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2.学习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2、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二、自学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 疏懒(lǎn)鄙贱(bǐ) 侥幸(jiǎo) 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鹤氅(chǎnɡ) 谬举(miù) 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sè) 迄无所就(qì) 箪食壶浆(dān)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屏人促席:靠近。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总揽英雄:广为延揽。惟将军图之:考虑。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顿开茅塞: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3.作者链接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5、资料助读(1)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6、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前两次去均未遇见,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的经过。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视频朗读《三顾茅庐》(根据教学需要而定)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因前两次拜谒不遇,关、张二人颇为恼怒,第三次适逢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刘备立于厅前等待。这是三顾茅庐中的第三顾。第二部分讲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二人对话中已经策划出未来的三分天下局面。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3、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能成功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明确:能成功。之所以三请能成功靠的是诚心诚意,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4、再读课文,从总体印象上说说你了解到的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淡然处世、不慕荣利、雄才大略。四、细读课文,深层探究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 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 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明确: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 鲁莽、直爽。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六、课后作业1、朗读这篇课文;2、抄写并积累本课词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第一课时《三顾茅庐》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几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倾颓( ) 存恤( ) 殆尽( ) 疏懒( )鄙贱( ) 侥幸( ) 拱立( ) 半晌( ) 鹤氅( ) 谬举( ) 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迄无所就( ) 箪食壶浆( )yèguānzhòunǎntuíxùdàilǎnbǐjiǎoɡǒnɡshǎnɡchǎnɡmiùguànsèqìdān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窗外日迟迟:未审得入览否:不胜愧赧:屏人促席:奸臣窃命:而不知存恤: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明白,知道。因羞惭而脸红。靠近。篡夺国家权力。爱惜,体恤。总揽英雄:惟将军图之:如雷贯耳:思贤如渴:箪食壶浆:顿开茅塞:广为延揽。考虑。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比喻迫切地想寻求有才德的人。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三遂平妖传》等。3.作者链接《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4、《三国演义》(1)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5、资料助读(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于是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前两次去均未遇见,课文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的经过。6、背景链接1、视频朗读《三顾茅庐》2、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诸葛亮醒后,刘备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辅助的过程。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3、刘备前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能成功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明确:能成功。之所以三请能成功靠的是诚心诚意,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4、再读课文,从总体印象上说说你了解到的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明确: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淡然处世、不慕荣利、雄才大略。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 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 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明确: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 鲁莽、直爽。 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1、朗读这篇课文;2、抄写并积累本课词语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三顾茅庐》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23.《三顾茅庐》第1课时课件.ppt 23.《三顾茅庐》视频朗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