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标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时间】: 第三节课 【学生人数】:一年四班32人【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课标要求】: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解法,视频,问题法,比较法,回忆,联系法学法:阅读,图片,对比法,讲练结合,小组讨论合作,【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课本【教学过程】:(课前学生阅读课文大字部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入新课进行新课上一节课学习了《盛唐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怎样?典型的事件是什么?1、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她嫁给___。当时唐朝皇帝是( )。他被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尊称( )。2、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历史意义?展示多媒体。那么唐朝对外的民族关系又是如何呢,引出本课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遣唐使来华,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了解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说明:把握本课的三个事件一、展示多媒体图片2010上海世博会日本展馆遣唐使船和《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并且设置问题1,乘船的有什么人?最主要的是哪一类人?2,来中国干什么?(目的)3,来中国的次数,规模,学习内容如何?4,对日本的影响?教师展示正确答案,纠正,引导得出正确答案强调: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示多媒体图片与学生共同分析深远影响的表现,包括文字、建筑、社会风俗、货币等等多个方面。二、展示多媒体图片鉴真塑像,请同学观察她与其他的人物塑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双目紧闭?今天鉴真塑像被藏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被日本奉国宝。教师展示宏伟的建筑物,同时提问为什么被奉国宝?三、播放视频,是什么文学艺术作品?你知道唐僧的原型是谁吗?小组合作: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结合课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提示:人员多少;阻碍有什么;什么时候去的(皇帝);去哪儿;去了干什么,回来又干什么了等等。教师给出关键注意:学习历史要知道,文学作品可以大量的虚构,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学生回答齐读教学目标回答问题学生再读三个事件自学课文内容,找出答案回答学生自主观察图片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回答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学生观看学生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回忆联系,自然引入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初步印象记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正确答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考古发掘和图片作品,在老的正确引导下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得出“深远下影响”的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的能力,自然引出鉴真的人生经历与他身上的可贵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本阅读能力,知识的感悟能力,从热达到学习目标。自然过渡,再次回归课本,得出答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儿时记忆从文学作品到历史史实,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出新知。并且进行意识与存在之间区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知识升华教师多媒体出示当堂训练(选择题)以板书为基础与学生共同总结学了哪些内容繁盛的唐朝与日本、印度都有往来,那么与其他国家呢?多媒体展示唐朝的墓葬出土唐朝与周边各国交流得到发展的原因?教师分析讲解回答共同回答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反馈,利于教师查缺补漏及时讲解。知识拓展,走出课本,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前后联系,突破难点。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对外: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一、遣唐使来华(日本) 根本原因:二、 鉴真东渡(日本) (开放) 唐朝经济的繁荣三 、玄奘西游(印度)对内:民族关系:交融(统治者开明)教学反思:本新授课较好完成教学目标。本着新课改的要求,从过去的“教课本”到“用课本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带着好奇心去感知,学生积极讨论合作,从而得到新知。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观察图片,以考古发掘为第一手资料获得新知等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和模式。重难点突出,教师恰当引导,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讲解,水到渠成。虽然本节课很简单,但是由感性到理性,能做到前后联系做到完整的知识传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