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技术的性质1.3技术的未来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技术的性质1.3技术的未来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汤姆逊要MP3专利钱 每台整机75美分
类型:转载 作者: 日期:2005-09-26 08:16:24
  昨天,汤姆逊全球许可证业务的主管Rocky Caldwell基本完成了在中国一周的访问。整整一周时间,他都在拜访中国MP3厂家和相关协会。据悉,他此行的根本目的就是向中国MP3企业索取每部MP3整机75美分的专利费。业内专家表示,“猪肥了再杀”是国际专利巨头的通行做法,中国MP3市场日渐膨胀导致众多国际巨头正蜂拥前来“分肉”。
  -汤姆逊开价 一部整机75美分
  “汤姆逊正在各种展会上收集中国MP3生产企业的名单,”昨天,汤姆逊许可证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孙爱民介绍:“已通过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他们向汤姆逊申请专利许可”。
  汤姆逊开出的专利费价格是每台MP3整机75美分,收取方式则双管齐下:即芯片厂商和整机厂商,芯片厂商有义务向他们提供其MP3芯片出售趋向,以便他们可以向整机厂商征收;如果整机厂商在购买核心芯片时,芯片已交纳专利费,则整机厂商不需再次交纳。
  汤姆逊方面表示,1993年汤姆逊和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确定了MP3格式,Fraunhofer和汤姆逊的MP3技术已经拥有20个专利系列,如没有这些专利,MP3应用根本无法实施。
  据悉,目前中国MP3生产企业有上千家,但95%以上的企业并没获得汤姆逊的专利授权。Rocky Caldwell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MP3成为大陆市场品牌的速度出乎我们的意料。对那些尚未取得授权的企业,汤姆逊保持走法律途径的权利,但更希望借助面对面的沟通解决问题。 -MP3市场 这头“猪”肥了
  “专利就是指你在国际上从事业务的一个成本,”Rocky Caldwell表示,“专利的费用是给那些发明专利的人的。如果你有MP3的专利,别人使用了你的技术而不给你专利费,你肯定会不高兴的。”
  苏宁北京数码部门相关人士张大涛介绍,2002年,中国MP3市场急剧升温,MP3企业遍地开花。截至目前,MP3的销售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正是中国MP3的蓬勃发展期,仅仅在北京市场,苏宁销售的品牌就有上百个,其中,中资品牌有70个到80个之多。
  据了解,2004年,中国内地的MP3年产量达到了1000万台,总产值达100亿元左右,其中,有600万台的MP3出口海外市场。然而,国内的MP3生产企业有95%以上都没有交纳专利费。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鹤林也是该协会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之前协会曾试图出面与MP3的专利权拥有方谈判,但MP3涉及的面太广,四五十家企业根本代表不了整个行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等猪养肥了再杀”是国际知识产权巨头的一贯做法。即便按照2008年中国MP3产量为1800万部来算,汤姆逊也能从中国拿走1200万美元专利费。
  -前路坎坷 来了很多“分肉的”
  “依靠低价竞争的中国MP3企业恐难避免大批倒闭的前景”,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鹤林表示。
  据悉,当年由于DVD制造企业如MP3制造企业一样,根本没有门槛,中国大批游资涌入,数量的急剧膨胀导致恶性竞争,价格急降,而随着飞利浦等专利权持有者开征专利费,成百的企业则倒闭关门。
  同样的事情正在MP3领域上演。昨天,记者调查北京市场发现,同类型的MP3产品,国产品牌的价格比外资品牌至少低20%。以目前主流销售的256M的MP3产品为例,外资品牌价格在1000元左右,而中资最好的品牌价格也仅在500元左右,更多的国产品牌,价格只要200元到300元左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产品牌销售主要为内销。朝华科技汪姓负责人表示,朝华的MP3产品主要由韩国一企业代工,该企业曾因没有获得授权,使得朝华出口的产品在德国海关被扣货。
  据悉,在目前出口的少量的MP3产品中,中国产品也以低档机为主,出口价格约30美元/部,毛利润只有2美元不到。一旦汤姆逊硬性索要专利费,中国MP3企业几乎无力承担。更严重的是,正向中国企业追要专利费的远远不止汤姆逊一家。郑鹤林介绍,目前全球MP3专利费阵营分成两大派系,一是汤姆逊为代表,包含了汤姆逊和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而另一派系则以意大利企业SISVELS为代表,他们包含了飞利浦、法国电信等。后一派系更为强硬,他们与欧盟海关联合,一旦发现没有专利授权,将实行扣货。看来,中国MP3企业的前路将很不平坦。 汤姆逊受业界质疑 其MP3专利在华是否有效未定http://tech. ( http: / / tech. )  2005年09月30日07时40分 来源:光明网-新京报 ( http: / / " \t "_blank ) 焦集瑩
同家电、手机等行业一样,本土MP3行业也开始感受到专利权带来的困扰。资料图片     上周,汤姆逊公司来华收取MP3专利费用一事在业界引发轩然大波。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MP3业界对于汤姆逊的说法明显持质疑态度,而关于汤姆逊所持有的专利在中国是否有效目前也尚不能确定。  汤姆逊与朗科,谁是真李逵?  让汤姆逊公司垂涎三尺的国内MP3市场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爆棚”的阶段。据了解,目前中国MP3生产企业有上千家,仅以去年为例,中国内地的MP3年产量就达到了1000万台,总产值达100亿元左右。  但就在汤姆逊坚称关于MP3基础技术专利属于自己的时候,记者了解到,本土的朗科公司也曾在几年前申请了“基于闪存 ( http: / / tech. / 1phd.html" \t "_blank )式技术的MP3”专利,朗科公司也多次在国内宣称自己是“MP3产品的发明者”。  “微软、苹果都在向我们交专利,朗科却声称是专利拥有者”。在汤姆逊看来,这是“真李逵遇到了假李鬼”。该公司甚至称,“朗科是什么公司,我们连听都没听说过”,“全世界都知道专利是汤姆逊公司的。他们肯定要交费用。”  拥有国内市场闪存式MP3产品专利的朗科公司对于此事则不愿发表看法,只称“朗科是国内惟一拥有MP3专利权的厂商,也拥有相关美国专利,汤姆逊不足为患。”  而据记者了解,MP3的专利拥有者却不止汤姆逊一家,此前意大利SISVEL公司就曾经向中国的MP3企业收取2美元专利费,而且还在德国、意大利海关扣压了未缴专利费的货品。  律师:关键是“在中国是否有效”  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北京盛邦法律公司首席律师于国富,他解释说,“专利权是一种有国界的权利,专利权并不是无限期享有的。此事的关键就在于汤姆逊的专利权是否在中国有效”,“一般来讲,如果这个专利权在一个国家有效,那么它的有效期由这个国家的专利法确定,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不再是专利技术,可以被公开自由免费使用。”  而目前欧美的这些专利拥有厂商在数年之后,已经不能够再在其他国家申请专利权保护了。所以,中国MP3生产厂商在中国境内或欧美之外的众多国家生产销售MP3产品时,就无需交纳专利许可费用。  或许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汤姆逊方面表示也不愿意将此事闹大,“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够正视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希望弄得很僵。”  焦点对话  汤姆逊:我们也不希望弄得很僵  9月28日,处于专利纠纷焦点之中的汤姆逊许可证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孙爱民接受了记者专访。  新京报:汤姆逊此次欲在华收取MP3专利费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你怎么看事态的发展?  孙爱民:在国外大公司中,这种收取授权费用的方式比较普遍,但在中国已经被妖魔化到了一定程度。被认为是不应该和不准确的一件事情。事实上我们在中国收取授权费用的活动已经很多年了。但目前只有部分厂商向我们交纳过授权费用。  新京报:在你们看来,中国的MP3厂商对待你们提出的收取专利费的态度如何?  有很多厂家都质疑,为什么选择此时提出要求。  孙爱民:我认为不应该说我们的专利费用砸向中国。与DVD比,我们的费用比较低廉,每台MP3产品只收取75美分。因此国内厂商并不会反感。我们也认为生产专利产品,要经过专利授权,这是市场生存谋取利益的手段。  有的中国公司和供应商主动提出要被我们专利授权,我们觉得他们是一个合适的有信誉的公司,值得授权,我们就会给他授权。  新京报:在世界范围内,汤姆逊是不是惟一的MP3专利持有者?  孙爱民:汤姆逊是世界上拥有MP3专利的厂商,其他公司也可能会声称自己是专利拥有者,但是需要去检验。汤姆逊的专利在中国国内也有效力,因此中国要申请授权的企业也很多。  新京报:汤姆逊如何对待目前国内的质疑?  孙爱民:我们知道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有很大问题,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都不认同,专利法律的普及和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中国国内不会轻易诉讼的,更多的是去提醒购买商,告诉对方该商品是未经授权的。我们还是希望政府能够正视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希望弄得很僵。  回音壁  国内厂商:“猪养肥了再杀”  对于汤姆逊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不是来中国打官司的”说法,国内MP3业界却明显持有怀疑态度。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厂商人士指出,“汤姆逊如果不是想要钱,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抛出专利授权费用问题,在中国MP3行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它为什么没有提这个要求?”  就算国内已经交纳了专利授权费用的华旗、朗科等公司,也对汤姆逊此时出现在中国MP3厂商面前的目的表示怀疑。华旗公司市场企划部经理刘志强称自己并不太清楚他们想做什么,“我们关于MP3产品的专利授权费用已经在芯片部分交过了,主要是指MP3控制器的部分。至于其他厂商是否已经交纳并不清楚。  MP3在市场上出现几年时间,为什么汤姆逊现在才提出要收费。”他甚至表示,“汤姆逊这样做是否预示着其他可能,比如它自己要在中国做MP3?”  而新华网也将汤姆逊的行为形象地称之为“猪养肥了再杀”的策略,“这是国际专利巨头的通行做法,中国MP3市场日渐膨胀导致众多国际巨头正蜂拥前来分肉。”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 焦集瑩(共21张PPT)
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助听器的发明:
1.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 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 。
2. 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使体积变小巧、方便佩戴
3. 满足了什么具体要求?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
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
技术的创新性
技术创新
技术革新
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莱特兄弟和第一架飞机
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技术革新: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自行车
可调速自行车
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使用了18000支电子管,70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耗电量140KW,占地170平方米;每秒运算速度5000次,比以前的计算机快了上万倍。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手洗衣服延续数千年
手摇洗衣机
1906费西尔的电动洗衣机
1954年的单缸单洗洗衣机
双缸洗衣机
全自动滚筒洗衣机
用泡沫去除污垢的洗衣机(2002年)
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
技术的综合性
1.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 技术

别 定义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侧重
回答
实验
联系
认识自然
利用和改造自然
“ 是什么 ”“ 为什么 ”
“ 怎么办 ”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马上行动
科学活动 技术活动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明蒸汽机
技术的两面性
“互联网技术”好?不好?
技术的专利性
汤姆逊
专利费
专利的申请流程
1
提交申请阶段
2
受理阶段
3
初审阶段
4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
5
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
6
受权阶段
三 技术的未来
未来的技术将走何处?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要旷世悲怆,也不要盲目乐观课题 1.2技术的性质1.3技术的未来 课时 1 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3. 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4. 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方法。 5.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过程与方法:1. 经历洗衣技术的发展的历程,体验技术创新的技术发展中的作用。2.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感受技术的两面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技术创新的艰辛和曲折,感受技术的脸米纳性,形成专利保护的意识,形成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难点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运用多种知识。
教学过程 实施过程 学生反应
引入 提问:1.技术的定义是什么?2.技术对人有那三方面的作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新课教学 技术的目的性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在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要。学生快速阅读“助听器的发明”并完成讨论练习a. 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b.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c. 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进了技术的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过渡: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性1)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A.技术发明是指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用莱特兄弟的飞机和电话的发明作例子,其中“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吗?”的争论引发学生的兴趣。B.技术革新是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用自行车和可调速自行车的比较说明。2) 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例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3) 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子:洗衣机的发明和革新。拓展:洗衣技术将会如何发展?过渡:洗衣机的发明和改进只知道电子的知识就够了吗?技术的综合性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马上行动:木质——材料学,稳固——物理。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运用表格的方法说明技术和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并让学生完成马上行动。3) 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的两面性上次课我们说过,技术对我们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但是如果人类把技术的实用性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盲目追求功利性,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走向它的反面。例子:环境与经济发展;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讨论技术的专利性1) 产权保护制度的意义。2) 知识产权及其作用和它的申请步骤。运用课件讲解第三节 技术的未来未来的技术将走何处?对技术的未来,既不要旷世悲怆,也不要盲目乐观 认真阅读、完成练习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提高,讨论激烈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不够学生思考,教师给出参考答案思考并完成练习兴趣提高,积极讨论认真听课并思考
小结与练习 技术的性质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技术的未来 对技术的未来,既不要旷世悲怆,也不要盲目乐观 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
教后分析 开始引入不要讲案例过渡比较生硬准备还不是很充分电话之父”并不是贝尔(图) http://news. ( http: / / news. / ) 2003年12月02日09时05分??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 http: / / www. / " \t "_blank )??
  英电话公司为利益隐瞒真相50年
  新快报讯 据英国媒体12月1日报道,伦敦科学博物馆馆长约翰·利芬在博物馆中的故纸堆里发现,世界上第一部电话的发明者根本不是“电话之父”之称的贝尔(见左图),而是一名叫做菲利浦·雷斯的德国科学教师!英国电话公司在5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为了商业利益却一直守口如瓶。50年前发现真相
  早在1947年二战刚刚结束后不久,为了平息谁是真正“电话之父”的争论,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 (STC)的工程师们就对一系列古老的电话机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一部由德国科学教师菲利浦·雷斯发明的电话设备完全可以使用,而这部电话机发明于1863年,比贝尔的第一部电话问世还要早上13年!科学家们发现,尽管这部电话传递的语音非常微弱,但它毕竟能够工作。
  测试结果封存博物馆
  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当时正在与贝尔当年创立的“贝尔公司”发展而来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洽谈一项大生意,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主席吉尔爵士认为如果此时公布“电话之父”另有其人的真相的话,很可能会使自己与美国人的这笔大生意泡汤。吉尔爵士要求将有关“电话测试结果”的文件列为“绝密档案”,封存在英国科学博物馆里。
  绝密文件一藏50年
  英国标准电话电报公司后来甚至要求将这些文件从英国科学博物馆中索回。然而1955年,所有这些文件又被归还给了英国科学博物馆,但近50年来,它们却仍然一直处于保密的状态,直到数周前被现任英国科学博物馆馆长利芬打开,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木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