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材料(课件以及教案)(含视频)(17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材料(课件以及教案)(含视频)(17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平邑二中 张珍
2010-12
《技术与设计1》地质版
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
§1材料(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按照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人造材料)和混合材料三类。
(2)理解材料性能的含义,对常用的材料物理性能指标(强度、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有所了解并能定性地进行简单分析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2)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实验、讨论交流,学会区分材料的种类及分析材料的性能,为下一步选择好材料打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技术设计工作过程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交流和分析的能力。
一、常见材料可以分三类:
天然材料:
合成材料:
混合材料:
取材于大自然且保持着原本特质的材料。
(例如:木材、竹子、黏土、石材。)
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
(例如:塑料、玻璃、钢铁、人造皮革。)
是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综合;混合材料保持部分原来的特质。
(例如:胶合板、纸、混纺面料。)
二、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可分为
物理性能
化学性能
加工性能
1、强度:
指材料承受 外力 而不被 破坏 的能力。
下面学习材料的几种力学性能:
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于破坏
基本受力形式有:
(1)压力;(2)拉力;(3)弯曲力;(4)剪切力(5)扭转力
(强度、弹性、韧性、硬度、延展性)。
与外力有关的性能(机械性能或力学性能)、与温度有关的性能(熔点、耐热性、热膨胀性)和与电有关的性能。
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性能,主要有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
材料被加工时所体现的特性,又称工艺性能
(1)
(抗压力示意图)
F
F
(1)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
F
F
(2)
F
F
效果
(3)
F
(2)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
F
F
F
F
效果
(抗拉力示意图)
F
F
效果
技术试验一
试验目的:探究材料的抗拉强度
试验材料:三种不同的材料。
试验方法: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测试一下材料的抗拉强度。
试验结论:
钢条的抗拉强度〉木条〉棉线
(3)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
(抗弯力示意图)
效果
F
F
F'
技术试验二
试验目的:探究材料的抗弯曲强度。
试验材料:一段铁丝、木条、棉线、10个质量相同的钩码。
试验方法:试着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测试一下材料的抗弯强度。
试验结论:
不同的材料,抗弯性能不一样。
(抗剪力示意图)
F
F
(4)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
效果
(5)抗扭强度:材料承受扭转力的能力。
2、弹性:
指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改变了形状,当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
3、韧性:
指材料抗冲击震动的能力。
结论
不同的材料弹性不一样,但
改变材料形状结构也可获得较好的弹性。
不同的材料,韧性不同。
结论
4、硬度:
指材料抵抗刮削、切割或磨损的能力。
5、延展性:
指材料接受折、锻、压等外力,被改变形状或被延伸,而材料没有遭受破坏的能力。
不同的材料,硬度不一样。
结论
材料不同,延展性是不一样的。
金属的延展性良好,其中金、铂、铜、银、钨、铝都富于延展性。
结论
你喜欢哪种眼镜?设计出你心目中的眼镜,画出草图。并指出各个部分所用的材料,并说明原因。
镜片
祝各位老师、同学身体健康!第四章 展现设计成果
第一节 材料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高中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按照材料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人造材料)和混合材料三类。
(2)理解材料性能的含义,对常用的材料性能指标(强度、弹性、韧性、硬度等)有所了解并能定性地进行简单分析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2)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实验、讨论交流,学会区分材料的种类及分析材料的性能,为下一步选择好材料打好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技术设计工作过程的了解与认识,培养交流和分析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材料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前面第三章指导学生在设计课题的基本完成之后,用材料制作原形或模型的方式将设计的内容展示出来。学习本章,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种类、性能等介绍给学生认识材料方面引路。以便学生在设计中涉及到选择材料时有进行思考的知识基础,也能体现学生在选材制作时考虑到材料与人、材料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于本节的教学安排问题。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内容。第1课时,主要以实物展示,导航教学内容中的材料分类和性能,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分析,第2课时,通过第1课时布置的作业及“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进一步掌握设计中如何选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注:本次课的内容为第1课时)
三、学情析分
学生虽然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材料,但对材料的理性认识却只是毫基础的。因此教材应引导学生步入对材料的理性认识轨道。此外,有关材料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新材料技术的意义问题等,学生可能从来不曾考虑,而这些常识却应该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应注意启迪。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选择材料应用于设计能力,基于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先进技术思想水平,包括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工艺知识、设计原则等。
(2)教学难点:学生对材料性能的理解(因为材料的性能是多元的、运用中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把握得恰当,以发挥材料的功能并符合用材的原则等)。
五、教学策略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如材料的分类,并给常见材料进行分类,针对教学重点、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能的学习,采用技术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培养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意图
引 入 播放撑杆跳视频    回 答 任务驱动 通过观看视频思考跳竿的材料组成引出本节内容。  
一、材料的分类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物品都由哪些材料组成? 列举尽量多的材料 任务驱动 情景导入
学生回答材料时在黑板记录。   回 答     找出各种材料
引导学生认识材料可分为天然、合成、混合材料三类。  学生自学课本90页后对上述材料分类     自主学习 内容简单自学后用
二、材料的性质 创设情境:准备几个不同的碗,请大家观察后回答它们都属于哪种类型的材料? 回 答 任务驱动 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提出问题 ( http: / / clk. / click / click.php cpid=12&ads_id=28&pid=99000176&cid=180&url=http%3A / / www.zhaopin.com&k=%u95EE%u9898&s=http%3A / / - / Article / xxjs / gzty / 200805 / 280949.html&rn=568450&v=1&ref=http%3A / / - / Article / xxjs / Index.html&province=%u9752%u6D77&city=%u6D77%u5357" \t "_blank )一:你喜欢用哪个碗,为什么?  讨论思考 小组合作     引出不同的材料性质不同  
提出问题二:材料都有哪些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那几个? 学生自学课本91、92页    自主学习        先了解材料的几种常见的物理性能。
讲解强度的概念以及各种受力形式 认真听讲、思考 讲授法 掌握其含义
用不同的技术试验测试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技术探究 从试验中得出结论
三、综合运用 分小组画出台灯的设计草图,并请组长说明设计意图及每部分所用材料。 小组内一起讨论画出草图并选好各部分的材料 小组合作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选材,注意材料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做本课小结   呈现材料根据来源分为天然和合成和混合。学习了常见的材料的性质  选择材料的一般原则  
作业探究   根据你的设计图,遵循以上原则,课下在认真思考一下你的选材是否合理,制作出你心目中的台灯。 该活动既包含课堂内容,又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关注 ( http: / / clk. / click / click.php cpid=510&ads_id=686&pid=99000176&cid=180&url=http%3A / / www. / anniversary.php&k=%u5173%u6CE8&s=http%3A / / - / Article / xxjs / gzty / 200805 / 280949.html&rn=596845&v=1&ref=http%3A / / - / Article / xxjs / Index.html&province=%u9752%u6D77&city=%u6D77%u5357" \t "_blank )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适用生活和社会的基本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常见材料的性质,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比较肤浅,课堂中设计的内容局限性比较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还有很多,学生对这些材料的性能认识并不是很好,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的渗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