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 技术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为目的。 2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让学生阅读案例:助听器的发明 学生回答以下内容: 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体积变小 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提问:通过助听器的案例说明技术具有哪些性。 学生回答:技术具有目的性 板书:技术具有目的性 1任何技术的产品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 2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这些活动推进了技 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师生互动:(通过洗衣机的发展过程给以解释) 提问:除了技术具有目的性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展示实物:普通梳子和可折叠梳子 展示案例:手工拔毛和机械拔毛的图片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案例说明技术具有哪些性。 学生回答:技术具有创新性。 板书:[二、技术的创新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成果,闪烁着创新的光芒。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瓦特的蒸汽机 让学生分析案例:蒸汽机的发明如何推动了技术的创新 你能列举1-2个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 1 球面电视机 2 平面电视机 3 纯平电视机 4 液晶电视机 5 等离子电视机等 学生分四个组讨论:神舟5号与神舟6号有什么区别 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各组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区别: 一 是航天员由一人变成了两人。 二 是在轨运行一天变成了多天。 三 航天员届时将打开返回舱与轨道舱连接处的舱门。 四 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一些科学实验活动。 创新: 吸气马桶,睡袋,两舱之间的舱门等。 提问:技术除了以上两种性质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案例分析: 1 分析制作一个小椅子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 2 在下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 提问:通过以上案例说明技术具有哪些性。 学生回答:技术具有综合性。 板书:[三、技术的综合性] 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一般地,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侧重 认识自然 ,力求有所发现 科学回答 “ 是什么 ”“ 为什么 ” 的问题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则侧重利用和合理地 改造自然 ,力求有所发明 技术则更多地回答 “ 怎么办 ” 的问题 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学生回答: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典型的科学活动,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则是典型的技术活动。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别举出3个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 科学活动 技术活动 1. . 1. . 2. . 2. . 3. . 3. 科学与技术有什么联系呢? (1)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2)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教师讲解:(2)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 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 总结::技术技术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为目的,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课后思考 :给自己家里的门设计防盗报警器 讨论:(1)神舟5号与神舟6号有什么区别 (2)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附:各小组组长做最后总结 区别: 创新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技术的性质》是《通用技术》苏教版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分成三个内容:(1)技术的目的性。(2)技术的创新性。(3)技术的综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复习第一章的内容从而引入新课,运用简单的案例及实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较好掌握技术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神舟六号的实例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动,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风趣。 二 说学生 这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好〈技术的价值〉的基础上,对技术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教学中,我通过教学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的引路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技术是人类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成果。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技术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3、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懂得技术的发展要靠创新,没有创新的技术就没有生命力。通过技术发明和革新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特别是“神舟六号”案例的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更好的进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难点:是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四、说教法 引入以学生生活贴近的最新技术产品实物,让学生从实物及典型的案例中寻找技术的性质所在,激发师生互动,把教学活动推上高潮。 五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技术的性质引入,时间约2分钟。 引入教学:复习第一章的内容,讲到了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了解到技术的重要性,那么技术具有什么性质呢?从而引入新的课题。 第二环节:时间约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回答3个问题,然后总结出技术具有目的性 第三环节:时间约23分钟 通过展示实物(普通梳子和可折叠梳子)及展示案例(手工拔毛和机械拔毛的图片)组织学生回答技术具有创新性,然后运用具有说服力的案例给以解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技术革新阶段?了解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和漫长的进化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换代,组织学生(完成神舟5号与神舟6号有什么区别 你认为有哪些方面的创新呢 )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时间约7分钟 组织学生回答(分析制作一个小椅子需要综合运用哪些知识 )并解决问题(在下图中的小椭圆形空白处填写这些学科的名称。)组织学生回答(技术具有综合性),分析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及联系,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轻轻松松的突破这个难点。 第四环节:时间约3分钟 总结:技术技术是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为目的,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发明和革新;技术具有跨学科的性质,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 课后思考 :给自己家里的门设计防盗报警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