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单元二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五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建设、服务社区是每位居民的责任,知道怎样为社区服务;知道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如何参与公益活动,正确认识公益的力量。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区服务;善于发现身边的热心人,能够用心服务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建设美好社区;培养公益意识,传递正能量。重点知道怎样为社区服务;懂得如何参与公益活动难点了解建设、服务社区是每位居民的责任;培养公益意识,传递正能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我们生活在哪里?过渡:无论身处北国雪域,还是江南水乡;无论居住在山区、平原,还是海岛、边疆;无论生长在繁华的都市、温馨的小镇,还是淳朴的乡村,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第三框 服务社区社区知多少——什么是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知多少——社区的类型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 城镇社区了解与关心——说说社区的人和事说说社区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种现象。“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时刻激励着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战在防控一线。材料:城市社区:“大党委”为疫情防控发挥核心作用视频《服务到社区 居民一家亲》也有这样的时候—— 出示系列材料 见课件问: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社区里?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人们友爱和谐问: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社区呢?这样的社区是依靠每一位居民的努力工作、友好合作、相互关爱共同创造出来的。材料:某小区制订的《邻里公约》有的居民不认可《邻里公约》,还有一位居民认为《邻里公约》就是一个“紧箍咒“,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总结: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邻里公约》保证了我们在社区生活的安宁和平静,只要我们每个人遵守这份《邻里公约》,社区生活就非常和谐,所以《邻里公约》不是一个紧箍咒,只是社区生活的一个规章制度,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遵守。我来设想——假如在社区生活中人人都乱放车辆人人都乱倒垃圾人人都乱养宠物 人人都随心所欲 我们的社区生活会是…总结: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区秩序的建设者。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的建设,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的社区环境才会越来越好。问:我们能为建设美好社区做些什么呢?视频《千岁-大妈巡逻队 构建和谐社区》问:你知道这些大妈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行为又属于什么行为吗?第四框 参与公益材料:扶危济困范仲淹 乐善好施刘世宏总结: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行为又被称为公益行为公益活动我知道:含义 内容感动我们的凡人善举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他们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身边的热心人吧!材料:爸爸的爱心车 马旭 村医吴光潮 “雷锋传人”郭明义 微尘问: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了解志愿者 见课件总结:志愿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正是这些志愿者支撑起了整个公益活动,使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所以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视频《战役在路上 武汉志愿者走上前线》总结: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小小分享会:你参加过志愿活动吗?参加志愿活动有怎样的感受?除了志愿活动以外,你还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活动园:读一读课本42页活动园《公益的力量》这篇文章,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谁是公益活动的受益者?她在公益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帮助?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体现了公益的力量?材料:苏明娟 肖战 见课件问:有人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算参加公益活动,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你觉得呢?视频《勿以善小而不为》阅读角:读一读书43页《慈善要用心衡量》这篇文章,走进田家炳爷爷。想一想田家炳爷爷是谁?他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从田家炳爷爷身上,我们获得了什么启发?——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你不要考虑自己做的是大善还是小善,小善积累下来就变成大善。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思考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热心人阅读材料通过系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社区帮助学生认识美好的社区需要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感受凡人善举理解公益的力量,树立公益意识课堂小结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我们的善心多关注和帮扶他人,让世间变得更美好!板书服务社区1、描绘心中美好社区2、制定公约、维护社区3、主动服务,建设社区二、参与公益1、参与公益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2、我们可以怎样参与公益活动3、公益的力量4、做善事要用“心”衡量课件55张PPT。我们生活在哪里?无论身处北国雪域,还是江南水乡;无论居住在山区、平原,还是海岛、边疆;无论生长在繁华的都市、温馨的小镇,还是淳朴的乡村,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 第三框 服务社区第六课社区知多少——什么是社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区知多少——社区的类型 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社区知多少——社区的类型 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是一定区域内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社区知多少——社区的类型 城镇社区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的以从事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为主的社区。在中国,小城镇社区是连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中间环节。了解与关心——说说社区的人和事说说社区中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人或者一种现象。“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时刻激励着全体社区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战在防控一线。城市社区:“大党委”为疫情防控发挥核心作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北社区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与全面入户排查相结合。在社区内进行大力宣传号召、扎实摸底排查、全面消毒防疫、24小时常态化监管,确保了监管对象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共设立体卡点21处,对进出人员、车辆采取发放出入证的方式进行管控,杜绝了小区人员随便出入的问题,截断了感染源传播途径。服务到社区 居民一家亲也有这样的时候——人们友爱和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和谐的社区呢? 这样的社区是依靠每一位居民的努力工作、友好合作、相互关爱共同创造出来的。某小区制订的《邻里公约》■ 见面主动微笑问好,邻里有事主动相助。■ 停车时车头朝外,车轮不压线。■ 清晨和夜晚,降低室内音量,室外集体■ 活动不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 预防阳台滴水、坠物,使用牵引带遛狗,■ 自行清理宠物粪便。■ 遇到装修要提前通知,照顾邻居感受。温馨有活力的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维护。《邻里公约》保证了我们在社区生活的安宁和平静,只要我们每个人遵守这份《邻里公约》,社区生活就非常和谐,所以《邻里公约》不是一个紧箍咒,只是社区生活的一个规章制度,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遵守。我来设想——假如在社区生活中人人都乱放车辆人人都乱倒垃圾人人都乱养宠物 人人都随心所欲 我们的社区生活会是…所以,要想拥有好的社区生活,就需要我们……为社区的宣传栏设计画面和内容随手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陪社区中的老人聊天我们能为建设美好社区做些什么呢?千岁-大妈巡逻队 构建和谐社区 第四框 参与公益第六课扶危济困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的收入十分高,但奇怪的是,他的生活水平却相当贫寒。那他的钱用到哪里了? 皇帝曾封赏他百两黄金,他用来周济穷人,买地办学,兴建起一座苏州府学。到了晚年,他将自己的余财都拿来在家乡买了一千多亩良田,并将这一千多亩良田无偿捐出来,成立了一个“范氏义庄”,由范氏族人共有共管,救济穷困族人,同时也会周济附近其他穷人。“范氏义庄”堪称古代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从范仲淹创立开始,存在了八百余年。刘世宏于清康熙年间曾中金榜,但他不愿做官,乐居乡野。朝廷赏了他一些银子,存在烟台意新银号。他为人豁达,乐善好施,百姓称他为“大善人”。一次,他到烟台意新银号取了100两银子。在回家的路上,他遇见结婚的,就送上几两银子。遇见出殡的,送上几两银子。遇上讨饭的,也送上几两银子。走一路,施舍一路。等到了家,才发现,只剩下九两四钱银子。乡邻听说后,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九四爷”。乐善好施刘世宏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这种行为被称为公益行为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我知道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感动我们的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无私奉献的热心人,他们让我们感到生活的温暖。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身边的热心人吧!爸爸的爱心车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一元钱可以做什么?在浙江建德市乾潭镇梅塘村卫生室,一枚小小的一元硬币既是诊疗费,还是药费、输液费、针灸费、包扎费……73岁的村医吴光潮在这间乡村卫生室坚守了五十多年,“一元看病”的老规矩从1983年起延续至今。“雷锋传人”郭明义,坚持20多年做好事,无偿献血6万余毫升,资助l00多名特困生,捐款12万余元。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的市民,他(她)数次不留名向灾区大额捐款;微尘, 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市各种公益活动……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的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有人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口号——精神——志愿者的口号和精神我志愿、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精力,正是这些志愿者支撑起了整个公益活动,使各种各样的公益活动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所以说公益活动离不开热心的志愿者。战役在路上 武汉志愿者走上前线参与公益事业能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为抵御突发灾害汇聚帮扶力量。公益事业是凝聚人心、增强正能量的事业。小小分享会● 为灾区捐款● 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 帮助困难家庭● 参加保护生态环境● 资助贫困学生读一读课本42页活动园《公益的力量》这篇文章,想一想,在这篇文章中,谁是公益活动的受益者?她在公益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帮助?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体现了公益的力量?苏明娟苏明娟,出生于普通的农家,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7岁时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受希望工程资助。2002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她一直致力于帮扶贫困生,刚进入大学就致信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要求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参加工作后,她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苏明娟表示:“我们这批受到希望工程资助的孩子是非常幸运的,所以我们必须感恩,并尽自己的能力回馈社会,多做一些好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有人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算参加公益活动,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你觉得呢?勿以善小而不为读一读书43页《慈善要用心衡量》这篇文章,走进田家炳爷爷。想一想田家炳爷爷是谁?他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从田家炳爷爷身上,我们获得了什么启发?田家炳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截至2018年7月,田家炳在中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捐建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医院29所、桥梁及道路近130座,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钱,最重要的是真心实意。你不要考虑自己做的是大善还是小善,小善积累下来就变成大善。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启 发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让我们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用我们的善心多关注和帮扶他人,让世间变得更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我参与 我奉献》第二课时课件.ppt 勿以善小而不为.wmv 千岁-大妈巡逻队 构建和谐社区.wmv 战役在路上 武汉志愿者走上前线-流畅.wmv 服务到社区 居民一家亲.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