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技术与设计1教材分析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发现问题”: 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首先要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具有敏感性,对“问题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并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 知识目标:了解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掌握发现问题的三种情况,懂得发现问题也是有章可循的。能力目标: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有技术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善于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体验生活的乐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明确问题:2课时内容分析: 是发现问题基础上展开的,1、问题是否明确2、明确问题与价值,3、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4、具体的设计任务、设计计划。是按照设计程序过程来设计教材的内容。通过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方案,给学生有清楚地充分地确定自己的设计目标的认识。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是整个技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它与“发现问题、明确问题”,“设计图样的绘制”,“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等组成设计过程的整体。 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本章所讲的内容都是在思维层面上的,对学生的思维提出挑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创造力的机会。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一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设计分析、方案的构思方法和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对设计分析的教学着重以引导学生能从多方面考虑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因素为主,并抓住主要因素进行设计分析。也就是紧扣“物”、“人”、“环境”三者关系,从这三方面对台灯进行设计分析。 教学目标:1.通过对台灯的设计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 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2.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3.培养对技术设计的激情和责任心、安全意识等 教学重点:设计分析的意义构思的四种方法教学难点:“物、人、环境”三方面关系的理解和具体的设计分析思路 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 教材分析 设计的关键在于构思,构思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设计分析与恰当的构思方法的运用。 创造技法在设计中有广泛的运用,它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构思。 头脑风暴法是常用的一种创造技法,集体的思维能够激发参与者的思维,相互启发,思维的交汇往往能够诞生新的思想。 知识目标:熟悉头脑风暴法及其活动规则,理解头脑风暴法的原理了解列举法了解设问法 能力目标:能运用头脑风暴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头脑风暴活动,感受头脑风暴活动氛围和实效,培养富于想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 高中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按照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求证的认识过程展开,建构正投影与三视图的知识体系。5课时 “正投影与三视图” 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4)计算机辅助制图介绍2.能力目标: (1)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 养成细致严谨的态度,锻炼空间想象能力 “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多种,本课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利用教具投影成图的探究中,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形式活跃,对抽象的问题有了具体的认知和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简单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 尝试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投影与三视图的原理及其画法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本章是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其内容也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方法。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过程,实现方案到产品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要积极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模型的功能,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模型在构思、试验、改进和交流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动手利用模型做一些简单而生动的小试验。 “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产品“柑橘榨汁机”的制作实例,由点到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理解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经历认识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3、关注模型方法的广泛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4、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策略 结合学生和生活实际,选择汽车的设计制作过程为载体,进行知识方面的传授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方式是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试验,教师配合讲解、演示、提问,师生互动 工艺:教学目标: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教学内容分析:1.“工艺”一节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常用的工艺,并重点介绍了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2.立足实践是本课程的一个特色。结合本章中大量动手操作的具体内容,学生亲历技能学习的实践过程,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 3.正确领会课程理念,把握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不搞“大运动”的动作规范训练,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不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教学对象分析:工艺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工艺对于技术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本节对工艺加以介绍。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各学校条件的不同,本节内容较浅显,旨在让学生认识工艺,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但必须强调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制作模型:教学策略:1.建议第1课时由学生自己参照教材中提供的三组模型的设计方案,独自完成台灯模型的设计,不要求学生做出千篇一律的设计,鼓励学生设计具有创意的,富有个性化的台灯作品。 2.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章节是比较紧张的,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与要求、结合“工艺”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即以制作模型为主线进行工艺的学习。 3.建议打通“制作模型”和“工艺”进行教学,这样既可节省课时,又具体落实了动手操作。 第八章: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知识目标: 了解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的作用与一般结构。 了解技术产品常用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了解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 (2)、能力目标: 能编写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手册。 能正确阅读和理解产品说明和用户手册。 (3)、态度和情感: 知道我们的设计产品和成果都是为人而设计的,我们对产品的正确表达将会影响人们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我们的设计成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维护和保养》 本章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内容展开——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丰富的案例使学生从生活体验到理性分析的思维升华过程。同时关注学生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富有吸引力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回想和体会技术产品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本着“回想——联想——猜想”的思维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