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2[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课时)说课稿2[上学期]

资源简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课时)
海口海港学校 朱杰渝

一、教材构与内容简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高中技术与设计(一)中的第二章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全册教材的基础性知识,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技术满足人的需求的一个基本方面。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通用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与技术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技术设计的一般思想、理念,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阐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地分析。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人机关系的含义。
(2)在设计中要注意人机关系以及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难点:人机关系反映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 教学策略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应用图片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案例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归纳出人机关系应该实现的目标。
3、通过对生活场景的观察、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领悟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体会人机关系在设计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对人机关系是完全陌生的,但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往往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不易领悟而容易被学生忽视。因此,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课时)

序号 教学内容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1 什么是人机关系(引入) 以问题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满意的和不满意的物品和事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 “机”的丰富内涵 。 听讲,参与讨论,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
2 什么是人机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他们与教室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以多媒体教室为例,讲述人与电脑桌、电脑及教室这个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说明人与产品能构成多方面的关系。 组织讨论,探究人与电梯 存在着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分析人坐在椅子上人体与椅子的人机关系。 就身边的笔、桌椅、电脑、书、教室等物品及环境回答。 边听讲,边参与讨论。 讨论“ 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去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 案例 。 思考回答
3 学生活动 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手中的笔,进行书写体验。 总结 在设计中要考虑人机关系 1. 体验书写工具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2. 听讲、体会。
4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引入) 为什么别人的笔在自己手上的书写感觉并不十分好。 为什么到了新的环境总是难以入睡 引导学生把思维集中到如果要设计一把椅子,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参与讨论。 参与讨论,得出要达到高效、舒服、健康、安全等要求。
5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案例,讲解高效目标。 2.组织学生讨论“马上行动”,找出 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3.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指出哪些产品的设计不符合人机关系中的健康目标。 4. 引导思考:除了这四个目标,人机关系还可以考虑哪些目标? 5. 准备一个实物(背包),让学生分析它是如何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的。 1. 分析“ 铁锹的作业效率 ”案例并参与讨论。 2. 根据椅子的设计原则, 找出这四把椅子存在的问题。 3.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思考、参与讨论。 思考、参与交流。
6 小结 组织学生对这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对本节内容进行整理、归纳: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人机关系是满足人的需求的方法。
7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教材第 35 页“练习”第一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