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是叶片气孔的示意图,下列物质中,不能由气孔进出叶片的是(D)(第1题)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水蒸气D. 无机盐2.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有机物为食,体表的黏液有助于蚯蚓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D)A. 土壤是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B.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C. 生物的活动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D. 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和有机物3.如图所示,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D)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B. 叶片上只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 C. 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D. 叶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8.春天来了柳笛响。图甲是用柳条做的柳笛,图乙是柳树茎的结构模式图。制作柳笛的主要结构是图乙中的(A),(第8题))A. ① B. ② C. ③ D. ④9.若探究镁元素是否为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最可行的方法是(D)A. 测量正常叶片中镁元素的含量 B. 检测根系对镁元素的吸收量 C. 分析影响镁元素吸收的环境条件 D. 比较正常植株在完全营养液和缺镁的完全营养液中的生长状况 10.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B)A. 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B. 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C. 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D. 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阴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11.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处于b点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萝卜条细胞液的质量分数相比(B)(第11题)A. 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 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都有可能12.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下列关于多肉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A. 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B. 气孔白天关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C. 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D. 气孔夜间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的光合作用13.绿色开花植物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有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列情况有可能存在的是(C)①植物只进行蒸腾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②叶片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③叶肉组织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④茎的木质部只运输水分,不运输无机盐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解析】 在无光条件下,植物不会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活着时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无机盐溶解在水中随水分的运输而运输。14.将带有白花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叶片、花都变红了。下列与此实验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A. 最先变红的是茎的表面B. 叶片中最先变红的是叶脉C. 红墨水上升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D. 红墨水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解析】 红墨水由木质部输送,木质部位于茎的内部,故A错误。15.下面的柱状图分别表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C)(第15题)【解析】 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叶片下表皮浸没在水中,气孔数远少于上表皮,应选C。16.两棵近千年的文冠果树是八大处公园的四宝之一。文冠果树生命力极强,根系发达,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的特性。下列关于文冠果树的说法,正确的是(C)A. 文冠果树中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B. 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外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利于其耐盐碱性C. 根系发达有利于其生长于干旱、贫瘠的环境D. 文冠果树的树干上有树瘤,是木质部损伤后形成的【解析】 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故A错误;当根毛细胞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就吸水,与耐盐碱性无关,故B错误;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环境中,故C正确;树瘤形成的原因是害虫侵害树干,影响了韧皮部内筛管的向下运输功能,营养物质积存在伤口上方所致,故D错误。17.某研究人员探究某种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该植物的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所示;②他猜测结构A可能为植物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导有机物;③他认为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认为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 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B. 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C. ②为猜想,③④为推论D. ②③为猜想,④为实验【解析】 题中①为实验,②为猜想,③④为推论。,(第17题)) ,(第18题))18.如图是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 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解析】 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19.小涛的爸爸准备从苗圃买树木移植到自家庭院中,下列为小涛给爸爸提出的建议及对应原因,其中建议与原因不相符的是(B)选项建议原因A要在傍晚时进行移植降低蒸腾作用B剪除部分枝叶帮助茎内的水上升至叶C黏在根部的土团不要移除避免伤害根部结构D移栽后视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打针输液为树木的生长提供所需要的水和无机盐【解析】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剪掉大量的枝叶,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20.下列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相符的是(D)A. 合理密植,使作物叶片充分接受光照B. 树苗移栽及时浇水,以防树苗缺水萎蔫C. 温室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果农为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将核桃树干进行环剥,以减少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运输【解析】 当对树干进行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则果实能得到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提高产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21.自然界的树木有的可以高达数十米,促使水分和无机盐“爬”上树梢的动力来自_蒸腾作用_。22.请回答下列问题。(1)养花时,如果外界溶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__大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植物细胞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那么会导致植物萎蔫死亡。(2)葡萄茎属于攀缘茎,在葡萄大棚种植中,果农会采用图__乙__的方法固定葡萄茎。23.图甲为壤土类土壤的成分结构图,图乙为小麦的根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23题))(1)绿色植物的根从图甲土壤中吸收的主要物质是水和无机盐;对应图乙中的主要吸收区域是__A__(填字母)。(2)植物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当有机物输送到图乙__B__(填字母)区细胞,能使细胞较快生长,促进根的伸长。24.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 ,只浇雨水),五年后长大) ,)(第24题)(1)海尔蒙特实验时只浇雨水而不是河水,原因是什么?防止河水中的无机盐干扰实验。(2)海尔蒙特的实验中,土壤干重减少90克,减少的物质主要是土壤中的无机盐。(3)海尔蒙特针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柳树获得的74.6千克物质只是来源于水。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导致柳树质量增加的物质还有一个重要来源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4)实验中海尔蒙特所浇水的质量应该比74.6千克__多__(填“多”或“少”)。25.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它们的某些生理活动在生物圈中具有重要作用。图甲是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乙中A、B表示植物两种不同的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不同的物质,图丙为探究果树枝某种生理活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第25题)(1)图甲中的结构②是__叶肉__,含有较多的叶绿体,它是图乙生理活动A进行的场所。(2)图甲中的结构④含有导管和筛管,其中__导管__能运输光合作用所需的水分。(3)图乙生理活动B的实质是分解__有机物__,释放能量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4)把一段带有较多叶片的新鲜果树枝按图丙所示的方式处理,光照6小时后,发现其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果树枝进行了__蒸腾__作用。26.实验1: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培养液中,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自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2: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相同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的食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的吸水量。两次实验的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26题)(1)在实验2中,A植株的作用是作对照。(2)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是__根__,把水分运输到各处的是木质部内的__导管__。(3)B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B株的培养液的食盐浓度高于A株。(4)图乙是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当水分由细胞a流向细胞b时,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解析】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总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故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第27题)27.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实验序号环境条件失水速度/(克/时)125 ℃、光照、潮湿14225 ℃、光照、干燥32325 ℃、黑暗、干燥8(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解析】 (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28.某种植物有两个品种,品种A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品种B高,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可以溶解于__酒精__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测量,比较发现品种A的叶绿素含量比品种B高。(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保卫__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A、B两种植株种植于同块田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采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结果如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__高__(填“高”或“低”),根据该结果,对品种A比品种B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气孔开放程度高,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第28题)(3)研究还发现品种A的导管比品种B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A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由是导管运输的是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解析】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叶绿素可以溶解于酒精中。(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保卫细胞调节的。图中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高,故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品种A的光合作用强度较高。四、解答题(第29、31题各5分,第30题9分,共19分)29.如图甲所示,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图乙是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下列问题。(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植物的__蒸腾__作用。(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d__点。(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__多于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或晚上适当降温、白天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均可)(写出一点)。【解析】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大棚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及土壤水分的蒸发。(2)要使植物正常生长,同化作用应大于或等于异化作用,即必须使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则光合作用强度应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由图乙可知,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3)当光照强度为0时,对应的CO2吸收量为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时的CO2吸收量,在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影响的情况下,可认为呼吸作用速率不变,故植物A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速率。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B的CO2吸收量相等,即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而植物A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单位时间内,植物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植物B。(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从提高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角度考虑。30.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被测植物平均受害面积/%气孔气孔密度/(个/厘米2)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甲植物13.53702.72乙植物33.52504.16丙植物57.51805.56(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甲__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__酸雨__现象,即pH小于__5.6__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或NO2、O3、颗粒物等,合理均可)(写出一种)。(4)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某年,我国排放的SO2总量约为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解】 (4)设需要NaOH的质量为x。2NaOH+SO2===Na2SO3+H2O 80,x) 64,2549万吨)=, x=3186.25万吨。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31.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解】 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的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中的寄生虫及其他小动物,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