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课件13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说课课件13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
说课教师:黄少芝
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为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第二部分。
本章内容总的思路为: 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内在提升和应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结构,深化对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理解。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过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真正做到学于致用,体现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动手实践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② 学会对设计对象进行结构的分析,绘制草图,制作出模型或原型。
2、过程与方法: ① 亲历一个简单结构(相框)的设计过程,掌握简单 结构设计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 ②通过设计的交流与评价,发展学生的技术表达与 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体验结构设计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②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体验结构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
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结构,以及测试、评价,理解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侧重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说教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情景导入——讨论探究——亲历实践——评价测试——优化拓展这一模式,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结构,探索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分析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但认识较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对真正的结构设计的思考和自我创作缺少经验。另一方面,高中学生在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自主性,在学习完《技术与设计1》模块后,学生对通用技术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乐于自主探究,具有强烈的创造冲动和较大的创造潜能。
学生学习技术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本节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说教学程序(流程图)
情 境 引 入
讨论探究,明确要求和方案
亲 历 实 践
评价、测试
知识建构,优化拓展
一、情境引入,初识相框的组成和结构 (时间:3分钟)
给学生欣赏一组精美的相框图片,激发学生设计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热情。
教师实物展示相框,提出问题:相框由哪些部分组成?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回答,明确相框的基本组成。 (框架、玻璃面板、底板、支架)
二、讨论探究,明确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方案 (时间:10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合格的相框应该是怎么样的?
让学生以相框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讨论这一问题,逐渐总结出相框的设计基本要求:
美观,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 相框不易变形,支架不易松动;相框与支架连接牢固。
取放照片方便。
相框的尺寸、比例适度。
1、明确设计的要求
任务一: 请各小组同学展开的讨论,根据所给的材料和工具,多方案的解决问题,把设计意图通过草图表达出来。
任务二: 请各小组同学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
任务三:请各小组代表把设计方案送上讲台,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各小组的设计草图。
2、确定设计方案
三、亲身实践 (20分钟 )
任务:请各小组同学利用所给的材料和工具,在二十 分钟内,动手制作一个相框。
实践活动中,明确要求和任务,既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又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所有安排都指向学习目标,确保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各小组设计制作全过程,用幻灯投影展示活动任务和相框设计要求。巡视指导,给出激励机制,提醒学生注意操作安全、把握好时间。
评价、测试(时间:7分钟)
任务一: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和简要介绍本组设计的相框。任务二:学生互评,给出评价结果,教师总评。 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鼓励做得不太好的小组,对设计、实践过程 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充分肯定。 任务三:教师进行简单技术实验测试,与学生共同挑选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作品。强调要把稳定和强度的因素运用到结构设计之中,重视技术试验。
评价环节,给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生课堂注意力;教师通过测试演示,强化学生对强度和稳定性的理解,使学生更加重视技术试验测试,不断优化设计。
知识建构,优化拓展(5分钟)
此次相框的设计制作,用厚纸板作为制作材料,能否使用其它材料?如果能,还能用其它什么材料?
使用其它材料后,制作过程会有什么变化?
能否在现有相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它的功能?如何实现?
展示一些制作精良、造型独特具有多种功能的相框图片。
用幻灯片逐一展示以下问题,从材料选取、功能拓展、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优化作品。
典型相框的图片展示,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相框进行优化创新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
布置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在对自己设计的相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优化建议和要求: 1、运用生活中能获得的各种材料 2、对相框功能进行拓展 3、让相框的造型更有创意、更具有装饰性 4、时间为2周
课后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给学生进一步创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谢谢观摩指导!
优秀作品欣赏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强调工具的安全操作,规范使用。提醒学生合理分工、把握好时间。在划分小组时,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合理搭配。引导学生要进行技术试验,提升作品的性能。
为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引入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做得好的作品收入学校通用技术作品展室。 小组间展开竞争,比赛看谁做得即快又好。
板书设计:
相框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功 能
造 型
强 度
稳定性
成 本
安 全
个性化的需求
课 后 反 思:
这节课是以“相框”为载体,学生通过亲历实践并从中总结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之所以选择相框,是因为相框贴近学生的生活,对相框既熟悉又有使用的需求,这样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也就更高。考虑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我把学生每六个人划分为一个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我用幻灯片展示活动任务和设计需求,巡视指导、全程参与学生设计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作出相框。
这堂课,教师的教授时间不足十分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起主导启发的作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给老师提出极高的挑战和要求,比如: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引导方式及课前材料和工具的准备,特别是课堂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 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设计中来,体验设计的乐趣,总体实现了教学目标。但时间稍紧,制作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制作的相框质量不高。如果让学生课前完成相框材料准备和草图的绘制,然后在课上展示,讨论选取制作方案,再进行相框设计,学生的课堂内设计时间将会更充裕,作品质量和创意也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