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藏书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篆刻作品,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了解篆刻过程步骤。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可以自己刻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3、情感目标:对篆刻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中国篆刻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通过了解中国篆刻的艺术美,认识篆刻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的渊源文化。2、教学难点:欣赏篆刻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篆刻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学生自己动手刻印。.四、教学准备(一)教师用具:教材、印章、小刀、印泥。(二)学生用具:课本、小刀、橡皮擦。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2分钟)提问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古装剧的经典台词引入本课课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问:喜欢看古装剧的同学,应该都听过:“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日。钦此。”这类的话,在这段话的后面有一个章,以此来证明这段话的有效性。后面的长是皇帝的玉玺。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一一方寸钤记一 --藏书印 (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新课教学: (10分钟) 欣赏一下不同的印本课学习目的:本节课通过了解各个时代的篆刻作品和由来,同学们也能自己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印章。师:我们都说一幅国画作品,诗书画印缺一不可,有了这些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篆刻艺术是我国悠久而又独特的传统艺术。1、藏书印也称为藏书章。藏书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板书)藏书印:书法、章法、刀法。从藏书印的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同学们能找不两个印章的不同吗?藏书印不同的表现形式藏书印一般分朱文、白文两种。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凸状称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状称白文或阴文。印章文章的布局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等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丰富变化效果。(1)书法:提问学生藏书印中用的什么字体,简单讲述书法的演变过程( 书法的书体),以此引入篆刻为什么叫篆刻。师:同学们知道最早的字体是什么字吗?一-象形文字。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象形文字让学生猜测是现代汉字的什么文字,然后再引出文字的演变过程。(简单讲解即可)书体:甲骨文、篆、隶、楷、行、草。(板书)提问:篆刻为什么叫篆刻,而不用其他的书体来命名?篆刻是镌刻印章的通称,因印章字体多用篆书,先写后刻,所以称为篆刻。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发展,社会交往,经济贸易频繁,印章作为政权机构或者个人权力的信誉凭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姓名或官名为入印内容。(2)章法:教师讲解并板书篆刻艺术的分类、刻法、材质以及篆刻艺术的演变过程。(板书) 篆刻演变过程:春秋战国一-秦---汉一一唐宋--一明一一清一-近代教师对板书内容逐一进行讲解, 并结合书本内容让学生对其进行直观了解。刀法:藏书印常见的两种刀法1、>1、冲刀法:将刀内角入石,刀柄内倾,外角仰起,向前冲进,谓之冲刀。其刻出的线条流畅劲挺。>2、切刀法:将刻刀的外角刀锋入石,慢慢由外向内切下,直到内角处入石,称为切刀。其所刻线条古朴素、含蓄之美。2、教师讲述印章演变过程(结合历史故事进行讲解)。师:印章在古代并不叫印章,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古玺”,到了秦王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钱币后,古玺称呼也对其改进。秦王自己的玺可称为“玉玺”,王以下的官员称为“印章”。体现了秦王的独裁专制。3、教师讲解印章设计、排版并在黑板上板书。4、讲解印章制作步骤:(1)用铅笔设计印稿;(2)用签字笔把字体描黑,要注意描出笔画的粗细变化;.(3) 把印稿反过来敷在印面上。问:字是反着写到橡皮擦上还是正着写在上面?为什么?(4) 用签字笔把笔画全部描一遍,注意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待笔水渗到纸的背面后再行笔;(5)用小刀刻字,刻镂空字并板书刻法;(提醒学生刻字时并不是在字的笔画上划一刀,而是用挖的,将字挖出镂空字,并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安全。)(6) 讲解阴文、阳文刻法,并板书刻法;(7) 完成刻章后,将作品放在印泥上,印出刻的内容。(三)教师布置作业: (20分钟)1、每人刻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按照老师刚刚讲述的过程来制作;2、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个作品展示区,刻好的同学将印章拿到上面做展示;3、教师巡视课堂,提醒学生刻章制作过程,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四)作业讲评: (3分钟)将学生刻好的印章拿到讲台,抹上印泥,展示在黑板上,对学生作品进行逐一讲评,表扬及鼓励。(五)课堂小结: (5分钟)总结:我们刚刚初略的了解书法的整个演变过程,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欣赏各个朝代和书体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深刻的理解了文字的文化内涵和我们中国历史的底蕴,我们处在一个键盘的时代,但是也要重视我们的艺术瑰宝。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多练字、写字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教师参考知识点春秋战国印这个时期印章称“古玺”。古玺印在章法上空灵奇异,变化多端,常利用文字的大小宽窄和笔画的长短,巧作错落穿插,打破平整匀满的呆板格局,字的个体形态自然。秦印秦代是我过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印章艺术上也是如此,秦印是从战国古玺到汉印的承前启后的过渡形式,秦印较战国古玺更为谨严方正。秦印对印章有一定的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玺,臣下一律称印。秦印最大特点是印章边栏有界格,方形的是田字格,长方形为日字格。印材以青铜为主,多出凿刻,铸印较少。在进行文字改革的同时,以小篆代替籀文入印,并使文字更合适印章形式而加进方、直笔意。秦代的阴文印对有些繁复字体还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简化,为汉印的缪篆打下了基础。唐宋印唐宋文化艺术兴旺发达,印章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与之密切相关,因此出现了多种风格的印章,在文字使用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容纳了大篆、小篆、摹印篆等多种字体。(共28张PPT)和老师玩个游戏方寸铃记—藏书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方寸铃记 藏书印》 欣赏一下不同的印?藏书印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藏书者专门将钤印于书本图册等的扉页,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人性情志趣的一种印迹。藏书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一方藏书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的布局构图,并有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更有藏书者的情致与个性。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藏书印:书法、章法、刀法藏书印藏书印的功能1.所有权的标志2.身份地位的象征教师来解答3.保护与管理图书4.寄托收藏者的情怀与报复一般来讲,藏书印所选用的文字多是篆体,印“中往往有“藏书”“收藏”“珍藏”等字样。宋版六经书藏书印的发展藏书印始于唐代,后经历代的沿革与发展,传承至今。本课我们通过欣赏并尝试刻制中国传统的藏书印。初步了解我国篆刻艺术的要点,体会传统篆刻艺术的审美特点,并学习其刻制方法,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情趣。隶书 小篆 金文书法印文字体:印文以小篆为主,也有用金文、隶书、楷书入印的。清末由于甲骨文的发现藏书印文中开始有甲骨文出现。另外,清代流行满文、清代官印的印文多用满汉合文,左满右汉,这种情况在私人藏书印中也偶尔发现书法同学们能找不两个印章的不同吗?阴刻 阳刻 老师来解答藏书印不同的表现形式藏书印一般分朱文、白文两种。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凸状称朱文或阳文;印章的文字镌刻成凹状称白文或阴文。朱文白文老师来解答印章文章的布局往往以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来处理,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等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栏格的安排以及击边的方法使其有残缺趣味,丰富变化效果。 常见的章法章法演变过程: 藏书印常见的两种刀法>1、冲刀法:将刀内角入石,刀柄内倾,外角仰起,向前冲进,谓之冲刀。其刻出的线条流畅劲挺。>2、切刀法:将刻刀的外角刀锋入石,慢慢由外向内切下,直到内角处入石,称为切刀。其所刻线条古朴素、含蓄之美。藏书印的制作方法设计印稿:一、设计章法布局,将所要刻的字的结构、位置和笔画的粗细按印面进行规划。二、写稿上石: 一种种方法是将印稿反写在石面上,另一种方法则是写在纸上后反拓上石。三、刻制修整:选用适合的刀法进行刻制。四、蘸泥印:均匀将印泥蘸满印面,盖于纸4、讲解印章制作步骤:(1)用铅笔设计印稿;(2)用签字笔把字体描黑,要注意描出笔画的粗细变化;.(3) 把印稿反过来敷在印面上。问:字是反着写到橡皮擦上还是正着写在上面?为什么?(4) 用签字笔把笔画全部描一遍,注意行笔速度不要太快,待笔水渗到纸的背面后再行笔;(5)用小刀刻字,刻镂空字并板书刻法;(提醒学生刻字时并不是在字的笔画上划一刀,而是用挖的,将字挖出镂空字,并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安全。)(6) 讲解阴文、阳文刻法,并板书刻法;(7) 完成刻章后,将作品放在印泥上,印出刻的内容。课堂作业1、每人刻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按照老师刚刚讲述的过程来制作;2、老师在黑板上贴一个作品展示区,刻好的同学将印章拿到上面做展示;3、教师巡视课堂,提醒学生刻章制作过程,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作业讲评将学生刻好的印章拿到讲台,抹上印泥,展示在黑板上,对学生作品进行逐一讲评,表扬及鼓励。 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对藏书印的学习,了解藏书印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体会藏书印刻制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中国藏书印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书、藏书的兴趣。谢谢同学们!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铃记藏书印》课件(幻灯片30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方寸铃记藏书印》课件(幻灯片30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