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知识提纲

资源简介

明清兴替
背景: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1、明朝的建立 时间、人物: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 (今南京)
明朝的统一:1368年秋,明军攻占大都,蒙古残余势力逃往漠北。此后,明军先后
平定西北等地,统一中国。
明朝疆域---明朝为其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影响
废丞相、创内阁
(1)政治上:皇权的加强 设厂卫特务机构
迁都北京
4、明朝兴盛表现 (2)经济上: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巩固统治的措施)

(3)对外关系:对外交往密切(郑和下西洋)
中后期:市镇经济繁荣(赋役制度改革)

原因:统治腐败,赋税负担的增加,土地兼并的恶化,
常年用兵及连年天灾等
5、明朝的衰亡 (2)明末农民起义: 1627年,陕西北部连发旱灾,官吏催逼赋税。
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义,起义的烈火燃遍陕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几百万民众,待续了近二十年。
(3)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后金的崛起:17C初,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脱明独立,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1.清朝的建立 (2)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3)清朝统一全国: 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辽
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清朝初年弊政---抗清斗争不断
①清初的二三十年间,政府推行大规模圈占土地、强制东南沿海居民内迁和威胁逼迫汉人剃发梳辫等弊政,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
②新成立的南明政权,在长江中下游和两广、福建地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③一些明末起义军余部联合南明,共同抗清。
2.清朝初年弊政及(2)抗清斗争的影响:---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清初各族人民的 ①清初各族人民的抗清斗争促使统治者调整野蛮落后的政策,
抗清斗争 制止了社会经济的倒退逆转。
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康乾盛世
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
1、戚继光抗倭(明朝):16世纪中期 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意义: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进一步开发台湾,加速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
3、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取得胜利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加强边疆管理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东南--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康熙),隶属福建省。
----意义: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北部--明长城的修建:有效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和平交往局面。(明朝的民族政策:防御)
西北--新疆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
③清廷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乾隆)
-----设置意义:管理整个新疆地区事务,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
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乾隆)
西南--西藏 册封达赖、班禅(顺治册封五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雍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751年设立噶厦(西藏地方政府),授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的权力。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乾隆)29条,实施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改土归流(意义: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其他措施
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清朝的民族政策:怀柔)
设榷场和茶马贸易
清朝疆域

1、农业技术的进步:精耕细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多熟制的种植制度
一、农业继 2、培育、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
续发展 3、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如棉花等
手工业 1、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的繁荣 棉纺织业的中心: 松江
2、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都超过了前代。
4、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5、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织业出现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时间:明朝中期后
地点: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 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纺织业部门
新的特征:①以生产商品为目的;②采用计时或计件折付酬方式
③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具有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还是封建社会。
三、商业的发展
1、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进入市场,商品经济活跃起来
2、表现: (1)北京、南京等传统的大城市日益繁荣
(2)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和繁荣(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3)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四、对外贸易的活跃
1、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以顺差
*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清朝前期,中国仍然是农耕经济大国,但手工
业、商业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处以顺差,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1、目的: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巩固统治.
2、表现:(1)朱元璋屡兴文字狱
一、文字狱 (2)清朝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残酷)
①原因: 为了树立权威,加强君主专制;
为了防范汉族人民的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
②主要对象:获罪的大多是下层知识分子
3、危害:文字狱制造了恐怖的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编纂《四库全书》(乾隆):大批书籍因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文体特点:答卷必须用八股文。
危害:一方面造成读书人的知识面日益狭隘;
另一方面也导致读书人的心灵创伤。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
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
的忠实奴仆。
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
1、社会背景: (2)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
(3)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一、进步思潮 2、领导阶层: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
口号: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
性质:早期启蒙性质
3、代表人物:(1)李贽: 反对权威、提倡个性解放
(2)黄宗羲: 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主张平等民主。
反对重农抑商,强调工商皆本
1、阶层地位的变迁: 商人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不断提高,阶层界限日趋模糊。
2、传统经济思想受到挑战:“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工商皆本
3、社会风尚的变迁------拜金逐利成为社会风尚
二、世俗社会的变迁 4、世俗文学的变迁
(1)古典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国演义》:罗贯中 最早一部长篇小说
《水浒传》: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吴承恩 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2)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
5、大众娱乐的变迁------戏曲的发展
(1) 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
(2)昆曲——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3)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
6.传统节日: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一.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
1.明朝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发展(经济上)
2.明末进步思潮的传播。
3.对传统科技的继承,对外来先进科技的吸收(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
4.科学家自身能够执著追求,勇于探索
二.成就
作者
领域
书籍
评价
李时珍
“药圣”
医学
《本草纲目》
①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②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③李时珍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
徐光启
农学
《农政全书》
①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农业百科全书
②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数学
《几何原本》
与利玛窦合作翻译
宋应星
科技
(农业、手工业)
《天工开物》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国全面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
地理
《徐霞客游记》
最早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
徐霞客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三. 晚明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四. 晚明科技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5.3.1皇权强化
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增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
2、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分散权力;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清朝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同时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5.3.2近代前夜的封建社会危机
经济危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实行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外交危机: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1、“闭关锁国”含义:长期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闭关锁国的原因
根本原因: 传统的自然经济,其特点是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的买卖(经济);
主要原因:夜郎自大的心态(中国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朝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思想)
直接原因: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政治)
3、闭关锁国的表现过程
(1)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康熙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宁波等四个港口为对外通商口岸,对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有严格限制。
(3)乾隆时期:关闭了其他海港,限定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并只能通过“广州十三行”统一进行商品贸易。
4.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消极影响(主要):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三、社会危机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
2、政治腐败、军队废弛
3、农民起义不断
*中国与同时期西方的对比
西方
中国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
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鼎盛
经济
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
自然经济 手工生产
外交
开辟新航路、进行对外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军事
军舰、火炮、步枪
大刀、长矛、弓箭
思想文化
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诞生近代科学,追求民主与科学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废丞相,六部分理朝政
明 形成内阁制度
政治危机 ----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朝 设立“廷杖”制度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经济危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外交危机:闭关锁国,阻碍发展,导致落后
社会危机凸显:人地矛盾尖锐、政治腐朽黑暗、军队废弛、起义不断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回望“盛世余晖”
(乾隆盛世的表现)
二、透视“盛世阴影”
(乾隆时期的社会问题)
三、从英国使团来华看盛世危机---清朝统治者未能认识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未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而几乎是坐待西方殖民势力日益强大,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是国。
1、时间、人物: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
2、目的: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以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3、对华要求: 开放通商口岸等多项要求
4、乾隆态度:对各项要求逐条加以驳斥,完全拒绝。
5、结果:英国使团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目标,1794年马戛尔尼沮丧地离开了中国。
6、影响:但在访华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从中外对比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留下了独特的资料。
国际 ------中西之间力量对比逐渐发生逆转,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