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塑料【教材分析】《塑料》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四课时,单元内容以总分的逻辑进行编写。先总体认识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然后以学生常见的三种材料(纸、金属、塑料)为例,分别了解和探究它们的各种特性以及用途。从课程标准来看,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具体对应的课标要求有:1.2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6.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塑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比较塑料制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制品,了解塑料的优点;二用多种方法比较羊毛毛线和塑料绳;三认识塑料的最大缺点,了解塑料与环境的关系。【学情分析】塑料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也能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塑料的优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部分,但是对于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性,大多学生处于只是“听人说”的阶段,很少亲身体会,对其为什么会带来危害也是一知半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课教学过程中借助了一些视频短片,希望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真实了解塑料垃圾的危害性,并能够科学的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科学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归纳的思维方式都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练习,所以探究活动要适当的放,尤其是方法类的指导应该以启发为主,避免全权安排,学生照做。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学生需要在思考比较方法的基础之上,比较塑料物品与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概括总结塑料的优点;还需要先思考辨别方法——看一看、模一模、拉一拉、闻一闻、捻一捻,再动手操作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最后通过视频了解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原因在于塑料本身的缺点——不易降解,能够辩证的看待塑料,并在充分了解塑料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行动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塑料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2. 能举例说明塑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科学探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科学态度:1.在对塑料性质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2. 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能提出我们为减少“白色污染”要做哪些具体事情。【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2.能意识到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教学难点】愿意为回收、利用废旧塑料,为保护环境做贡献。【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塑料的危害》《可降解塑料》视频。学生材料:塑料线,羊毛线,塑料尺子,钢尺子,塑料碗,陶瓷碗,塑料袋,纸袋,玻璃片、蜡烛、火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师:(PPT呈现一些塑料玩具)这些玩具大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生:塑料。(板书课题)师:相信我们小时候也经常玩一些塑料玩具,为什么常常用塑料来制作呢?预设:安全、轻、颜色鲜艳等师:除了玩具,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制成的?可以在我们的校园或教室找一找。预设:杯子、盆、桶、碗、袋子、凳子等。师:看来塑料的应用真广泛,那它肯定有什么优点或特点,人们才愿意用它来制造一些物品。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设计意图] 玩具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从玩具作为课题的切入点会比较自然,然后由此联想生活中的其他物品,让学生意识到塑料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之所以普遍想必本身有一些特点,借此与下一个活动自然衔接。探究塑料的优点思考比较方法师:既然我们要探究塑料的优点,拿很多塑料物品可以吗?为什么?预设:不可以,需要将塑料与其他材料的物品比较。师:那我拿塑料杯子和木凳子比较可以吗?为什么?预设:不可以,塑料杯子只能和其他材料的杯子比较。师:所以,我们需要将塑料物品和其他材料的同类物品进行比较,就像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四组物品(PPT呈现)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碗——陶瓷碗第三组:塑料凳——木头凳第四组:塑料袋——纸袋学生分组探究并汇报师:接下来我们小组内一组一组的进行比较,帮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学生领取材料和记录单,凳子以图片形式呈现)学生分组探究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的比较结果?预设:序号比较材料塑料的优点第一组塑料尺-钢尺透明、质量轻、便宜、不会生锈第二组塑料碗-陶瓷碗不容易摔坏、颜色鲜艳、便宜第三组塑料凳-木头凳价格便宜、容易叠加放置、环保、质量轻、防水第四组塑料袋-纸袋便宜、结实、透明、防水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适当的追问,让其能够充分说明塑料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优点。总结材料的优点师:这么一比较塑料的优点真多呀,谁来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都有哪些?预设:质量轻、不易破坏、价格便宜、色彩艳丽、防水、不会生锈。(教师板书)师补充:除了上述优点之外,塑料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不导热、等优点,使得它可以替代其他材料,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实际接触塑料与木头、金属、纸等材料,运用感官比较找出塑料的一些性质,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性质的了解。其次,培养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学会使用统计表对比的方法对材料的性质进行记录。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和塑料绳思考比较方法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两根绳子,谁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预设:一根是毛线,一根是塑料做成的,因为毛线表面有细毛,塑料的表面很光滑。师:他是用看一看的方法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不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预设:拉一拉看看结实程度如何,摸一摸手感如何师:除了看一看、拉一拉之外,我们生活常用的区别方法就是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烟味,然后等到冷却之后捻一捻它们的灰烬。师演示烧一烧的方式及扇闻的闻法:点燃蜡烛,黏住绳子的顶端(绳子不能过短),将绳子的底端放在火焰的上方,等待它燃烧之后,将绳子移开火焰,放在玻璃片上方(防止掉落在桌面上,引燃其他物品),燃烧的过程中,用手将烟味扇置鼻口,然后在闻一闻,禁止将鼻子直接靠近正在燃烧的部位。冷却一段时间之后,再用手捻一捻灰烬,切忌立即用手去捻。最后不要忘了,将蜡烛熄灭。学生分组探究不同师:各小组领取材料,开始组内比较,并填写记录单。学生分组探究并汇报预设:比较项目羊毛毛线塑料绳看一看(表面的样子)有很多细毛没有细毛、阳光下有光泽有很多褶皱摸一摸(手感)柔软、有点儿扎手、光滑拉一拉(结实程度)不结实结实闻一闻(燃烧后的气味)有蛋白质(如头发)烧焦的气味没有蛋白质烧焦的气味捻一捻(灰烬)粉末有硬块[设计意图] 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使用物理方法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发现塑料与羊毛的不同。另外,还通过观察塑料和羊毛的燃烧过程,闻一闻气味、捻一捻灰烬的方法,从化学变化层面上对比塑料和羊毛的不同,拓展了学生鉴别不同材料的方法。 四、塑料与环境的关系1. 了解塑料的缺点及其危害师:我们刚才探究了塑料有非常多的优点,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那它一点危害都没有吗?有哪些?预设:污染环境、焚烧气味刺鼻危害人的健康、危害海洋动物等。观看视频——塑料的危害性,看之前思考一样塑料本身有什么特点,让它产生这么大的危害性。师:你现在明白塑料的最大缺点了吗?预设:不易分解2.了解可降解塑料师:正因为塑料不易分解的特点,导致它给人类和动物还有其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危害。但是随着我们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些可降解塑料,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观看视频——可降解塑料减少塑料污染的生活小措施师:我们现在虽不像科学家那样能发明可降解塑料,但是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塑料物品的使用,你有什么好方法吗?预设:少点外卖、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回收再利用塑料物品、重复使用塑料袋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短片让学生看到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并了解其带来危害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不易降解特性,使学生能够辩证的认识塑料的特性,即有便利的一面又有危害环境的一面,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此外,在了解塑料缺点的基础之上,通过视频了解科技的新发展成果——可降解塑料,另外从自身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渗透环保意识。【板书设计】记录单:探究塑料的优点记录单序号比较材料塑料的优点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碗-陶瓷碗第三组塑料凳-木头凳第四组塑料袋-纸袋辨别羊毛毛线和塑料绳的记录单比较项目羊毛毛线塑料绳看一看(表面的样子)摸一摸(手感)拉一拉(结实程度)闻一闻(燃烧后的气味)捻一捻(灰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