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3.3 设计的评价学习目标:1.能根据设计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要求进行评价,树立质量管理意识.2.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能在设计过程中和设计完成后,用恰当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并能在交流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3.3 设计的评价(1).什么是设计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设计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2).为什么要对设计进行评价?设计中的评估可以促使设计者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还有助于设计中的信息交流和工作反思。评价对象评价者设计过程设计成果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评价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3).关于评价的一些说明没有良好的设计过程,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设计成果.加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是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1.设计过程的评价(1)设计过程是否完备(2)分工是否合理(3)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4)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5)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6)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评价的内容1.发现与明确问题2.制定设计方案3.制作模型或原型4.测试\评估及优化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应寓于设计的全过程要注意:1.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2.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协调3.阶段性成果的质量4.应服务于完善设计方案\促进个人发展的根本目标活动实施背景借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为契机,设计一次以“我为西藏做贡献”为题的实践活动。活动以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为背景。使同学们初次尝试技术设计的全过程。过程1:文献法进行调查发现问题通过网络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藏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资源物产等大量信息,并进行交流。(分组进行各负其责)发现问题西藏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五位。同时西藏又是一个缺油少煤的地区,能源缺乏。但西藏的风力资源丰富,高原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多达100—150天,最多可达200天。过程2:明确问题、提出设计要求1、针对这一特点,同学们想到了利用风力发电。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2、为了减少技术难度,我们师生共同提出了“风力举重机竞赛方案”作为设计要求。3、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技术性质的理解,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我们还设计了“模拟专利申报制度” 。风力发电机结构风力起重机结构为了减少技术难度决定设计“风力起重机”,进行提重物比赛。结构上只保留“风轮”、“变速机构”和支架。变速装置的设计。同学们一般可以使用齿轮传动和动滑轮的原理,从而达到省力的作用。这部分知识点是初二物理课中的内容,作为高中学生可以实现。变速装置的原理风轮的工作原理,正是高一物理教材中受力分析部分的知识。是同学们可以达到的知识点。从而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风轮工作原理在光滑的表面上有一斜面,小球坠落到斜面上,对斜面产生作用,使斜面滑动。旋转分立空气作用力风轮叶片风转动斜面运动方向坠落的小球活动过程4:进行方案的交流与评价加强技术的交流与评价能力,营造技术的神圣殿堂,使同学们在技术的殿堂中平等的,畅所欲言。进行了一次对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评价活动。活动以讲演和答辩的形式完成。各组5分钟讲演设计方案,5分钟答辩。问题由其他同学和教师共同提出,并给与评价。考虑到现场答辩有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能发表意见。为此特意设计了“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评价表”(见附四)。在评价表的最后部分设有意见反馈表。将意见反馈回各组帮助改进方案。此表作为一次作业,对同学们进行过程评价。从而使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活动过程5:进行技术试验填写试验报告试验目的:1、检测风轮方案的可行性2、检测风轮的效率试验准备:1、自制的风轮2、电风扇3、天平砝码若干试验步骤:1、电风扇在1米远的地方模拟自然风2、观察风轮能否正常转动3、检测风轮扇叶角度与提起重物的关系。活动过程5:进行技术试验填写试验报告试验目的:1、检测风轮方案的可行性2、检测风轮的效率试验准备:1、自制的风轮2、电风扇3、天平砝码若干试验步骤:1、电风扇在1米远的地方模拟自然风2、观察风轮能否正常转动3、检测风轮扇叶角度与提起重物的关系。活动过程6:教师辅导完成作品本活的制作过程是教师在课堂进行辅导、学生在家制作为主的过程。教师辅导包括对设计方案、加工工艺和材料的选择的辅导。活动过程7:比赛首先采取班级选拔赛,获得班级第一名的组,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对原型进行改进。再参加年级的总决赛。优胜的班级由学校授予奖状,并对获奖组的同学给与奖励。同学们在组装滑轮组活动过程8:结合教材回顾活动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列举同学们在活动中的案例对本章的“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的评价”以及“技术实验及其方法”进行贯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活动后的总结1、这个课题,可以增加设计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可以将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本次活动每个学习小组都有成果,共上交作品71件。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了木工、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加工工艺。并能利用一些简单的结构加固自己的作品。有些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制作了一个与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进气道相类似的“集风器”(如图1),使风力机的效率大为增加。使人难以致信的提起了800多克的砝码,获得第一名。第二名成绩为700g、第三名成绩为650g。其他同学的成绩平均为350g----600g不等。从喷气式飞机中受到的启发可以提起800g砝码,获得冠军。作品展示从喷气式飞机中受到的启发可以提起800g砝码,获得冠军。未来的飞机设计师们作品展示从喷气式飞机中受到的启发可以提起800g砝码,获得冠军。未来的飞机设计师们作品展示利用伸手可得的(饮料瓶、修正带、塑料盒等)材料制作的作品水车式风力起重机作品展示木质风力起重机全金属风力起重机2.对最终产品的评价----对设计成果的总评价两个依据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根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如:对一个日常用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功能、形态、效率、创新、安全、操作、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市场前景等根据设计原则对某个最终产品的评价(坐标法)对书架(小凳子)的评价(坐标法)<<产品设计与开发>>中的设计评价要点产品的用户界面质量(1)产品的特征是否向顾客有效地揭示了相应的操作 (2)产品的使用方便吗 (3)所有的性能都安全吗 (4)所有潜在的顾客都明确了吗 产品的感染力(1)产品吸引人吗 令人兴奋吗 (2)产品能显示它自身的品质吗 (3)看上去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4)拥有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自豪感吗 产品的维护和修理性能(1)产品的维护方法明显吗 方便吗 (2)产品的特征是否能反映出拆卸和装配的程序 产品的资源的合理利用(1)为满足顾客的需要,所耗费的资源合理吗 (2)材料的选择恰当吗 (3)是否考虑了环境的生态的因素 阅读:3、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3)设计的交流方式(1)计的评价目的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2)设计的交流贯穿与设计的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口头交流(非正式)文本、图表之类的交流方式(正式)技术图样、模型的交流方式(直观)计算机演示、网页的交流方式(生动、形象)在设计的交流过程中,应该提炼关键的技术信息,抓住他人意见和建议中的创新点,用以改正自己的设计.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