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7年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复习备考通用技术综合复习题之一(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2.一个人发明了某件东西,他什么时候才能获得专利权?( ) A.到代办处缴纳通知书费用 B.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C.他向专利局递交申请专利权时 D.专利局授予他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3.B超技术的不良使用,从而导致男女比例的失衡,这主要体现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C.两面性 D.专利性4.在装修学生的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的什么目标 ( ) A.高效 B.健康 C.舒适 D.安全5.对安全帽进行超载试验是一种( )试验。 A.预测 B.信息 C.性能 D.农业6.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本厂信誉,提高产品知名度,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以下试验中的哪一种?( ) A.性能试验 B.预测试验 C.优化试验 D.信息试验7.艺术设计侧重( ) A.功能 B.结构 C.材料 D.审美8.小兵买了一个可充电的手电筒。他每次使用完后都习惯性地接上电源长时间充电,不久发现电池供电时间明显变短。小兵要求商家更换却遭到拒绝,因为他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给手电筒充电。这个案例说明了,用户应( )A.面对面与厂家沟通才能正确使用产品 B.逐个接受厂家如何使用产品的培训C.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才能确保正确使用产品 D.凭经验和习惯来使用产品9.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 ②制作模型或原型 ③制定设计方案 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⑤测试、评估和优化。正确的顺序是( )А.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③②10.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 A.美观 B.重心低 C.保护 D.支撑11.分析下列物体的结构类型,判断哪个属于实体结构。( ) A.电灯泡 B.乒乓球 C.橡皮檫 D.篮球12.公共汽车门口写有“先下后上”的字样,其道理是( ) A.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B.为了提高速度 C.减轻负载 D.请乘客遵守流程13.在空调器的温度控制系统中,下列不属于影响其温度控制的干扰因素的是( )A.打开门窗 B.空调器所在的房间温度由20 0C变到32 0CC.市电压不稳定 D.房间内人数增加14.“丢卒保车”、“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它们主要反映了系统基本特性中的( ) A.整体性 B.相关性 C.动态性 D.目的性15.理解一个控制现象,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例如,射击 比赛的射手通过瞄准目标,使子弹射中靶心,分析这个过程,其控制的对象是( ) A.人 B.枪 C.子弹 D.靶二、填空题(共24分)1.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由不同的结构组成,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 ______ 结构、______结构、_______ 结构。2.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们的 ______ 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 ______ 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3.为了使流程的描述清晰可见,流程的表达一般采用 ______ 来表达。4.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后,要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还需要对其进行各种 _______ 、______ 以优化设计方案,完善产品原形。5.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哪两类?(1)___________;(2)___________。6.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 ______,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 _____ 的过程。7.对地球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等是该系统的 ______ 。8.电机带动叶片转动产生风到空调器自动调温实现了从 ______ 控制到 ______ 控制的过程。三、连线题(共10分)1.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 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 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技术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学生用的台灯,请将该台灯的特点与它所体现的设计的一般原则用线连起来。 四、简答题(共24分)1. 任举两例,说明技术的两面性? 2. 任选四种技术,分析该技术分别满足了人的哪些需求。 (1)印刷技术 。 (2)制冷技术 。 (3)纺织技术 。 (4)建筑技术 。(5)B超技术 。 (6)摄象技术 。3.画出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构成系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分析题(共12分)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当时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逊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莫尔斯的脑海里。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莫尔斯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莫尔斯物理知识贫乏,要学会和掌握电磁学的知识谈何容易!回到美国后,他只得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悉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阅读案例材料,(1)谈谈莫尔斯的设计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2)除了这种发现问题的途径外,还有哪些常用的发现问题方法? 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D C D A A D C B C C D B A B二、 填空题1、实体 框架 壳体2、需求 人机3、流程图4、测试 评估5、铰连接 刚连接6、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7、子系统8、人工 自动三、 连线题1、 2、一、 简答题(答题要点)1、要求:能够自圆其说。比如信息技术:正面:可以为我们提供多种资料,网上冲浪等;反面:青少年堕落、犯罪等。2、(1)传播知识的需求(2)保存食品的需求(3)穿衣的需求(4)挡雨、避寒的需求(5)治疗疾病的需求(6)视频传播,保留珍贵的视频等的需求3.4、(1)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组成;(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一、 分析题(答题要点)答题要点:莫尔斯的设计针对的是用电流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的问题。这个问题来自美国医生杰克逊展示的新器件“电磁铁”——观察日常生活。除了观察日常生活,还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发现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