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扎染》教学设计学校 设计者 学 科美术课题扎染课型设计与应用章节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第4课 年级九年级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扎染手工印染工艺发展历史及现代识扎染的特点及用途,学习简单的扎染制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扎染艺术作品,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创设问题、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辨别、创造制作扎染工艺。感受实践过程中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艺术魅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传统民间工艺制作过程,感受扎染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传承与传播我国民间美术。激发学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学习扎染的制作方法,总结扎染的艺术特色。2、教学难点: 扎染纹样的设计。教材分析扎染属于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防与染的技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趣浓郁的扎染美术作品。从而升华为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学情分析对于初中学生,扎染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可能从电视或其他途径听到过或是见到过一些扎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但谈及对民间手工艺的真正了解还是不充分的,通过动手制作扎染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有温度的从指间下面感觉到扎染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色彩感受能力和丰富的手工制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着重引导学生扎染工艺的扎法和染法上面,通过扎染色彩纹样的不同特点、生活用途以及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扎染工艺的了解以及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 教学策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观察—发现—解释—演示—实践—应用”的教学策略。即教学中视频导入,学生观看观察,发现神奇的扎染。创设问题,并通过视频观赏引出并解释传统扎染工艺的历史渊源,再通过古代服装材质颜色等级划分以及扎染在古今花纹样式的不同变化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并总结归纳出扎染常用的4种扎法和2种染法,用这几种方法进行课堂作业创造出风格各异颜色绚丽的扎染作品。教学资源棉布、棉线、麻绳、皮筋、夹子、尖嘴瓶、工业染料、塑料管、水盆、水桶。教学媒体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和活动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播放《扎染密语》视频。问题一:哪位同学知道扎染是怎样做出来的吗?解释扎染:扎染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或在织物上缝纫,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形成富有变化的图案。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扎染的别名以及历史渊源。通过观看视频直接引出课题。发展阶段活动一:出示三款中国古代不同(阶级)颜色的服装图片问题二:如果你生活在中国的古代,下面三款衣服你想穿哪一款,为什么选它?1、古——贵于蓝(靛蓝之美)师总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扎染在中国古代等级分明的社会中负责贵族的美丽,传统扎染工艺中黄色、红色、紫色、蓝色、青色,每一种颜色都是很贵气的,这是普通百姓不能妄想的。唐朝时期扎染的兴盛,到北宋时时期的明令禁止,这项手工印染工艺慢慢不被人关注和使用(注:结合步辇图、捣练图、伏生授经图三幅历史名画一一讲解扎染的历史发展进程)。只有偏远地区的人们将它一代代的传承着。2、今——样于蓝(时尚之美)出示扎染日用品以及扎染与时尚圈接轨图片活动三:出示古代扎染织物残片、现代扎染非物质文化传承者扎染作品图片问题三:1、请同学分别赏析古代与现代扎染花纹,并说出花纹样式的区别。教师补充说明古今花纹样式的寓意。鹿胎缬:鱼子缬:铜钱缬:玛瑙缬:活动四:出示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张仕绅的图片以及他的扎染作品问题四:照片上这位老人是谁?他与我们有怎样的联系?学生欣赏三款不同阶级所穿的衣服,选择一款喜欢的并说出原因。学生1:隋唐时期皇帝的龙袍以黄色(赤黄)为主,由此开始黄色成为皇帝服饰的专用颜色,黄色象征独一无二的太阳,也象征了万人之上的权利。学生2:清朝皇家朝服以蓝色为主,蓝色代表东方,寓意万物升平,低调奢华的彰显自己个性。学生3:古代粗布麻衣没颜色就是一般普通人穿的。男女服装造型颜色花纹三方面的对比分析扎染工艺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欣赏古代扎染织物残片和现代扎染非物质文化传承着的作品,分析二者花纹的样式的特点以及花纹样式的区别,理解扎染花纹的寓意。学生1:古代花纹样式单一学生2:现代扎染花纹样式丰富变化多样学生3:现代扎染色彩绚丽责任:直至今日,真正做到纯手工扎染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都在工业印染,扎染这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而这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张仕绅就被成为最后一位用靛蓝扎染的手艺人。在默默的传承传播着这项传统手工艺。所以,我们通过美术课学习扎染做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通过三件衣服款式以及颜色的分析,学生对扎染中靛蓝染料的认识,并且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通过古今服饰的欣赏,了解扎染在生活中的功能与用处。学生观察总结古今扎染手工印染工艺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赏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现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以及爱传统手工艺的情感。自主探究活动五:研究扎染扎法与染法问题五:怎样扎?(随意扎:分发工具后,学生尝试自主研究扎法)总结:1、扎法 板书解释:扎紧就是为了防止染料染色。四种扎(防)法:折扎 捆扎 夹扎 缝扎问题六:怎样染?(有意染:分发工具后,学生尝试自主研究染法)总结:2、染法 板书解释:染是为了留白,要有意识的设计,色彩的搭配(同类色、对比色),染色的位置的选择。两种染(留白)法:浸染(布) 点染(纸)3、教师示范。学生运用扎染必要工具,采取随意扎有意染这两种意识进行扎染尝试,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总结出自己创造出的尝试扎法。请一位同学上台解释说明扎法要点。请两位同学对前一位同学制作要点进行补充。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在观看教师的师范过程中,总结扎染具体操作中的一些要点,认真观察和总结不同扎法所呈现的花纹样式,并用作品和语言归纳总结。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扎染的扎法与染法,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积极更热情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学习中国传统手工艺。教师详细的示范步骤有利于在示范中解决技能目标,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课堂练习学生实战演练:学生自选扎与染的方法,用所提供的工具自主设计扎染一块毕业文化衫的方案图学生实践。检验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意智慧。展示与评价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欣赏后进行评价,说优点,并且给出能将作品更加完善的建议。通过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品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用一些简单工具制作扎染,相信大家现在已经能感受到扎结、染色、拆线最后打开的那一刻,才能看到它神奇的美,希望大家感受美的同时,力所能及的将这份美传递下去。我们不是专业的扎染手艺人,但是我们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板书设计 扎染 扎法:折扎 捆扎 夹扎 缝扎 染法:浸染(布) 点染(纸)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民间手工艺扎染工艺的神奇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