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的二度开发(邹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优秀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的二度开发(邹良)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的
二度开发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邹良
教学结构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教材以完全崭新的姿态出现,是形式上的新体现,是教育观念上的新突破。突出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了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
一、树立正确的教材应用观
敢于找回专业角色,不必把教材奉为神圣,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论和经验对其进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演绎,进行个性化地、创造性地教学。
多一点交流,少一些灌输;多一点引导,少一些替代;多一点实践,少一些识记。
二、理解新课程标准、
把握技术教材结构
课程标准对教材使用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通用技术教材很多以探究的方式来呈现教材内容,使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成为可能。这一变化,除了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更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体验过程,注重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方法。
教师在拿到教材后,首要的一件事情是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的特点。
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处理教材时,要理清知识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各部分知识在系统中的位置,以更好地把握其地位和作用;
在分析教材时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线索,明确每一阶段中的侧重点,在实施教材的过程中对技术素养渐进培养。
因此,新课程中通用技术教材非常明确地向教师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对技术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技术学习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体会逐步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和乐趣。
三、立足三维发展目标,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当知识要重新被人理解和学习的时候,知识必须再次以过程性的方式存在,具有某种动态的特点,恢复其与人的情感及共同体的思想氛围的密切联系。创造和恢复知识的动态性,使静态的书本知识转化成学习者个体的知识。
超越狭隘的知识观,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重视知识的运用和学生运用知识过程中的体验,实现超越知识学习的“三维”发展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精选的众多案例,要具有实效性,不能为装饰课堂而一味贪多。要贴近学生实际、要充满生活情趣、要有技术含量、要富有时代气息,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心理上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距离。
四、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
以教材现有资源为中心,选择能根植于教材中相关的资源。(教师用书、其它版本教材、教辅资料、备课课件、现代化教学设备等)
开展课外活动课、课外阅读课、校本课、课外参观、专题报告会和课题研究课等,也能大大促进教材作用的发挥。
参照课标,参考多个版本教材,进行重组和深加工。
学科的交叉与整合。
充分利用团队优势。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责,从课程的被动“消费者”变成了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和实践者。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在课程的改革道路上我们将共同探索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