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培训资料下载:怎样组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培训资料下载:怎样组织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钢
2009年7月
一、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定义:具有通识性质的技术课程。
宗旨:高中技术教育是面向大众,面向基础、面向生活、面向素养的基础课程领域。
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已采用“通用技术” 的提法,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的要求。
内涵和外延:通用技术,指在技术系统或系统的一定范围内具有通用功能的技术。
二、通用技术在高中新课程中的地位:
1.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新的高中课程体系结构的变化实现了纵横分合的结构划分,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2.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递进设计
科 目
学习领域
模 块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略)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课程结构:领域、科目、模块设计(模块制)
从课程属性看,构建了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递进的课程层次;
课程实施:普遍选修制
形成了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选修Ⅱ课程(校本选修课程)相互配合补充的灵活体系;
课程管理:学段制(4个学段)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学分制:
三年中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二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三、课程模块开设建议
1.模块课程开设方案
⑴ 方案一
年 级 模块安排 课时安排
高一 第1、2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1 2节/周
第3、4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2 2节/周
高二 第1~4学段 选 修 2节/周
⑵ 方案二:
年 级 模块安排 课时安排
高一
第1~4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1 2节/隔周
高二 第1~4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2 2节/隔周
高三 第1~4学段 选 修 2节/隔周
⑶ 方案三:
年 级 模块安排 课时安排
高一 第1、2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1 2节/周
第3、4学段 必修:技术与设计2 2节/周
高二 第1~4学段 选 修 2节/隔周
高三 第1~4学段 选 修 2节/隔周
2.方案说明:
⑴为了保证通用技术学习的有效性,各模块课程的教学时间按照《标准》要求不应少于36课时,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标准》,认真落实必修课程的教学。
⑵选修模块可以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学完必修课程以后开设。其中“选修4(现代农业技术)”有6个研修专题可选择,每个专题18课时,1个学分,因此至少应该选择其中的2个专题,才能获得该模块的2个学分。“选修4(家政与生活技术)”因为与必修课程依赖较小,可以根据需要,放在选修课程的最前面开设。
⑶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周课时数可以安排2节,也可安排1节,但因为通用技术课程有着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排课时一般应两节连排,因此每周安排1个课时的,原则上应该隔周上一次课,每次课两个课时。
⑷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选用方案一。各学校在开设选修模块时,至少应同时开设选修模块中的两个,以供学生选择,并创造条件,争取开设更多的选修模块课程。
⑸在高三年级可以根据学校课程开设的整体情况,开设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技术类地方或校本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证书。
⑹对以上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建议,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四、学生选课指导
学校和通用技术教研组应该在选课前,公布选修模块的学习时间、内容安排和学习方式说明,以及是否适用于高考、会考或者将来的就业选择;要正确指导学生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选修模块;要及时对学生的选课进行评价。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应耐心说明,并指导学生重新选择。
建议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给学生提供以下材料:通用技术课程性质、通用技术课程目标、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以及校本选修模块)、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
五、通用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按照通用技术课程内容的主线组织教学
⑴必修模块
⑵选修模块
2.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相互衔接
(1)要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衔接
(2)要注意各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
3.适应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
(1)学生的学习方式
(2)教师的教学方式
4.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结合
(2)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3)通用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
(4)注重与信息技术及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5)安全防范意识
六、通用技术的教学评价
A.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1.评价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评价方式
(1)学习前的评价
(2)过程性评价
① 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
②表现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⑴书面测试
⑵操作测试
七、通用技术学业成绩的评定和学分认定
学生根据《标准》要求,修满某一模块规定学时,经综合评价合格后,向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提交学业成绩评定报告,由学校审核并公示后方可认定2个学分。学业成绩评定报告由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评价的内容研究制定。
各学校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过程中,要认真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日常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并不打折扣地执行,以提高对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可信度。
八、通用技术的教学保障措施
A.硬件设施(“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量力而行、避免浪费” )
按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配备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技术试验室)、技术教育中心、技术教育基地等
对原有劳技课专用教室,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场地和设备,按照通用技术课程的要求,进行改建、添置和充实新课程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
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室,添加一定的通用技术仪器设备和工具,将其变为具有双重功能的科学技术实验室,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服务
B.软件设施
1.成立课改实验指导小组,加强教学管理指导
2.成立通用技术教研队伍,加强通用技术课程
的研究
3.建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广泛开发利用其他人力资源
4.建立新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5.关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制度
6.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校本研究
九、通用技术的教研工作
1.加强教师培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2.转变教学观念,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3.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教学特色
十、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建立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
2.开发整合校内外物质资源,为通用技术教学服务
(1)校内
(2)校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