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 2.在原子核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注意:(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没有中子。(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故而有: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核中质子数_______等于中子数。(4)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_______相等_______相反,故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 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____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稀有气体_____个(He为____)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一般少于____个易_____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一般多于____个易_____电子不稳定4.离子(1)概念:带电的__________。(2)分类阳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钠离子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镁离子_____。阴离子:带___电的原子。如:氯离子_____、硫离子_____。(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4)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____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一个单位的____电荷。带____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可见,______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三、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 ,作为这种原子的 质量,符号为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这个标准,碳、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约为 、 、 ,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 。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 ,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求法是: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注意: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一般化学计算我们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答案】一、1.原子核 质子 正 中子 核外电子 负 2.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注意:(3)不一定 (4)电量 电性二、1.2 8 8 22.原子核 各电子层所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核内质子数3.8 2 4 失去 4 得到 4.(1)原子 (2)正 Na+ Mg2+ 负 Cl- S2- (3)电荷数 电性 个数 (4)正 负 相反 离子三、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比 相对原子 Ar 12 1 16 1 很小 原子核 质子 中子重点一、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及相关判断要正确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必须遵循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①每一电子层上所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2n2个(n为电子层数)。例如,第一层上只能容纳2×12=2个;第二层上能容纳2×22=8个电子;第三层上能容纳2×32=18个电子,依此类推。②核外电子是逐层排布的,先排满第一层,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依此类推。③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二、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学性质的关系1.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电子)时,达到相对稳定结构。2.最外层电子数为小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3.最外层电子数为大于4时,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三、原子和离子的区别粒子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带负电联系 四、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是基于原子本身的实际质量太小,国际上采取以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应用中常取整数值。一般地,当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时,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加中子数。另外,不要误认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g”或没有单位,实际上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为“1”,但一般不写出。拓展延伸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几个注意事项: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3.作为标准的是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而不是碳原子的质量。四、物质由微粒构成典例1 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7 B.9 C.10 D.19【答案】B典例2 (2019·南京)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C【解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C。典例3 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2N kg,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24 B.72 C.48 D.36 【答案】A【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以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用公式表示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将数据代【K技巧】解答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题时,要注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碳原子质量的之比,掌握此知识点就能轻松解题。基础训练1.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性的是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64 B.115 C.66 D.493.在同一原子里,其数目相同的是A.中子数和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C.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D.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大小随温度发生了变化C.原子和离子不能相互转化 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5.化学变化从微观上讲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间结合的原子个数比主要决定因素是A.质子数 B.电子数 C.原子核 D.最外层电子数6.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粒子有12个质子B.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D.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能力提升8.一个铝原子共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粒子不带电,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3 B.26 C.27 D.409.三种元素的离子Xm-、Yn+、Zp+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依次用X、Y、Z表示)的关系为A.X=Y=Z B.Y>X>Z C.Y>Z>X D.Z=X>Y10.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 D.分子大,原子小1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试回答:(1)若微粒是原子,x表示__________________。(2)当x﹣y>10时,微粒为_____________(填微粒类别)。真题练习12.[2019·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58 C.82 D.14013.[2019·泰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C.铜 D.氧气14.[2019·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15.[2019·黄石]小明从下列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了下列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表示阴离子 B.核电荷数为12 C.有两个电子层 D.表示相对稳定结构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答案】B【解析】A、质子带正电,不符合题意;B、中子不带电,符合题意;C、电子带负电,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带正电,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D【解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49。故选D。3.【答案】B和质子数、电子数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选B。4.【答案】D【解析】A、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离子、原子,故A错误;B、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微粒的大小不变,错误;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形成离子,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错误;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原子间结合的原子个数比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D。6.【答案】A【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A、该粒子有12个质子,正确;B、该粒子有3个电子层,错误;C、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未知,无法确定其相对原子质量,错误;D、该粒子失去2个电子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选D。能力提升8.【答案】C 9.【答案】C【解析】由分析可知,X得m个电子,Y失n个电子,Z失p个电子,又因为它们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即:x+m=y-n=z-p,而且已知n>p,故可知它们核内质子数的关系为Y>Z>X。故选B。10.【答案】B【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故选B。11.【答案】(1)核内的质子数(2)阳离子【解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2)当x﹣y>10时,微粒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真题练习12.【答案】B【解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故选B。13.【答案】B 14.【答案】C【解析】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正确;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同一区域内,电子的能量相近;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故选C。15.【答案】A【解析】A、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错误;B、核电荷数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 ,正确;C、该粒子核外有两个半圆弧,也即是有两个电子层,错误;D、表示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8个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正确。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