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之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包括9个模块
必修模块2个:《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选修模块7个:《电子控制技术》
《建筑及其设计》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家政与生活技术》
《服装及其设计》
学 习 要 求
多观察(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多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
多动手(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多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模块的目的与价值
“技术与设计I”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它和“技术与设计Ⅱ”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必须达到的最低技术素养水平。
“技术与设计Ⅰ”将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技术有一个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增强使用技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初步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总体应实现的目标
(一)技术及其性质
1. 认识技术的本质,了解技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
2. 不断培养自己用创造、发明、革新来改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的意识、愿望、信心和能力。
3. 关心新技术的发展,认识技术对社会、资源、环境、道德等问题的影响,逐步学会参与对重大公共技术问题的讨论与决策。
4.理解知识产权与专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技术道德观,学会保护自己技术成果的方法与程序。
(二)设计过程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了解常用材料与工艺过程的选择和应用。
3、了解产品的服务、使用与一般维护方法。
(三)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1、学会设计的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技术语言的应用。
2、学会对自己、他人、或现有的技术产品与技术过程的评价方法,提高选择、决策能力,培养质量意识与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意识。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世界里,技术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什么是技术?
技术具有哪些性质?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你所知道的新技术有什么?
神舟飞船 中国核反应堆
第一节
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技术是人类需求和愿望体现,使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2)了解技术的内涵
(3)理解技术的两个属性
(4)认识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本质区别,增强技术意识,破除神秘感,自觉地参加各类技术实践活动
一、技术的产生
从远古到现代,人类发明、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技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那么,技术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二)飞机的诞生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
技术具有目的性
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试举出几项满足人们需求和愿望的技术,填入下表,并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交流。
讨 论 交 流
技术项目内容或技术产品名称 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和愿望
电话
远距离信息交流
电视机
风洞
计算机技术
远距离图像及信息交流
飞机及航天器实验
信息交流,存储,传输
在古代,技术仅仅是指个人的技术和技能。
在手工业生产条件下,技术是指手艺人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手段和配方等。
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世界范围的三次技术革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逐步丰富了技术的内涵。(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是纺织机械和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技术革命的标志是内燃机和电机的发明。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核能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标志。)
二、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或人工环境的方法、手段和技能的总和。
蒸汽机
爱迪生与电灯
航天技术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这就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同时,技术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这就是技术的社会属性。
三、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技术的自然属性
1、一项立体农业生态工程
2、“永动机”梦想的破灭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馆。
荷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1/3的土地在海平面6m以下,是一个“底地之国”。几千年来,荷兰的土层持续缓慢下降,荷兰人不仅要防止海水吞没国土,还要围海造地,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修筑堤坝和围海造地都需要大量的排水,古代没有电力,荷兰人便利用当地极为丰富的风力资源。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后来还创造了高达9m的抽水风车。风车成为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强有力的武器,大小风车日夜转动,起到了排出海水、灌溉田地的巨大作用,在荷兰人向大海夺取土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同时,风车还广泛用于榨油、脱谷等生产劳动中,为荷兰历史上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欧洲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第一类永动机
魔轮:右侧重垂在重力作用下远离转动轴,力矩随之增大,驱动魔轮转动,但由于左侧重垂数量更多,平衡了系统力矩,永动无法实现
第二类永动机
历史上首个成型的第二类永动机装置是1881年美国人约翰·嘎姆吉为美国海军设计的零发动机,这一装置利用海水的热量将液氨汽化,推动机械运转。但是这一装置无法持续运转,因为汽化后的液氨在没有低温热源存在的条件下无法重新液化,因而不能完成循环。
(二)技术的社会属性
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大面积蝗灾的成功防治
你是怎样理解技术的社会属性的 试举例加以说明
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若干符合(或违反)自然规律的技术事例,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