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课程《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国家新课程《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资源简介

(共94张PPT)
国家新课程《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1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和对策
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市科技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工程图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照明学会、南京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江苏省小科专委理事,通用技术课程培训、课程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07通用技术年度人物,南京师范大学技术教育高级访问学者。
刘建明
专家简介
通用技术课程
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是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提高学生的
技术素养
促进学生
全面而富
有个性的
发展
核心目标
+
基本目标
+
总目标
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
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用技术的总目标
在过去的30多年,许多国家都把技术设计的教学从学校
课程的边缘移向了中心,因为技术设计涉及实用的、解决
现实世界问题的方法,它培养的宝贵能力可以应用于日常
生活,它提供了生活在一个技术环境中所必需的工具。技术
设计还促进了团队工作方法的应用,因为人们需要在一起
工作以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如果学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如何运用的,他们就会对技术有一个更好的评价和理解。
另外,通过练习使用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还可以获得
其他一些有用的技巧:进行测量、估计和计算;使用各种各样
的工具;摆弄二维和三维模型;清晰地表达复杂的想法;设计
出管用的解决问题方案等。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
中学生学习技术设计的意义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现代农业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建筑及其设计
电子控制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服装及其设计
家政与生活技术
选 修
必 修
模块结构
技术与设计1
技术及其性质
设 计 过 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四 个 主 题
必 修
技术与设计2
结 构 设 计
流 程 设 计
系 统 设 计
控 制 设 计
四 个 主 题
必 修
共和国新一代通用技术教师
从建国六十多年来的教育历程看,曾表现为综合技术教育、基本生产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具体形态。
通用技术是在吸取历史上各种技术教育形态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发展而成的。
提纲
(一)、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
(二)、把握课标,注意与其他学科区别
(三)、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四)、教学实例分析
(五)、教学体会
(一)、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
1、技术属于人类
因人而生为人所用;没有技术,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这个世界。
食 品
卧室餐厅
设计装修
卫生间
设计装修
生活中的各种产品
宝瓶口
金刚堤
飞沙堰
鱼嘴分水堤
都江堰
2、技术是动态的
技术永远在改进着现有的技术。
技术的进化是不可逆转的。
素材:孔祥瑞操作法
   孔祥瑞在港口工作了30多年,与各种机械设备打交道30多年。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国外引进,全自动化水平很高。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作业流程。同样,一个环节的改进创新,也有可能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再先进的设备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必须符合具体生产的需要。因此,除了对设备进行日常保 养维修,对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也就成了孔祥瑞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2001年,天津港制定了冲击亿吨大港的目标,六公司作为天津港最大的装卸公司,承担的作业量达2500万吨以上,这就意味着孔祥瑞当时掌管的18台门机一下子要增加30%的工作量。
   这18台40吨大型门机是当时世界顶尖的设备。这些年,这18台门机为港口煤炭装卸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业量之大,效率之高一直在全国港口名列第一。这次公司是否能完成任务,最重要的也是看这18台门机的了。可当时门机的作业量已经达到了极限,再继续加量,不仅提高不了多少作业量,反而有可能影响门机的寿命,对门机造成不可预知的损害。
   孔祥瑞深知自己的担子很重,看来这30%的工作量只能从效率上做文章了。怎样提高效率?这是门机作业量提高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查图纸看参数,每天泡在工地……孔祥瑞左思右想,寝食难安。
  经过反复的观察与思考,孔祥瑞发现门机抓斗在放料时,纵向斗瓣先打开,继而打开横向斗瓣。这两个起升动作会出现10秒钟左右的停滞。“如果能把这个空挡利用起来,作业效率肯定能提高!”……
“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已被命名为孔祥瑞操作法)在全队进行了推广,实践表明,门机每完成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平均每天多干480吨,当年就为公司创效1600万元。
      
感动中国2006年十大人物颁奖词: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自1994年以来,9次被评为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先后荣获1998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2000年度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200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度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3、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1)、技术世界既是丰富多彩,又是发展变化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设计。
(2)、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核心是技术设计,一般意义上的设计指的是综合设计。
技术设计:
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实用、寿命、舒适……
艺术设计:
色彩、造型、线条、欣赏、审美、视觉效果、音响效果……
4、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高效
2、健康
3、舒适
4、安全
从生活中,找出体现人机关系的例子,并简单分析人机关系。
铁锹的作业效率
改变了铁锹的形状和装载量,大大提高了作业 效 率,平均每人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
砌砖作业试验
1911年吉尔伯勒斯对美国建筑工人砌砖作业进行了试验研究。他用快速摄影机把工人的砌砖动作拍摄下来,然后对动作进行分析,去掉多余无效动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人砌砖速度由当时的每小时120块提高到每小时350块。
冷色调设计
暧色调设计
5、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
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环境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验完了还必须上天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初,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美国的返回式卫星就是在发射了12 颗技术试验卫星后才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
过去,美国桥梁设计界一直采用可靠的豪威木制桁架结构。1863年,克里夫兰的铁路巨头Amasa.B.斯托恩骄傲地宣称,他们在桥梁设计技术上取得了一项重大进步,即桥梁的建筑材料全部采用铁制材料。然而,斯托恩对这种较新的材料过于信任, 未经技术试验就投入了使用。
阿什塔比拉河桥垮塌
历史上的十次技术灾难
事实上,全部使用铁制材料建造桥梁存在实质性的缺陷:这种铁制桥梁是靠压力将各部分装配在一起的,如果有一个接合处发生移动,则整个结构都会随之移动。   果然,在1876年12月29日,当一列旅客列车经过阿什塔比拉河桥时,一个内部隐藏着气泡的铁架发生断裂,整个桥梁随之倒塌,100 多名旅客在事故中丧生。阿什塔比拉河桥垮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桥梁垮塌事故。
阿什塔比拉河桥垮塌
历史上的十次技术灾难
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的区别
我们熟悉的在物理、化学、生物所进行的实验,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推理、验证的科学过程,是一种科学探究活动。   技术试验是为了全面考核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获取得大量技术数据,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产品的使用质量的基本水平及其极限状况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技术活动。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学者奥托·格里克,表演了一个惊人的实验。他把两个直径22英寸(55.9厘米)的铜制空心半球对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了两个马队各八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在技术设计活动中,技术试验是必不
可少的。在技术设计后期,进行综合性的整
体试验可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
据 , 此时,技术试验更是必要。通过试验可
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
展。
破坏性试验
汽车的破坏性试验也是技术试验哦!
6、设计的一般原则
1、创新原则
2、实用原则
3、经济原则
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渗透。
整体考虑,权衡遵守。
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在进行各种产品设计时要注意遵守设计的一般原则
7、设计的交流与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的价值认定的活动。
设计的交流
对设计过程的评价
对最终产品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目的往往不是为了甄别,而是为了相互交流信息、征求意见,共同研讨,进而完善设计方案。即使是从参与设计成果的评选出发而进行的评价,也离不开设计的交流。因此,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是设计评价的基础。
磁悬风向标.ppt
重新认识设计学习
设计学习是对以往人们所称道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的超越,由学习和展现技巧提升到形成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过程
挖掘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内核的深刻理解和自身的原创力
追求结果,更要体验过程。
结构的力量学生比赛
参赛之感 李劲草.doc
参赛之感 王青.doc
通用技术课程——结构的力量竞赛.doc
(二)、把握课标,注意与其他学科区别
1、课程特点
在课程意义上具有通识性质
在具体内容上贯通常见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
2、基本理念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 的技术素养。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 实践能力的培养。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 人文素养的教育。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 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 的多样化。
3、课程目标
立足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以基础的、宽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与劳技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与科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与艺术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与创造发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4、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技术课程与劳技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劳技课程 技术课程
课程基点 以劳动为思想基点 以技术素养为思想基点
目标结构 关注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习惯 关注技术理解、技术使用、技术选择与管理
对技术的理解 技术主要是技能 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方式 主要是技能训练 技术习得、技术探究、技术设计
内容特征 相对的技术系统性 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追求某个技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课程 技术课程
课程目标 科学素养的提高 技术素养的提高
内容结构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等
课程重心 重在科学原理的理解与探究 运用已知科学原理进行设计、制作及评价
心理基础 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
课程特性 偏于认知 认知与行为兼顾,终极目标偏于行为
主要学习方式 科学实验、科学探究 技术设计、技术操作、技术试验、技术探究
技术课程与艺术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课程 艺术课程
着眼点 实用性能和问题解决 视觉效果和美的表现
哲学特性 重在求真、求善 重在求美
展开角度 材料、工具、结构、系统、功能、规格、性能价格比 色彩、形态、造型、意境、和谐
技术课程与创造发明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课程 创造发明活动
课程形态 独立的领域
有一定的必修学分 更多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课程性质 国家课程、基础课程 课外活动或校本课程
课程对象 面向全体 有一定的个性化选择
主要目标 技术素养的提高 形成创造发明的成果
内容重点 完整的技术素养的结构 创造技法
直观性教学
自主探究教学
研究性教学
问题解决式教学
当前提倡的几种教学模式
宗旨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技术与设计的过程、思想和方法。
(三)、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学情与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分析
课标体现:课标在本节的要求(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内涵,把握教材脉络,掌
     握内容核心,拓展内容空间
系统备课:备课应有系统性,各章节的关联,
     前后联系
内容分析: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与难点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分析;
  ※本校学生特点
  ※本班学生特点。
  ※要考虑学生中的差异性
教学难点分析:
※ 难点是什么?
※ 为什么是难点?
※ 怎样分散难点?
3、教学目标确定
对照课程目标,具体制定教学目标
要体现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既要考虑预定目标,又要注意生成性目标
目标的表达
目标表达的标准化
目标用语的规范化
4、教学策略
怎样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怎样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
怎样突出重点
怎样分解难点
为本节所做的各种物质准备、资源准备、课件准备等。
例如(1)课件1,课件2,课件3,
(2)图片
(3)演示用品
(4)其他拓展资料
5、教学资源准备
创设情境
自主构建
……
……
师生互动
分析案例
讲解、讨论、分析
……
……
结构模型
……
……
……
小 结
6、教学流程
序列 教材内容 教师引领 学生活动
1 导入 展示:学生制作的便携式小凳
引领:要设计好一个产品,除了要经历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设计还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学生回忆制作小凳的过程,阐述个人在设计及制作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些环节。
2 《设计的一般原则》内容 例举一些生活用品,如,电冰箱、电热水壶、洗衣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归纳在设计中要遵守的原则。 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在常用产品中自主发现一些设计的原则,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逐步完善,得出七个原则。
7、教学过程
内容包括:
  1、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反  
    馈,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
    之处。
  2.对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8、教学反思
(四)、教学实例分析
1、案例一
2、案例二
(五)、教学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影响。
二、学习领悟课程标准
技术课程性质:
立足实践的课程;
高度综合的课程;
注重创造的课程;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技术课程的价值:
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增进学生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三、“吃透”教材
分析教材内涵,
把握教材脉络,
掌握内容核心,
拓展内容空间。
四、系统备课、集体备课
备课应有系统性,各章节的关联,前后联系,避免造成前后脱节。
备课工作量很大,往往准备一节课需要花几倍的时间。
提倡系统备课,提倡集体备课。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门立足实践和高度综合的课程,虽然不同于劳技课,也不同于科技课,但仍需一定的动手制作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想象能力。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学生一起完成课程中要求设计与制作。
六、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作为一门新课,目前教学资源较少,利用网络可查找丰富的资料
远程研修
学习与交流
网络空间无限
http://www./object/keji/
http://blog./6000.aspx
网址: http://www.te./
网络资源
中国技术教育网
www.te.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网
http://blog./index/1000084.jspx
通用技术课程网
http://www.
名师网
http://www.
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学网
http://www.
《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 ,邮编210097 邮件 jsjy08@
通用技术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学习评价手册与教学光盘
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工作会议
海南第一届2004年10月
珠海第二届2005年4月
天津第三届2005年10月27日
泰安第四届2006年4月
银川第五届2007年10月12日
南京第六届2008年12月20日
大连第七届2009年10月17日
——我们是值得自豪的,历史会记住我们,因为,我们是共和国这一教育领域的第一代教师。
南京市第五中学 刘建明 025-84227615
E-mail:liujianminger@
http://www./object/keji/
http://www./mainsite/show.aspx id=111&cid=12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