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发明与革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技术发明与革新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节 技术的发明与革新
学习目标
1、了解技术的创新性——发明与革新
2、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的综合性
3、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技术的第三个性质:创新性 )
技术创新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技术发明;
一种是技术革新;
一、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指的是创造发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
不久前,80多位科学家在电脑网页上选出了11项“超级发明”:眼镜、原子弹、印刷术、时钟,水管设备、马镫,阿拉伯数字、橡皮和涂改液、电脑、古典音乐、避孕药。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两千年来改变了人类生活,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重大发明。
集成电路的发明
美国硅谷是微电子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轰动世界的集成电路,最早就是在这里发明的。美国贝尔实验室经过精心研究,发现了半导体的电流放大原理,并发明了可代替电子管的晶体管。1958年,硅谷的一家公司发明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用半导体硅制成的集成电路。此后,许多科技人员进行了无数次应用技术实验、研制出了从装有1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到自身具有完整功能单元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装有10万~100万个晶体管的集成度更高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图1-4)。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其实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1964年10月16日
二、技术革新
在别人技术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完善、提高等
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仔细分析上面的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技术革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它们本身并不是发明,而是在别人的技术发明(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改进,使其逐步完善、提高,以适应各种新的需求
三、技术是综合知识的结晶
(技术的综合性)
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得航天成为现实
四、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核能作为新能源,发源于核物理学。要利用核能发电,就得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具体技术的实现就要综合运用其他的学科知识
(1)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技术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生产过程的物质手段、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等,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它是直接的生产力,具有实践性(实践性)
科学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生产不发生直接联系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含义不同:科学属知识体系,技术属应用体系
例如:农业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农业生产客观规律的放映,而具体的农业技术,如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育秧技术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类不具有商业性,技术类具有商业性
任务不同:科学是回答问题,技术是解决问题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 技术
联系 科学只有利用技术作为中介,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中介性)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区别 含义不同 科学属知识体系,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例如:农业科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是农业生产客观规律的反映.
技术属应用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知识技巧和物化成果。
而具体的农业技术,如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育秧技术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
成果形式不同 科学成果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不具有商业性
技术成果表现为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技术类具有商业性
任务不同 认识世界有所发现增加人类
的知识财富,科学是回答问
题,“是什么”和“为什么” 改造世界有所发明创造人类的
物质财富技术是解决问题,“做
什么”和“怎样做”
与生产关系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关系, 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离开了实践就无法体现技术的价值(实践性)
结论 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做一做!
下列活动是技术活动的成果的是( ) A、克隆 B、牛顿第一定律 C、热能转化为动能 D、能量守恒定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