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丰台区 东铁匠营第一中学 李海明 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教学设计六个方面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的设置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六、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核心素养为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力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背景教材分析锻炼价值二、教学背景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三年级篮球选修班男生,共24人学生身体素质总体较好,但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对篮球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善于学习,集体荣誉感强三、教学目标的设置模块教学第11次课(二)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目标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的配合要求。提高学生战术配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体能(三)心理品质和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一)认知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配合原则及相关的练习方法(一)教学重点:1.重点:在快攻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2.难点:快攻过程中跑位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反馈法分组练习法模仿法练习法讲解示范法启发诱导合作学习观察法自我评价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教学手段观察模仿合作 检验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资源体育馆教学2块篮球场 25个篮球 1块黑板11根标志杆 1个音箱五、教学过程设计1养成教育阶段——开始部分2复习引入阶段——准备部分3学习体会阶段——基本部分4归纳提高阶段——结束部分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养成教育阶段—— 开始部分(1分钟)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提示学习中安全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设计二复习引入阶段——准备部分(9分钟)球性练习准备活动小组长负责,篮球专项步伐练习第一节:持球拉伸第二节:指尖拨球第三节:持球腰绕环 第四节:原地体前换手运球第五节:抢断球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基本部分(3分钟)专项准备一:四角传球游戏方法 分四组站在球场四个角,⑥持球传给⑤,然后按弧线朝对角跑去过中线后⑤把球在传回⑥,随继⑥在将球传给②,⑥就站在对角等球。以此类推。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直线跑动、传球过高 纠正方法: 1.认真观察,同学间相互提示 2.教师反复提示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基本部分(2分钟)专项准备二:半场二攻一练习方法 三人从底线以8字传球开始,传接球到达半场后,谁将球放在地上,那么该同学为防守人,两位两名同学为进攻,形成半场二攻一的训练模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二攻一持球队员传球时机的判断。 教学难点: 传球的质量。同伴接球后能够很容易完成攻击篮筐。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 —— 基本部分(31分钟)1、积极观察和复习,教师主导巩固动作2、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主体地位。3、提高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 —— 基本部分(13分钟)1.明确新授课的教学要求、积极投入练习 篮球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之防守平行站位战术配合方法): 由守转攻中形成三攻二的进攻模式,进攻队员应保持三角形拉开的纵深队形,两侧队员要略突前,中间队员稍靠后,以扩大攻击面,分散防守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 —— 基本部分(13分钟)2、集体练习 ,重视小组合作重点:在快攻过程中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难点:快攻过程中跑位的合理性五、教学过程设计三学习体会阶段 —— 基本部分(10分钟)3、提高合作意识,培养集体精神(10分钟)运球四线折返跑及打板接龙设置意图 专项体能训练,不仅解决新授课的运动量的问题,同时还兼顾到篮球运动身体素质的需求。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该项运动打好身体基础。五、教学过程设计四归纳提高阶段 —— 结束部分(3-4分钟)1、拉伸放松活动五、教学过程设计四归纳提高阶段 —— 结束部分(3-4分钟)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2、小组间相互评价半场二攻一训练中,进行组间评价达到课课练的教学要求。3、在篮球快攻战术三攻二的教学过程中,明确有效进攻的标准,教师布置小组在课后统计自评信息。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七、教学创新之处1.根据学生的心里需求及年龄特点,教师将收集到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视频在教学之前已通过微信平台做课前的预习铺垫,给学生留下比较直观的印象。帮助同学完成认知目标,并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专项篮球步伐练习过渡到持球的简单球性练习。通过巩固四角传接球以及半场二攻一的练习直接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们接受起来比较顺畅,就像一节节攀爬台阶一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生疏感。七、教学创新之处3.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练习手段丰富新颖,环环相扣运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小组轮换练习法、游戏法等教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及配合方法。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练习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将基础比较好与基础一般的同学结成小组,通过小组的自主学习来达成学习目标。4.本节课练习中,教师通过语言、肢体提示指导练习,及时点评,适时纠正,语言表扬,掌声鼓励帮助学生不断攻克难点,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掌握基本配合,也是本科亮点所在。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