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技术的知识产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节 技术的知识产权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六节 技术的知识产权
主讲:王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成果纷纷涌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按照国际惯例从法律和制度上保护国内外技术创新成果,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知识产权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案例 。
㈠ “帽形伞”引起的官司
某企业董事长吴先生某年某月某日申请发明专利“帽形伞”,次年3月取得专利权。5月,某镇工业公司未经吴先生许可,擅自按该“帽形伞”的设计组织生产和销售,获取经济利益。
吴先生发现后,将某镇工业公司告到法院。法院经查证,认为原告吴先生所述情况属实,专利权合法有效,判定被告某镇工业公司已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行为,登报向原告公开致歉,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万元,负担诉讼费用7000元。
㈡ 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
某市轿车消声器厂厂长江某与销售科长李某合谋,在该厂生产的消声器上擅自使用国外一家汽车股份公司在我国注册的商标,而且在销售发票上直接盗用此商标,从而将生产的假冒消声器向国内的十几个省市销售,违法经营额达人民币10余万元。事情败露后,法院判定江某与李某犯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江某有期徒刑6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判处李某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
这是两个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前者构成专利侵权,后者构成商标侵权。法院对上述两种侵权知识产权行为作出判决,法律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 .
那么什么是知识产权呢?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也即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知识产权的内容有:公民、法人享有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和其它技术成果权。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同样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需要而建立的,其目的是通过立法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创新劳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㈠ 专利侵权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专利侵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
专利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①停止侵权;②公开道歉;③赔偿损失。
㈡ 商标侵权及制止侵权行为的法律措施
商标侵权行为包括:
⒈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
⒉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⒊ 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⒋ 末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划友商标的新品投入市场。
制止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措施有:
⒈ 责令立即停止销售。
⒉ 收缴并销毁侵权商标标识。
⒊ 消除现存商品上的侵权商标。
⒋ 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商标侵权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⒌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仿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问题思考
⒈ 你能用实例说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吗?
⒉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一系列法律文件?
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专利制度来实现。
二、专利及其作用
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按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间内对其发明成果所享有的独占、使用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获得和保护专利是极其重要的。专利的作用是保护一种思想、发明或革新的经济利益。在没有向发明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下,专利禁止他人在法定期限内抄袭其过程和最终产品。技术思想时常需要通过获取专利得到保护。因此,每个公民都应树立正确的技术道德观,学会保护技术成果。
申请专利可以保护自己的发明成果,防止科研成果流失,有利于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申请专利好比“跑马圈地”,可以独占现有市场,抢占潜在市场,也可以通过转计专利技术、专利入股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专利具有三个特性:
独占性——专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时间性——发明成果只在专利保护期限内受法律保护,期限届满或专利权中途丧失,任何人都可无偿使用。
地域性——一项发明在哪个国家获得专利,就在哪个国家受到法律保护。(在课本27页)
专利的种类有三种:
发明专利——指技术含量高,花费创造性劳动多的新产品及其制造方 法、使用方法。保护期限20年。
外观设计专利——指涉及产品形状、图案、色彩及其结合的、富有美感且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保护期限10年。
实用新型专利——指对产品构造、形状的技术改进。保护期限10年。
(写在课本23页)
专利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4~26页专利的作用
1.专利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2.专利使技术的评鉴法制化
3.专利使技术资产化
4.专利使技术权利化
5.专利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6.知识产权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
三、专利制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4页的内容
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什么是新颖性?什么是创造性?什么是实用性?
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什么是请求书?什么是说明书?什么是摘要?什么是权利要求书?
四、如何申请专利
看课本图1.39
第一章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产生的 B.技术与科学没有区别 C.技术可以改造自然 D.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应用与延伸 2.人类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便产生了 ( ) A. 纺织、缝制技术 B. 食品加工技术 C. 农耕技术 D. 通信邮电技术 3.在肯德基店里,厕所的入口处有一高一低的洗浴盆,这是为了 ( ) A.美观 B.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C.提高强度 D.节省建筑材料 4.一战之前,德国化学家哈伯因研究合成氨和硝酸而享誉世界,一方面粮食大幅度增产,另一方面制造出炸弹。后来,他为希特勒政府研究氯气罐、芥子气,这成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了坚强的基础,哈伯是毁掉人类文明社会的凶手之一。这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5. 海明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摩托车自动报警防盗锁并将发明成果在某专业杂志上做了介绍。数月后某锁厂根据此资料生产出了这种防盗锁并投放市场,海明起诉锁厂侵权,法院却不予受理。根据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明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并不拥有防盗锁的专利权 B.海明的发明已经过期失效 C.在杂志上介绍就相当于获得了专利权 D.防盗锁技术不能申请专利权 6、 关于技术与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技术先于人而产生 B、技术与人毫无关系 C、技术一旦产生 就不会再发展 D、技术来源于人的需求与愿望,伴随着人的劳动而产生的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技术对社会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 B、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 C、技术发展以后,劳动力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 D、技术为生产提供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劳动生产
8.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 9.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10、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政府利用填海造绿地的方式,将一片泥泞的海滩建造成一个园林式的供海口市民工作之余游玩休息的好去处。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 )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有 11、自从人类发明了电扇以后,电扇便在许多领域之中开始了它为人类服务的历程。下面不属于电扇的功能作用一项的是 ( )   A、发电作用 B、消暑作用 C、通风作用 D、散热作用 1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   A、B超技术 B、摄像技术 C、电视技术 D、蒸汽动力   13、助听器的发明开始是为了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清楚听到外面的声音而发明的,这说明了技术的 (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14、某同学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这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15、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公司为阻止某些公司的加入,先后为其研发的复印机申请了500多项专利。这说明了技术的( )   A、专利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