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张PPT)课题 《材料的选择》任课教师 济南外国语学校 李恩山评课人 湖南省教科院 陈玲玲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地质社)必修《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上得比较成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一 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的主导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缺少的目标。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按材料的不同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和混合材料三大类。(2)认识金属、木材、塑料等常见材料,了解其基本常识及主要用途。(3)理解材料性能的含义,对常用的材料性能指标有所了解,并能定性地进行简单分析应用。(4)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材料知识和现代思想观念合理选择材料的初步能力。2.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也是多维的,目标的达成十分成功。(1)知识与技能:材料的分类,常用材料的认识,材料性能的含义及应用,合理选用材料并应用于简单的设计。(2)过程与方法:在组织教学方面,教师自始至终让学生亲身经历一系列典型学习过程,并获取相应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如下:5分钟 10分钟 10 分钟情景引入 讨论探究 动手设计激疑提问 寻求答案 巩固练习15 分钟 5分钟分组活动 分组汇报合作学习 总结提高由此看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首先,本节课体现了人文精神,特别注意启迪学生领悟融入技术的人文内涵。如:屈原的塑像为何不宜用塑料而适于用青铜,这样就与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自然联系起来了。其次,十分注重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如:少用木材,保护森林;废物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等。第三,注意审美情趣的培养。如:设计技术产品时要考虑其形态美和色彩美。第四,注意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如:端午节,屈原塑像。将屈原纪念品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奥运奖牌的设计等。第五,注意安全教育。二 教学理念的更新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包括以下内容:(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立足科学、技术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4)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本节课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技术活动的面很广。对于设计某种技术作品,教师并未具体规定。要符合哪些设计原则,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因此,在思维过程和技术活动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创造空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笔筒、书架、书桌撑等,都是他们学习生活中需要的,而且又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非常实事求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十分丰富,学习方式也实现了多样化。三 技术课程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强调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强调以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技术探究活动为主线,把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自始至终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并注意人文因素的融入。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基础性、通用性、实践性、创造性、时代性、创造性和人文性。本节课在突出上述技术课程特点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如,探究屈原塑像的制作,应选择何种材料作底座,何种材料做像体?分组探究某技术产品需选择哪些适合的材料?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注意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挖掘探究的潜能、掌握探究的要点。在探究活动中还特别重视对技术思想方法的指导和对后进学生的辅导。四 课程改革的突破点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该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技能示范者转变成技术教学的研究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与学生共同进行技术探究的合作伙伴和亲密朋友。本节课教师角色转变是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十分重视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养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经常从讲台上走下来,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开展探究,体现了一种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该还强调以技术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求知欲望、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此,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本节课中,学生采用了以下学习方式:(1)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只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2)体验式学习。本节课在设计活动中,学生亲历过程,学中做,做中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体验。(3)合作式学习。本节课注意让学生分组活动,发挥团队作用,协作共享、共进的团队精神。(4)讨论式学习。本节课和多问题都是通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3.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也是这次新课改的以大亮点。要求评价内容全面;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成绩评定科学化。本节课,教师对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参与水平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进行了及时评价。如,某设计注意了环保意识;注意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注意了可持续发展;注意了民族文化传统等,以肯定学生的进步。最后,通过各小组汇报对技术设计结果进行评价,老师、学生都可以参与评价,从而实现了过程评价与结果相结合,评价主体化,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较为恰当。5.注意了安全教育。指出了选择材料要注意其安全性能。本节课尚待改进之处1.关于各种材料的教学应适当加强。2.对各组及时产品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开展全班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