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提问:(1)冬天,打足气的篮球第二天为什么瘪了呢?(2)用保温瓶倒水来喝,塞子塞回去以后,为什么有时候塞子会弹起来?(学生会给出多种答案,师:跟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吗?)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锥形瓶、烧杯......) (3)汇报实验方案(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交流、讨论。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三、生活中的应用1、踩瘪了的乒乓球为什么用开水烫能鼓起来?2、水泥路面为什么切出许多缝?3、输电线为在夏天松垮垮的?四、课堂小结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体积会缩小。很多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很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五、巩固练习(一)判断1、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让气球鼓起来的原因一定是因为空气热胀冷缩了。 ( ) 3、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而爆胎。 ( )(二)选择 1、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 ( ) A.加快了 B.减慢了 C.不变 2.把压瘪了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让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的原理是 (? ??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气体的热胀冷缩 C.固体的热胀冷缩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