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必修2全册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第一轮复习必修1+必修2全册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技术与设计1》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技术的价值 ①技术对人类的价值②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③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了解了解应用
技术的性质 ①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②技术的两面性③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④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理解了解理解了解
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 理解
知识梳理:
一、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的价值从三方面体现:
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①技术与人:技术能 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 、 )
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 、 )
人。
②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案例:福特车的生产流水线、联合收割机)
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案例:出行方式改变)
在军事、政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上述相应的案例)
③技术与自然:一方面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实例 、 、 、 ),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存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例 、 、 、 )。
二、技术具有 、(技术是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技术的内在特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的)
、(技术实现其价值的体现)
等性质。
三、简述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四、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的 和 ,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例举五项常见的、能体现两面性的技术:
五、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并分别例举三项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
六、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知识产权在狭义上包括 、 、 ;其中的专利权不能自动获得,专利权的获得一般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 、 、 、 、 。
七、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练习:
1.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是由于技术具有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电视技术 B.摄影技术 C.克隆技术 D.蒸汽动力技术
3.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技术与设计1》 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的内涵②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理解理解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①人机关系的含义②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③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理解了解了解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①技术试验的重要性②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③简单的技术试验 理解了解应用
知识梳理:
一、设计是 。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具有丰富内涵,主要包括 和 ,有着各自的侧重点,请分别例举:
二、简述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三、人机关系是指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有 、 、 、 。除此之外,为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还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
、 、 。
四、技术试验是指 ;并简述技术试验的的重要性:
五、技术试验的种类很多,根据目的的不同,可分为 、 、 、 ;
技术试验常用的方法 、(实例: 、 )
、(实例: 、 )
、(实例: 、 ) 、(实例: 、 ) 、(实例: 、 )
六、技术试验完成之后,需撰写技术试验报告。其项目包括 、 、 、 、 。
练习:
1.汽车的安全带设计主要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哪个目标?
A、安全 B、高效 C、健康 D、舒适
2.在人行天桥的设计中,通常都要在阶梯的两边安排一定宽度的斜面通道。这是为了
A.美观 B、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C、提高强度 D、节省建筑材料
3.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了发明者的创造并赋予发明人一定的权益,使发明者能设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是
A、经营权 B、著作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4.李敏要使客厅的茶几更具有欣赏价值,那么她应该侧重改变茶几的
A、功能 B、造型 C、安全 D、强度
5.汽车的碰撞实验属于
A、优选实验法 B、模拟实验法 C、移植实验法 D、强化实验法
6.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本厂信誉,提高产品知名度,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以下试验中的哪一种:
A、性能测试 B、预测测试 C、优化测试 D、信息测试
7.办公室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达到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是为了满足
A、信息的交互 B、生理需求 C、动态的人 D、心理需求
8.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烦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尤其电脑的发展,现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这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
A、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技术就是设计
9.1928,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开启了抗生素时代,挽救了无数生命;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抗生素束手无策,许多重症感染者因此死亡,这反映了技术的什么性质?
A、技术的两面性 B、技术的创新性 C、技术的专利性 D、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与设计1》 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设计的一般过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2、 制定设计方案:① ( 、专家咨询、 、 、浏览互联网等)
② (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之间的矛盾,为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以便于权衡利弊,作出选择)
③ (作用是把明确问题时提出来的设计要求具体落实到产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呈现出产品的具体现象。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设计水平的展现空间)
④ (把模糊设计、草图具体化)
⑤ (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筛选)
3、制作模型或原型:(一般分两阶段① ;② )
4、测试、评估及优化:(①测试目的:检验产品在 、 中,在 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②评估需要反复进行;
③在测试、评估等基础上进行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① ;
② )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原则之间有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关系。)
1、创新原则:
2、实用原则: 。
3、 :以最低的费用取得最佳的效果(就是要提高功能成本比:在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功能;在增加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4、 :好的产品也能让人们从产品的外观和造型上得到美的体验、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5、 :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它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必须遵循道德原则。还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的道德观念。
6、 :技术规范既有强制性的标准(质量和安全方面),也有推荐使用的技术标准企业形象和产品的品质有很大影响的要求。
7、 :既要满足当代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人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设计的评价
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
1、设计评价从评价对象分有对设计过程的评价和对设计成果的评价两类;
从评价者来分有设计者 和 两类。
2、评价要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客观、明确,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对最终产品的评价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 ,
二是 。
4、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
5、设计的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文本、口头语言、网页等。
《通用技术》单元检测3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设计的一般原则有创新原则、 、 、 、 、和技术规范、 等,这些原则往往是相互 、相互 、相互 。
其中 原则是设计的核心, 原则是设计的基本, 原则是多元的,它受到消费者、功能、技术、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
2、房屋装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对形状、空间、色彩等的爱好和兴趣,这是为满足人 的 需求,在摆设家具时要考虑橱柜门窗、抽屉开启和人下蹲等空间位置的合理,这设计是为了满足 需求。
3、人在注射青霉素前都要进行“皮试”注射,其目的是做 试验。安踏公司建有国家级的鞋帽实验中心,其中有一试验项目是测试鞋的老化程度,这试验是属于 试验。
4、设计的过程中,一般可以从原理、 、 、 、 等方面考虑改进和突破,以实现创新的目标。
5、设计中的实用性是指 ,它包括 功能( 、 、 和 等)、 功能(产品的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 性等)、 功能(产品的造型、 、 和 给人以 感等)和 功能(产品象征或显示个人的 、
、 和社会地位等)等。
二、选择题
6、设计是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有:
① 制定设计方案 ②测试、评估及优化 ③发现与明确问题 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⑤制作模型和原型。这些环节的较合理顺序为( )
A①⑤③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④②
7、小聪在设计客厅布置为了更具有欣赏价值,那么他在选择家具和装修方案时,除满足一些基本需求外应侧重追求目标( )
A、强度 B、功能 C、造型 D、安全
8、我们在做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的试验报告中所采用的技术试验法是( )
A、优选试验法 B强化试验法 C虚拟试验法 D模拟试验法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泰勒于1898年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铁锹作业试验”。“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许多具体的人机关系,它是要实现人机关系的哪个目标:( )
A、健康目标 B、高效目标 C、舒适目标 D、安全目标
10、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是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的组长,他曾经说过:“你知道吗?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小‘福娃’才得以诞生。”,从她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 )
A、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B、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C、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D、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11、新型快餐盒以谷物秸杆为材料做成,用过后可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这符合了设计中的哪项基本原则:( )
A、美观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创新性 D、可持续发展原则
12、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是:( )
A、学习 B、不断尝试 C、设计 D、实验研究
13、现在的手机款式多样、功能齐全,如:拍照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等等,请问这些多功能手机属于那种设计类型:( )
A、综合性设计 B、原创性设计 C、改进性设计 D、突出性设计
14、右图是一个材料弯曲测试示意图,通过逐一增加砝码质量,观测材料弯曲的程度;你认为这一试验属于:(  )
A 性能试验 B 优化试验 C 信息试验 D 预测试验
15、某设计公司接受电视机厂的委托,设计一款新型电视机外壳,规定两个月内交货。该设计公司在三个月后才完成任务,成本价格为90元,但当时市场上已有另一厂家推出相似的电视机外壳,且成本价格为70元,于是电视机厂不接受该研究成果。问这个设计违反了什么原则?( )
A、经济性原则和最优化原则; B、法律规范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C、需要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和时效性原则
16、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是:( )
(①方案筛选②方案构思③设计分析④方案呈现⑤收集信息)
A、⑤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⑤ C、①⑤③④② D、⑤③②④①
17、生产常用的安全帽一般应经过( )试验。
 A、高温 B、低温 C、弯曲 D、冲击
18、可回收环保餐具符合设计的( )原则。
A、创新原则 B、实用原则 C、美观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19、小明到电器商场去购买电冰箱,导购员介绍某款冰箱时说:“这款电冰箱采用了无氟制冷技术,外壳和部件是采用可回收的新型工程塑料制成的。”导购员的介绍主要是针对产品的( )进行评价的。
A、环保性能 B、牢固可靠 C、操作方便 D、性能价格比
20、3月16日,广州市下塘西路与政民路交汇处的高架桥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沙土的泥头车爆胎后侧翻压住公交车。公交车 ( http: / / search.china. / offer / %E5%85%AC%E4%BA%A4%E8%BD%A6.html" \t "_blank )上58名乘客中有6人死亡,20人受伤。这是一座长1公里左右的高架桥,呈弧形弯曲,但桥中部拐弯的地方弯曲的坡度尤其大。桥面虽然是双车道,但中间并没有护栏,一旦两边的车速太快,在中部拐弯时极容易撞到一起。这高架桥的设计主要违反:( )
A、需要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21、在汽车制造业中,人们采用和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极大的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程度,此外,人们正在发展无空气污染的电动汽车,请问,这一设计体现了设计的( )原则?
A、可持续发展原则 B、经济原则 C、道德原则 D、技术规范性
22、某品牌的月饼推出了木盒礼品系列,每一个大木盒里还有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附送的小礼物。然而,精美的包装很快就变成了无用的垃圾。由此造成的浪费相当于每年要毁掉一片相当规模的树林。这种月饼的包装设计违背了设计的( )原则?
A、道德原则 B、实用原则 C、创新原则 D、可持续发展原则
23、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  )。
 A.使用户恰当地使用产品 B、使用户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C、使用户安全地使用产品 D、使用户能维修产品
24、小明家的茶几的一个铁质脚断裂,他最好采用哪种连接方法进行修补较合理( )
A、榫接 B、铆接 C、焊接 D、胶接
25、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和传统木家具制作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 )
A、插接 B、榫接 C、螺丝连接 D、合页连接
二、判断题
26、设计的一般过程中,各个环节是一种完全的线性关系,不会循环、不会反复。( )
27、模型可以使设计对象具体化,可以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 。( )
28、实用原则是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 )
29、模型与原型都是初步的产品,能够全面反映产品的功能,但是模型的制造比原型的制造简单。( )
30、明确设计问题是否值得解决首先要明确是否有足够经费。( )
六、设计题:(12分)
31、除了课文所述的七项原则外,设计还需遵循哪些原则?并说明理由。
32、名称:为雨天同学带雨具到教室设计一个“雨具架”。(也可自选定设计作品包括小板凳,但要求、内容一样)
作品要求:⑴结构简单、稳固、易于制作。 ⑵便于收藏。 ⑶价格低廉。
设计内容:⑴用草图及文字说明设计方案。 ⑵选用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 ⑶测试的项目 ⑷作品的特点和使用、维护。
33、同学们的书桌上通常都有5-6本常用书和工具书,7-8支各种笔,3-4本练习本,直尺,圆规,
三角板……以及其他学习用具.为了放好这些用具方便拿取,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多功能学习用品架。(要求: 画出草图,并说说设计的一般过程.)
《技术与设计1》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发现问题 ①发现问题的重要性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③设计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④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了解应用应用了解
明确问题 ①明确问题的重要性②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③设计要求、标准和限制④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了解应用应用应用
知识梳理:
一、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 ; ; ;
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主要有三种途径: ;


二、发现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收集和分析信息,事实上,原创性的发明目前很少,我们设计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有类似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收集该产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呢?请简述
三、简述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在发现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四、发现问题后,需明确以下两方面
①问题的内容:常需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②问题的价值: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常需从以下六方面考虑
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尊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更广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意义?
: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上述所述,也就是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的方法。
例如:列举出“以完成各自的‘项目测评’中的项目”所受到的限制
六、问题的内容和价值明确后,并非所有的问题我们都有能力解决,因为问题解决是受到某些条件限制的。设计的限制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具体又可细分为: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特点,设计标准也有所不同;
设计对象会受到诸如成本、环境等的限制;
设计者是否具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过程需消耗一定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需要一定的材料支撑;
七、为保证设计的顺利进行,需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一般的设计计划表常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划分称不同的阶段,并明确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时间进度。
例如:写出“以完成各自的‘项目测评’中的项目”的计划表
《技术与设计1》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方案的构思方法 ①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②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③设计方案的制定④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⑤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应用应用应用应用应用
一、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指 、 、 ;即设计时需要考虑合理的人机关系。
二、常用的构思方法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 :
② :模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事物进行方案的构思
③ :该方法形成的方案不能盲目地实践,而应该首先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
④ :该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
三、对于设计对象本身,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目前,我们常用的材料有金属、木料、竹、塑料、硬纸板等等,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所谓的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出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包括 、 、 、 、 、 、 、等七大类。
四、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在进行比较时,一般考虑的方面: 、 、 、 、 、 、 、 ;即主要从设计的一般原则和合理的人机关系方面入手。
《技术与设计1》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设计表现图 ①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②简单的草图③简单的效果图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了解应用了解了解
常见的技术图样 ①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②简单形体的三视图③ 一般的机械加工图 了解应用了解
知识梳理:
一、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技术活动的丰富性使得技术语言具有多样性,比如 、 、 、 等。
技术语言的两大特征: 、 。
不同的技术语言往往适用于不同的应用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常见的如下所示)
口头语言;技术图样;模型;图表(包括相关的表格、草图、效果图等);计算机演示、网页;网络语言:
二、根据所处的设计阶段的不同,草图可分为 和 。绘制草图能迅速记录设计者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意图。
三、识读透视效果的作用是可以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形式获取所需要的设计信息。
四、正等轴测图是一种可以表现物体三维结构特征的图形,常用于表示最初的设计思想。
正等轴测图的坐标系的建立:三维坐标系X、Y、Z轴的夹角都为120°
简单几何形体的绘制:(在以下坐标系中画出图形)
正方形 立方体 长方体(长宽高比例2∶1∶1)
圆 圆柱(直径与高比例1∶1) 圆锥(直径与高比例1∶2)
五、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是 ,即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
六、在同一张纸上画三视图,应符合右图:
即符合“ 、 、 ”规律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一般地,选择主视图的投影能反映物体的主要结构特征。
例如:画出下列图形的三视图
七、标注尺寸四个基本要求: 、 、 、
标注尺寸的三要素:
① :
② :尺寸线必须单独画出,不能与其他图线重合或在其延长线上。一般采用箭头作为尺寸线终端。
③ :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以毫米mm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线性尺寸的尺寸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上方或其中断处,水平方向尺寸字头向上,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写在尺寸线的左侧且字头向左。
标注举例:图形见下图所示
①线段:如标注长方形的尺寸(长5.2cm,宽1.0cm);正方形(边长125mm)
②直径:圆或大于半圆的圆弧,如标注下图圆或圆弧的尺寸(直径23mm)
③半径:标注半圆或小于半圆,如标注下图半圆或圆弧的尺寸(半径3.0cm)
七、机械加工图由 、 、 、 等信息组成,是零件加工的依据。剖视图能清晰地表达物体的内部结构,是机械加工图的常见形式。
练习:某构件如下图所示,画出其三视图,并在三视图中标注尺寸(注:三视图中同一个尺寸只标注一次)。有关尺寸如下:长120mm,宽40mm、厚度20mm;两小圆孔直径均为20mm,小孔圆心离构件中心距离均为40mm;两端圆弧半径均为40mm
《技术与设计1》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模型 ①模型及其功能②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了解了解
工艺 ①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②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③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2种加工方法 了解了解应用
制作 ①加工工艺的的选择②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应用应用
知识梳理:
一、 :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制作的与产品大小相同、使用功能一致的物体;可以是产品本身。 :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模型具有以下两个功能:① ;② 。
二、模型制作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技术方法。通过模型可以研究技术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的模型,常见如下: 、 、 、 、 。
三、工艺是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 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 、 、 等。
四、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常见的材料有 、 、 、 、 等。以金属加工和处理为例:
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 、 、 、 、 、 等工艺;
五、(1)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一般步骤为:① ② ③ ④ ;工具一般有: 、 、 、 和 。
(2)锯割:就是将材料割断,人工据割的常用工具是 ;
锯条的安装:应使齿尖朝着向前推的方向 握法:握锯时右手握柄,左手扶弓
起锯方法:起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工件远离自己的一端起锯,称为远起锯;另一种是从工件靠近操作者身体的一端起锯,称为近起锯。起锯角度不超过15°,为使起锯的位置准确和平稳,起锯时可用左手大拇指挡住锯条的方法来定位。
操作要领:①站位和握据姿势要正确② ③ ④ ;
(3)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其中锉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广泛。常用工具是锉刀,分扁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
操作要领:右手握锉柄,用力方向与锉的方向一致,左手握住锉头处。锉的方向与工件成45°角,还要保持锉成水平状态
(注:据割和锉削可以采用机械加工,常用的工具是 和 )
(4)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常用的设备是 ,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① ② ③ ④ ;钻孔时的
二要二不: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直接用手扶持小工件,薄工件。
(5)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连接方法有: 、 、 、 、 、 、 。
(6)表面处理:常用方法有 、 、 。
六、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骤:
① ;
② ;
③ ;④ ;
⑤ ;
⑥ ;
⑦ ;
⑧ ;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常见结构的认识 ①结构的概念②简单结构的分类 了解理解
稳固结构的探悉 ①结构的稳定性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③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理解理解应用理解
简单结构的设计 ①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②简单结构的设计 了解应用
经典结构的欣赏 ①结构的实用性②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 理解应用
知识梳理:
一、结构从广义上讲,是指 ;从力的角度来讲,是指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二、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 ;其基本的受力形式有 : 、
: 、
: 、
: 、
: 。
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称为 ,其计算公式为 ,当其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三、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常见实例 、 、 ;
:常见实例 、 、 ;
:常见实例 、 、 ;
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的,可称为 。
四、结构的稳定性是指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 ;
如果结构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支撑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稳定性可进行对比。
(理解课本中的案例分析:独脚茶几、照相机的支撑架、A形梯)
结构的强度是指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




(理解课本中的案例分析:吊兰的支撑架)
五、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了解课本中的案例:伞和拐杖、多用起子、不同结构种类的自行车)
六、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 、 、 等。
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满足特定的需要,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各有侧重,其中 是最重要的。正因为此,我们在结构设计是需侧重考虑结构的 和 。
目前,我们常用的材料主要有 、 、 ;不同的材料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常见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 、 、 等
(实例: 、 )
: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 、 、 等
(实例: 、 )
七、优秀的结构设计需要把 和 恰当地结合起来。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经典的结构,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各个角度又可分成不同方面:
: 、




: 、



(了解课本中的案例分析:赵州桥、飞檐、蛋形椅,如何从不同角度欣赏)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生产与生活中的流程 ①流程的含义②流程对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意义③时序和环节的意义④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⑤简单的流程图⑥流程分析 了解理解理解了解应用应用
流程的设计 ①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③简单流程的表达 应用了解应用
流程的优化 ①流程优化的意义及主要内容②流程优化与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③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应用理解应用
知识梳理:
一、流程是 ;可以把流程理解为“为了一定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
对于一项活动,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过程或阶段,称为 ,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划分会有所不同;不同步骤完成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叫做 ;
即流程一般包含了以上两个要素,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二、流程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生活和工作方面);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生产方面)。
三、为清晰地表达流程,一般采用流程图:方框表示某个事项或活动,即环节,单向箭头表示事项或活动的顺序关系,即时序。如:(设计的一般过程)
其它还可采用的方法有 、 、 、 、 等。
四、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分为以下两方面:
①流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对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流程,主要考虑 、 、 等目标;
对于生产活动的流程,主要考虑 、 、 、 、 、 等目标;
②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主要有 、 、 、 、 、 等;不同的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需综合考虑。
五、流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分以下五步: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六、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又可分为
:将并行工序改成串行工序,缩短时间,但同时会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成本

: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于一个特定的流程,往往是以某个指标的优化为主,综合考虑其它指标,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指标的优化,可能会带来其它指标的下降。因此,流程的优化应综合考虑,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七、流程的改进与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它建立在 、 基础上。一般来说,流程与 、 、 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充分考虑。
练习:写出“完成项目测评中的项目”的流程,分两种(单人流程,小组合作流程)
《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系统的结构 ①系统的含义②系统的分类③系统的基本特性 理解了解理解
系统的分析 ①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②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③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应用了解应用
系统的设计 ①简单系统设计的方法②系统的设计 应用应用
知识梳理:
一、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
构成系统的条件: ;


系统的类型: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系统的特性主要有以下五条: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系统的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二、系统分析一般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系统分析的目标是为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产生的结果是拟定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进方案。
系统的分析的主要原则: 、 、 、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



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吓,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三、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它包含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同时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
系统设计应考虑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等问题。
《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高考要求:
节 考试内容 要求
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①控制的含义,控制的目的和对象②控制的手段和方法③控制的应用 理解了解理解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①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②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④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 应用理解应用应用
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①反馈的含义②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③闭环控制系统中反馈环节的作用④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⑤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 理解应用了解了解了解
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 应用
知识梳理:
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1、控制的涵义: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
2、理解控制现象,需要明确:
a、控制的对象是什么;b、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c、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填写下列表格)
控制事例 控制的对象 控制的目的 控制的手段
电风扇扇叶转速快慢的控制
大禹治水
人力三轮车的方向控制
3、控制分类
人工控制:控制过程是在人的直接干预和全程干预下进行的。
自动控制: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事物的变化准确地按照期望的方向进行。
4、控制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存在,
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
1、控制系统: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系统,称为控制系统。
2、开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
(注:方框图:在系统控制中,为了分析的方便,常采用方框来表示系统的环节,用单向信号线来表示信号的传递的方向,这种图称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例如:临平大酒店的自动门,写出其方框图
例如:过道的声控灯,写出其方框图
3、闭环控制系统
我们把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例如:空调的温度控制系统,写出其方框图
例如:抽水马桶水箱的控制系统,写出其方框图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1、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干扰因素
2、反馈: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
3、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量(输出量)的偏差。所以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克服外界干扰,使被控量控制在给定值附近。
四、功能模拟法: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拟法。
黑箱方法: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观测黑箱外部输入信息(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输出信息(黑箱对外界的反应),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的科学方法。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流程
环节
时序
可颠倒
不可颠倒
串行
可串行,也可并行
分法不一,可分解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优化方案
编制说明书
制作模型或原型
输入量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输出量
控制量
控制量
被控量
+
比较器
被控对象
执行器
控制器
给定值
检测装置
-
控制器
执行器
被控对象
给定值
被控量
干扰
+
反馈环节(检测装置)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