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目标2: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相关史事,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目标3:结合教材及相关史事、《戚继光抗倭路线图》及相关史料,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学习戚继光的爱国精神。目标4:结合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教学重点: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1.阅读教材,分析概况回答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历史条件。分析归纳:①经济基础: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②皇帝支持: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2.阅读教材,结合史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1)出示材料:(2)小组讨论,分析归纳:①寻找失踪的建文帝。②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扬明朝的国威。③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3.知识拓展:出示地图,结合地理知识,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4.阅读教材,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整个过程。(1)时间:1405-1433年。(2)出发地:南京刘家港。(3)次数:先后7次。(4)人数:每次出海2万多人。(5)船数:最多时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6)所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金银货币。(7)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5.阅读教材,结合整个过程,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的特点和地位?讨论后归纳:特点及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6.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7.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郑和下西洋能取得成功原因是什么?归纳小结:(1)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归纳小结: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目标导学二:戚继光抗倭阅读教材,分析概括戚继光抗倭的背景(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中国奸商海盗与倭寇相互勾结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2.识读《戚继光抗倭路线图》,结合教材,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他临危受命,组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3.阅读教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的性质、评价及戚继光抗倭的意义?(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意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4.小组合作探究:阅读史料说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2、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并肩作战;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5.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优秀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目标导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根据教材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2.阅读教材,归纳小结:(1)时间:1553年(2)掠夺者:葡萄牙(3)结果: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3.知识拓展: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澳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明统治前期,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最能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仍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明统治中后期,倭寇人侵,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说明此时中国还没沦落到落后挨打的地步,但是已经被迫采用战争自卫方式,在对外关系上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走势,说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落后了。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我采用了历史感悟教学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由感知历史进而感悟历史最终慧悟历史,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能力,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视频。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戚继光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学生向他们这种高尚的精神和高深的智慧学习。因此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应该更多的为学生进行时事的渗透。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素材—郑和下西洋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何感想!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带着)币往赉(lài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二: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型新授课课题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2、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重难点)3、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学习戚继光的爱国精神。(重点)4、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课堂教学流程】【学案自学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1.郑和下西洋(1)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非洲____东海岸和红海沿岸。(5)影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时人称为“倭寇”。(2)戚继光抗倭:背景明朝中期,倭患严重准备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__戚家军____”概况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又进军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解除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互助探究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结合教材注释,在地图上标出西洋的范围。2.阅读史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任务三:【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是什么?2.识读《戚继光抗倭路线图》,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任务四:【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精讲点拨总结归纳】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巩固新知】1.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B)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2.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B)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3.1405—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4.郑和下西洋时所携带的物品有(D)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下图是元末明初时骚扰我国沿海地区的倭寇。倭寇由下列哪些日本人组成(B)①武士②农民③商人④海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明代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今抚州市宜黄县人,历事三朝,主持兵事三十年,抗倭戍边屡建奇功,以下人物能与谭纶共同捍卫海防的是(C)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文天祥7.下列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戚家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率军抗击女真军队的进攻B.平息倭寇的侵扰C.军纪严明,英勇善战D.作战地区主要在东南沿海8.“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如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C)唐朝对外交往频紧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9.(2018·江苏连云港)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A.加强了经济交流B.发展了航海技术C.树立了明朝国威D.促进了政治交往10.(2018·江苏南京)他的足迹,“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他是(B)A.张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11.(2018·云南)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初名三保,他率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至今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还保留着为纪念郑和而命名的“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他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崇,主要是因为(B)A.开通丝绸之路B.七下西洋C.六次东渡日本D.西游天竺取经【课后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部编版七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素材—郑和下西洋新知导入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何感想!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新知导入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目标2: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相关史事,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分析其目的及条件,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的精神。(重难点)目标3:结合教材及相关史事、《戚继光抗倭路线图》及相关史料,分析抗倭的背景,说出抗倭的经过,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学习戚继光的爱国精神。(重点)目标4:结合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学习目标【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1.条件: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取海外的奇珍。3.概况:时间货物范围活动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以及金银货币最远到达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自主学习,完成检测。1405——1433年4.地位:郑和的远航,长,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5.意义:增进了中国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开创了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戚继光抗倭1.倭寇:元末明初,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武士和奸商。2.背景:(1)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2)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时间规模亚非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日本海盗、奸商3.经过:(1)大力整顿军队,招募农民和矿工,进行严格训练。(2)率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3)与其他抗倭将领消灭地区的倭寇,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4.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台州福建、广东反侵略民族英雄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______年,_____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3葡萄牙0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经济基础皇帝支持新知讲解郑和像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人物扫描阅读教材,结合史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材料二:“皇上……,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乘巨舶百余艘,赍(jī带着)币往赉(lài赐予)之,所以宣德化而柔远人也。”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即宣扬明朝的国威。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明黄河江大亚洲洲非洋度印东海海南太平洋榜葛剌孟加拉印度越南占城暹罗泰国吕宋锡兰孟加拉湾湾斯波苏门答腊浡泥文莱南洋群岛苏禄伊朗阿拉伯半岛南京占城撒地港吉大港柯枝古里忽鲁谟斯霍尔本兹阿丹天方麦加木骨都束三宝垄新村刘家港满刺加马六甲哇爪科泽科德洋西阿拉伯海斯里兰卡摩加迪沙亚丁红海郑和的航海路线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华侨的主要聚居区文莱红海洲非郑和下西洋结合《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讲一讲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出发地次数人数船数所载物品到达范围先后7次最多时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1405~1433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金银货币南京刘家港0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每次出海2万多人榜葛剌进麒麟图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中国西洋新知讲解刘家港1405—1433年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相关史事相关史事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合作探究人物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到达美洲比较结果时间次数1404—14337次1492—15044次人数278001500船数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17艘船只大小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长24.5米宽6米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设备航海图、罗盘针时间早次数多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范围广设备先进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合作探究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特点新知讲解材料一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浮泥、满刺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3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分析归纳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他最终七下西洋的原因(条件)有哪些?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百折不挠、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能取得成功原因是什么?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1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2技术原因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高超,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3郑和的个人因素郑和具备丰富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合作探究郑和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怀念、敬仰;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材料: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01戚继光抗倭的背景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中国奸商海盗与倭寇相互勾结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新知讲解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日本明朝鲜京师(北京)海渤东海海南广东福建浙山东登州徐州淮安南京芜湖徽州义乌金华台州蓬莱临海横屿仙游牛田平海卫广州河黄江江大大江倭寇侵扰地区倭寇侵扰路线戚家军反击路线戚家军歼灭倭寇主要地点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画像识读《戚继光抗倭路线图》,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他临危受命,组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台州取得“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02戚继光抗倭的过程抗倭部队名称 “戚家军”人物扫描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0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台州九捷福建广东04戚继光抗倭的性质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04评价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材料研读《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少保年谱耆编》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戚家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英勇善战。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阅读史料说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二:戚继光还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2、人民大力支持、军民并肩作战;3、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优秀品质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评价合作探究2.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有何区别 1.戚家军类似于我们前面讲过的那支军队 岳家军时代、领导人、对手不同合作探究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葡萄牙殖民者几次侵入我国广东、福建、浙江地区,都被我国军民赶走。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棚建房,进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根据教材相关史事讲述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1553年1573年??1999年?新知讲解123时间:1553年掠夺者:葡萄牙结果: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新知讲解澳门回归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知识拓展01友好交往02战争与冲突明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明中后期,国力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抗倭并取得了胜利。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江苏南京的浡泥王墓山东德州的苏禄王墓明初的对外交往明太祖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友好关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维,历诸邦国,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时,除了派郑和下西洋,还向各国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一些国家也纷纷遣使来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其中,浡[bó]泥国(位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苏禄国(位于今菲律宾群岛)的国王来中国访问时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国。知识拓展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活动探究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活动探究明统治前期,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最能说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仍领先于其他国家,所以在外交上能主动地与外国和平友好地交往。明统治中后期,倭寇人侵,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说明此时中国还没沦落到落后挨打的地步,但是已经被迫采用战争自卫方式,在对外关系上开始处于被动地位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走势,说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渐落后了。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崇祯帝2.下面对郑和下西洋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辟到欧洲的新航线B.到西洋去“取宝”,满足统治者的需求C.宣扬国威D.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CA课堂巩固3.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D.大西洋沿岸4.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AB5.下图是位于江苏苏州的戚继光抗倭遗址。其“御寇安民”中的“寇”是指()A.荷兰侵略者B.善恶侵略者C.英国侵略者D.日本侵略者御寇安民D材料一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范围广)。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6.材料一反映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材料一:今之海寇,动计数万,借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过数千,其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者。——(明)胡宪宗《筹海图编》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韬铃深处》请回答:①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倭患”由哪些人构成?倭患由一些日本的武士、奸商②材料二表达了戚继光的什么意愿(不得用材料中的原话作答)?他最突出的功绩是什么?表达了戚继光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不追求个人功名的意愿。功绩:驱逐了东南沿海的倭寇。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A.张骞B.鉴真C.郑和D.戚继光【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亚非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故C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日本,戚继光领导抗倭战争,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2.(2018·山东德州)“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康熙帝【答案】C【解析】据材料“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最能反映戚继光抗倭决心。故选:C。3.(2018 大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理解和把握。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A。故选:A。4.(2019泰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是()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答案】C【解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2018·四川南充)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 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由题干信息可知,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郑和下西洋。故选:D。 6.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发展经济,促进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史实是()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玄奘西游D.鉴真东渡【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7.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明朝国威的树立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航海技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的远航,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所以答案选C。点睛:郑和下西洋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和东非各国人民的友好来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明朝政治、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强盛的反映和标志。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是()A.郑成功B.戚继光C.岳飞D.郑和【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倭寇屡犯东南沿海,至明朝中期,倭患更加严重。戚继光奉命抗倭,招募军队,组成“戚家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将领相配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戚继光是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戚爷”是戚继光,所以故选B。9.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了尊雕像、建了座纪念馆(如图),以表达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郑和”所做的事业()A.促进了民族团结B.取得了抗倭胜利C.完成了祖国统一D.加强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从1405年—1433年共7次出使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故选D。10.“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驱逐荷夷C.哥伦布远洋航行D.麦哲伦环球航行【答案】A【解析】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BC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1.一位将军故居墙上有一则对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这位名人的功绩是()A.抗击金兵入侵B.抗击荷兰殖民者C.扫清东南沿海倭寇D.七下西洋,友好交往【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拔剑漫惊倭胆破、登坛笑看海波平”可以判断此人是戚继光。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扫清东南沿海倭寇。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拔剑漫惊倭胆破、登坛笑看海波平”是解题的关键,戚继光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扫清东南沿海倭寇。12.明朝时,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全歼浙江沿海倭寇的地点是()A.台州B.苏州C.泉州D.下州【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代中后期,日本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全歼浙江沿海倭寇,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3.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这承载着中国走向深蓝的美好愿景。早在600年前,中国的古代航海家就已经完成了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是()A.鉴真B.卫温C.郑和D.戚继光【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C符合题意;鉴真是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A不符合题意;卫温是三国时期的大将,B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是抗倭名将,D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故选择C。14.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取得了辉煌业绩,至今仍被后人称颂。他所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A.平定内乱斗争B.反风统治的农民起义C.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D.反对都走私鸦片的斗争【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抗击倭寇”,倭寇是指侵略中国沿海各地的日本海盗集团,由此判断是抗击日本人的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而选项ABD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面诗句中反映其意义的是()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B.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C.长风万里扬国威,亚非牵手情意长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下面诗句中反映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405年—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诗句“长风万里扬国威,亚非牵手情意长”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A项诗句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B项诗句反映的是孟浩然写给友人的诗歌;D项诗句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扬国威②到西洋去“取宝”③为开辟新航路④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⑤明朝前期国力强盛()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以及到西洋去“取宝”,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选项①②④⑤是正确的;而开辟新航路的是欧洲航海家,③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⑤符合题意,故选D。17.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课笔记,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目的时间影响所到地区提高明朝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1405—1433年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到达亚欧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A.目的B.时间C.影响D.所到地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而不是欧洲,因此出现错误的一项是“所到地区”,故选D。18.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不能够印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历史发展线索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B.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南洋经济发展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南洋经济发展,是中国明代的外交成就,不属于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措施,C项符合题意;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加强了边疆的统治,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秦朝和匈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辽宋夏金时战时和、元朝形成新的民族---回族、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19.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C.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D.初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405—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故答案是B。20.(2018·湖南岳阳)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答案】D【解析】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D说法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21.(2019年湖北黄石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西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3)阅读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的特点。(从时间、规模、技术等方面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答案】(3)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技术先进【解析】(3)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的特点是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技术先进。22.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结合下图回答:(1)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些大洋?(2)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3)你认为你们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答案】(1)刘家港;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太平洋和印度洋.(2)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明朝船员、医生等.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3)造船水平高超,政治稳定、经济富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从刘家港出发,先后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沿途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有明朝船员、医生等。郑和下西洋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有外国使臣搭乘,回访明朝。(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我国造船水平高超,政治稳定、经济富强,国力强盛;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这些都是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点睛:本题题型新颖,正确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较容易的解答此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答案】(1)日本;由武士、奸商组成(2)戚继光。(3)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日本,是由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3)根据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表达了戚继光清除倭寇的志向;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其抗倭业绩将永远载入史册。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原卷版)一、选择题:1.(2019年黑龙江齐齐哈尔)“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A.张骞B.鉴真C.郑和D.戚继光2.(2018·山东德州)“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康熙帝3.(2018 大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4.(2019泰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一位抗倭将领维护祖国海防安全的决心。他是()A.鉴真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5.(2018·四川南充)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1405~1433”“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 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下西洋 6.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京召开,会议倡导“发展经济,促进合作”。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交流的史实是()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玄奘西游D.鉴真东渡7.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明朝国威的树立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航海技术的发展8.“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是()A.郑成功B.戚继光C.岳飞D.郑和9.在苏州太仓,人们给明代名人“郑和”树了尊雕像、建了座纪念馆(如图),以表达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郑和”所做的事业()A.促进了民族团结B.取得了抗倭胜利C.完成了祖国统一D.加强了中外交流10.“1405~1433年、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这些信息相符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驱逐荷夷C.哥伦布远洋航行D.麦哲伦环球航行11.一位将军故居墙上有一则对联“如裹骇电激风,拔剑漫惊倭胆破;尝携江花边月,登坛笑看海波平”,这位名人的功绩是()A.抗击金兵入侵B.抗击荷兰殖民者C.扫清东南沿海倭寇D.七下西洋,友好交往12.明朝时,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全歼浙江沿海倭寇的地点是()A.台州B.苏州C.泉州D.下州13.2017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正式下水,这承载着中国走向深蓝的美好愿景。早在600年前,中国的古代航海家就已经完成了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这位伟大的航海家是()A.鉴真B.卫温C.郑和D.戚继光14.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取得了辉煌业绩,至今仍被后人称颂。他所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A.平定内乱斗争B.反风统治的农民起义C.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D.反对都走私鸦片的斗争1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面诗句中反映其意义的是()A.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B.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C.长风万里扬国威,亚非牵手情意长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16.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宣扬国威②到西洋去“取宝”③为开辟新航路④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⑤明朝前期国力强盛()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7.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课笔记,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目的时间影响所到地区提高明朝地位和威望;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1405—1433年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到达亚欧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欧洲西海岸A.目的B.时间C.影响D.所到地区18.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不能够印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历史发展线索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B.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南洋经济发展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19.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民间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往来C.使明朝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D.初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20.(2018·湖南岳阳)与郑和下西洋相关史实不相符的是()A.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C.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D.促进了我国与亚欧各国的友好往来二、综合题:21.(2019年湖北黄石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西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3)阅读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的特点。(从时间、规模、技术等方面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2.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结合下图回答:(1)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哪里?沿途经过了哪些大洋?(2)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何变化?(3)你认为你们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倭寇一直闯到徽州、芜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带。他们杀人越货、掳人勒赎或出卖。材料二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倭寇”来自哪个国家?是由什么人组成的?(2)针对材料一中反映的这种情况,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将领到浙江沿海抗倭?(3)材料二表达了这位将领的什么志向?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将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戚继光英雄传.mp4 抗倭英雄戚继光.mp4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原卷版).doc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同步训练(解析版).doc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doc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课件.pptx 视频导入:郑和下西洋.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