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8(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8(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春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bì pì chuī pò fén
( )让 偏( ) 野( ) 紧( ) ( )烧
fá ɡé zhí xuē chè
军( ) ( )命 ( )行 皮( ) ( )底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8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李鼎铭提出来的。( )
2.“精兵简政”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来的。( )
3.《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星华于1927年4月28日写的。( )
5.《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
6.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需要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 )
7.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名言作者是苏轼。( )
三、填空题。(27分)
1.找出下列对应的反义词。(6分)
轻松 凶恶 焦躁 严峻 温和 慈祥
严厉 耐心 沉重 沉着 冷静 温和
( )—( ) ( )—( ) ( )—( )
( )—( ) ( )—( ) ( )—( )
2.用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 )地回答 ( )的喊叫 ( )的小屋
( )的工作 ( )的眼光 ( )的情绪
3.照样子,正确地搭配下列词语。(5分)
例:(遵守)—制度 
( )—勇气 ( )—成绩 ( )—困难  
( )—缺点 ( )—工作 
4.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和 的高傲风骨。
(2) , 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 。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
5. 写出下列名言警句的意思。(2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句子的意思: .
6.回顾下面的课文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2分)
《匆匆》的开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匆匆》的结尾: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的发现: .
.
四、连线题,将下列名言警句前后部分连起来。(5分)
有意栽花花不发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莫把无时当有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无心插柳柳成荫
常将有日思无日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五、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从片段中找出和它相照应的语句。(2分)
(1)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
(2)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闫振三。
.
2.“我哪能离开呢?”把这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分)
.
3.“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父亲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2分)
.
4.片段中对于“我”的提问,父亲为什么是这种态度,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2分)
.
5.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结合课文,说说有什么作用。(4分)
(1)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
(2)我看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
(二)课外阅读。(8分)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六、习作展示。
题目:我喜欢 .
提示:摄影、书法、绘画、雕塑......这些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写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艺术形式,以及自己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字数450以上。




















































【参考答案】
1、 看拼音写词语。
bì pì chuī pò fén
(避)让 偏(僻) 野(炊) 紧(迫) (焚)烧
fá ɡé zhí xuē chè
军(阀) (革)命 (执)行 皮(靴) (彻)底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李鼎铭提出来的。(× )
2.“精兵简政”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来的。(× )
3.《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
4.《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星华于1927年4月28日写的。(× )
5.《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
6.即兴发言由于时间紧迫,事先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需要快速组织语言,临场发挥。(√ )
7.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
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名言作者是苏轼。(× )
三、填空题。
1.找出下列对应的反义词。
(慈祥)—(凶恶)(耐心)—(焦躁)(严峻)—(温和)
(严厉)—(温和)(沉重)—(轻松)(沉着)—(冷静)
2.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含糊)地回答 (纷乱)的喊叫 (僻静)的小屋
(有益)的工作 (恐怖)的眼光 (饱满)的情绪
3.照样子。正确地搭配下列词语。
(提高)—勇气 (提高)—成绩 (战胜)—困难  
(改正)—缺点 (改进)—工作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5. 写出下列名言警句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句子的意思: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6.回顾下面的课文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匆匆》这篇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手法列出可以复返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后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和前面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宝贵,引发读者的思考。结尾再次提出这一问题,引人深思,首尾呼应。
四、连线题,将下列名言警句前后部分连起来。
有意栽花花不发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莫把无时当有时
树欲静而风不止 ????????无心插柳柳成荫
常将有日思无日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五、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2.我不能离开。
3.父亲的这段话说明了父亲对工作高度负责。
4.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表现了父亲对待工作认真严肃的特点。
5.(1)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大钊面对险境时的从容不迫。
(2)外貌、神态描写,“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父亲在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慈爱。
(二)课外阅读。
1. D
2. D
3. C
4. A
六、习作展示。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