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流程的设计 课件以及配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流程的设计 课件以及配套教案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三节 流程的设计
一、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1、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流程设计?
2、我们要考虑那些因素?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流程设计?
1、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
提高工作质量
工作、生活
节约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
提高质量
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
提高效率
……
节省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要考虑那些因素?
2、分析基本因素
如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就要考虑:
  材料、工艺、设备
  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一)稻谷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二、流程的设计
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设计稻谷加工工艺流程
(1)稻谷由什么组成?
2、分析基本因素
稻谷由米、糙皮层、稻壳组成
2、分析基本因素
(2)稻谷怎样变成米?
清除杂质、脱去稻壳和糙皮层。
稻谷

糙米
(3)工艺要求及设备
2、分析基本因素
高速除稗筛
去石机
砻谷机
谷壳分离器
碾米机.
3、确定时序,划分环节
(1)环节
清理:清除稻谷中各种杂质,以达
到砻谷前净谷质量的要求。
砻谷:脱去稻谷的颖壳,获得纯净
的糙米。
碾米:碾去糙米表面的部分或全部
皮层,制成符合规定质量标
准的成品米。
(2)时序
3、确定时序,划分环节
清理 砻谷 碾米
4、画出流程图
稻谷
清理
砻谷
碾米
成品大米
确定目标,明确任务
分析基本因素
确定时序,划分环节
画出流程图
结束
修改方案


达到要求?







(二)用橘子皮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
结合下图阅读材料(一)
1、目标任务:
2、分析基本因素:
橘皮、酒精、喷灯、布料等
3、确定环节、时序:
剥皮切碎
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液
加热浓缩
水洗
风干
用橘子皮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
4、画出流程图:
5、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剥皮切碎
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液
加热浓缩
水洗
风干
(三)豆浆、豆腐花、豆腐
制作工艺流程设计
阅读材料(二)
1、目标任务:
3、确定环节、时序:
2、基本因素分析:
豆浆、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设计
手动加工、挑选黄豆、磨浆机 、气温及所需的工艺等
选料
浸豆
磨浆
过滤
点浆
煮浆
包浆
选料
豆腐
浸豆
磨浆
过滤
点浆
煮浆
包浆
豆浆
豆腐花
4、画出流程图:
1、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
2、流程的设计
三、小结教 案
课 题 第三节 流程的设计 课 型 新 授
本课题课时数:1 本课为第1课时 备课日期 11 月 30 日
教 学目 标 知识目标:知道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掌握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技能目标:经历案例分析,学会从身边例子把握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 学 重 难 点 及对 策 重点: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难点:流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二、新课三、小结及拓展 复习上节课内容一、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设问: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流程设计?1、流程设计的目标与要求1)工作、生活: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等。2)生产活动: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安全生产等等。设问:我们要考虑那些因素?2、分析基本因素以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为例:1)材料、工艺、设备2)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3)环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二、流程的设计(一)按照流程设计的步骤分析稻谷加工工艺流程设计的例子。1、确定目标,明确任务设计稻谷加工工艺流程2、分析基本因素(1)稻谷由什么组成?稻谷由米、糙皮层、稻壳组成(2)稻谷怎样变成米?清除杂质、脱去稻壳和糙皮层。(3)工艺要求及设备3、确定时序,划分环节(1)环节清理:清除稻谷中各种杂质,以达 到砻谷前净谷质量的要求。砻谷:脱去稻谷的颖壳,获得纯净 的糙米。碾米:碾去糙米表面的部分或全部 皮层,制成符合规定质量标 准的成品米。(2)时序4、画出流程图5、检验(二)用流程图给出流程设计的步骤(三)结合材料对流程设计的过程进行分析材料1:用橘子皮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材料2:豆浆、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设计。三、小结1、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2、流程的设计 回忆思考思考分析 开始使用课件
四、教后材料:
(一)用橘子皮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
步骤:1、剥下蜜橘皮,切碎浸在酒精中提取色素。
2、把捞去橘皮的含色素的洒精倒入烧杯中,把要染的布浸在溶液中,在喷灯上加热。
3、加热至烧杯中色素液只剩下1/4时,熄灭喷灯,用筷子把烧杯中的布取出,用清水洗净。
4、清水洗净后,晾干,布即被染成黄色了。
(二)豆浆、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设计
1、选料
   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2、浸豆
   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在浸泡的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3、磨浆
   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0.5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
  4、过滤
   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 .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5、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6、点浆
   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0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千克。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 80℃时即可点浆。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7、包浆
  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思考:
1、目标任务是什么?
2、分析基本因素有哪些?
3、有哪些环节,各环节之间的时序是怎样的?
4、画出流程图。
5、检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