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五章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教案【课程标准】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我国海洋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地协调观: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理背景条件,明确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主体功能区。地理实践力: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例,说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一分钟了解十九大——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频(点击图片观看)导入本课,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导入本课,何为国家战略?我国又有哪些重要的国家战略呢?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区的定义从概念、内涵方面进行阐述。并举例如农耕区为主的地区主要功能是提供农产品,而像重工业为主的辽中南区域则主要功能为提供工业品,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区域主要提供生态产品。那为何要建设主体功能区呢?有何作用?为了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更好地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一个区域的功能有多个,但主体功能是某种。确定主体功能得综合考虑更方面的地理背景,如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活动探究]结合课本图5.8,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是如何体现的 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再结合专项地图详细了解一下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作为下一个知识的过渡活动)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此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引导学生读图再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通过我国地形类型比重图可以发现我国土地山地多,平地少的特点,加之“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可看出人均可利用资源区域差异大,而且较丰富、丰富的面积不大。所以提出我国必须要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自然环境影响了区域开发。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以我国水资源为例,通过“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资源短缺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利用,否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水污染,进而造成水资源更紧缺,甚至导致生物死亡。(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结合“我国生态脆弱性评价”专项图,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中度以上的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而这决定了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应该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率以缓解对环境的压力。(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我国2010年单位面积生产总值分布”可以分析出我国我国经济地区差异明显,需要缩小区域间的差距才能实现有序的发展,整体经济的进步和提高。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背景,那么,我国的主体功能区类型分为哪些呢?(点击视频,看视频了解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特别指出开发是指大规模性的建设。具体的主体功能区所属的地域类型和主体功能分布是什么呢?通过流程图简介一下。后再结合具体的地区加以理解,并分析其未来发展。城镇化地区是优先开发区域,主要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比如我国的珠三角地区,但发展到现在很多方面已接近饱和,需要进行的是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协调发展。城镇化地区也可以是重点开发区域,这种地区开发基础较弱又有一定的基础,开发潜力还很大,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农产品主产区是限制开发区域,尽管适宜开发,但首要任务就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限制开发区域,该地区因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比如我国的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三江平原保护区等。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属于禁止开发区,这类开发区域主要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多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中。[课堂练习]为了更好地区别、理解主体功能区的类型,以两道选择题作为考查,深化理解。1、A.优化开发区原有的环境承载力并不低,只是随着不断开发资源环境会趋于饱和。B.重点开发区具有一定的开发基础,经济并不薄弱,当然,它的发展劲头足。D.禁止开发区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主要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人类活动强度并不大。故选C。2、A.优化开发区域,优化的是产业结构。B.重点开发区域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城镇化初具体系,加快这方面的发展步伐。C.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D.禁止开发区域提供生态、游憩等,是有人类活动的。故选B。通过“中国主题功能区分布示意图”,一目了然我国的各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分布,通过图刚我们也可以看到东部优化开发区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其他地区高,所以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渡段)(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提出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已确立起“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核心是京津冀(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AC%E6%B4%A5%E5%86%80 / 7504899"\t"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AC%E6%B4%A5%E5%86%80%E5%8D%8F%E5%90%8C%E5%8F%91%E5%B1%95 / _blank )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功能(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D%9E%E9%A6%96%E9%83%BD%E5%8A%9F%E8%83%BD / 16766993"\t"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AC%E6%B4%A5%E5%86%80%E5%8D%8F%E5%90%8C%E5%8F%91%E5%B1%95 / _blank )、解决北京(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C%97%E4%BA%AC / 128981"\t"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AC%E6%B4%A5%E5%86%80%E5%8D%8F%E5%90%8C%E5%8F%91%E5%B1%95 / _blank )“大城市病(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5%9F%8E%E5%B8%82%E7%97%85 / 8399875"\t"https: / / baike. / item / %E4%BA%AC%E6%B4%A5%E5%86%80%E5%8D%8F%E5%90%8C%E5%8F%91%E5%B1%95 / _blank )”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长江经济带覆盖面积广,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全国的40%。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我们具体来学习这个国家战略。1、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从以上4方面进行详细地解说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区域具有的优势,这部分较容易理解。刚刚提及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已确立起“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具体是怎样的发展战略,结合发展战略示意图进行分析。2、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通过“全局谋划发展长江经济带”的视频直观了解长江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的必要性。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着力加以解决。(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海陆空、河、管道各方面的建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实现经济的强有力发展。发改委明确提出:推进航道畅通,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黄金水道功能不断提升;推进枢纽互通,上海港洋山四期基本建成,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江苏南京以下区域港口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沪昆高铁贵昆段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运营,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成效明显;推进江海联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上海与浙江共同建设小洋山北侧江海联运码头取得实质进展,江海直达运输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推进关检直通,关检合作“三个一”已全面推广至所有直属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0版上线运行,区域通关一体化成效显著。(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加快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上海、四川等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建设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等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重庆、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区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武汉光谷在光电子产业发展成果明显;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批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初具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取得新进展。长江直接联通海域,从“中国海洋资源”这幅图很直观看出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我国海岸线达1.8万千米,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另一国家发展重要战略。过渡到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内容。(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从我国的海洋国情海域辽阔、气候带多且季风气候显著、资源丰富、海洋灾害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目前海洋环境质量恶化6方面出发,观看“海洋污染”的视频,更加明确我国海洋污染严重,且来源于陆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保证海洋环境不受破坏。得出我国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的结论。维护海洋权益1、什么是海洋权益2、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涉及到几个概念。根据图片进行解释。教师可以板书下图较容易理解。内水,比如上海港、渤海海峡、海南大亚湾等等,属于内水。领海,领海基线外12海里内,注意:海里不等于公里,1海里=1.852公里。专属经济区,领海基线200海里内。毗连区,领海向专属经济区的过渡海域,一般12海里内。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中国作为海洋大国,主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那都不属于一个国家主管的权益范围的海域,是什么呢?3、公海何为公海?一个国家可主张海洋权益范围之外。那公海是不是就是法外之地,犯罪分子在这里就可以逃之夭夭,不用接受法律制裁呢?观看视频《公海能不能抓人》。只是确实会比较麻烦,所以在缉毒警察等追捕犯人时,尽量在本国海洋权益范围内抓捕,以免带来其他麻烦。[活动探究]阅读课本117页,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南海诸岛是我国的一部分。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的回答,后进入下一个内容,再进行全面的补充。4、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通过一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视频更好地理解,加深印象。[活动探究]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承接上一个视频的内容,继续深化理解,积极思考,学会答题。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再展示答案。最后得出重要结论: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课堂练习结合本节课所学,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从开元、历史、地质角度分析,如地理位置上看,从钓鱼岛的位置距离我国台湾是170km,距离我国大陆330km,按200海里内,均属于我国海洋权益范围,即370km内均属于我国范围。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复述的形式进行回忆,回顾本节重要知识。布置作业了解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示:以广东省为例,可以结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进行详细了解。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市;北部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市。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空间。而森林覆盖率高于沿海地区,对区域气候调节、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是限制开发区。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4张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学习目标课程标准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地理背景条件,明确如何因地制宜地建设主体功能区;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分析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学习目标2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例,说明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我国海洋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情境导入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战略,是指为实现某种目标(如政治、军事、经济或国家利益方面的目标)而制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长期行动计划。不同国家对于国家战略的定义各不相同,国家战略就是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是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维护国家安全,达成国家目标。“一分钟了解十九大——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视频(点击图片观看)新知导览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建设主体功能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海洋权益新知讲解新知一:建设主体功能区新知讲解1、主体功能的定义内涵: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例:有的区域的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有的区域是提供工业品;有的区域是提供清洁水源、清新空气等生态产品。概念: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新知讲解【思考】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活动探究【结合课本110页文字及图5.8,思考】分析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是如何体现的 新知讲解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新知讲解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我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新知讲解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新知讲解我国区域开发受到自然资源实际情况的制约。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新知讲解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新知讲解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我国生态脆弱性评价新知讲解2、我国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知讲解我国2010年单位面积生产总值分布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新知讲解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点击视频,了解主体功能区的类型新知讲解主体功能区地域类型主体功能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提供农产品提供生态产品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新知讲解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新知讲解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如兰州---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新知讲解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农产品提供生态产品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新知讲解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生态和游憩产品、精神财富课堂练习根据开发方式的差异,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功能区域。据此完成问题。1、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都面临一定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B.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基础薄弱C.限制开发区域—耕地面积减少较多D.禁止开发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大2、关于不同类型功能区域开发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重点开发区域—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C.限制开发区域—限制农业开发活动D.禁止开发区域—禁止任何人类活动CB新知讲解新知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主体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讲解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新知讲解1、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新知讲解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新知讲解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区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密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新知讲解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新知讲解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的。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新知讲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示意新知讲解2、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新知讲解(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新知讲解(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新知讲解(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新知讲解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新知讲解新知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新知讲解我国的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新知讲解我国的海洋国情(4)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观看“海洋污染”的视频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新知四:维护海洋权益新知讲解1、海洋权益的定义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2、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1海里=1.852公里新知讲解内水是领海基线向内陆一侧都水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领海为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海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况下则为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毗连区为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毗连区的宽度不超过12海里。大陆架的外部界限,若其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应超过350海里。专属经济区是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干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新知讲解3、公海的定义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新知讲解【阅读课本117页,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活动探究4、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1)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城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2)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3)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4)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5)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永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新知讲解【思考】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活动探究三沙市永兴岛①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②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③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着海域划界和岛屿归属的争议。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新知讲解课堂练习【阅读课本117页,结合下图(钓鱼岛的位置)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1)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2)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3)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无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课堂练习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的定义2、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1)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2)重点开发区域----城镇化地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3)限制开发区域①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②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4)禁止开发区域----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地---提供生态和旅憩产品、精神财富课堂总结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课堂总结1、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2、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1)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2)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3)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2、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3、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4、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5、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课堂总结四、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的定义2、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3、公海的定义4、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5、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课堂总结作业布置了解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前各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运用网络等手段,获取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及相关资料。1、找出各类主体功能区及分布。2、就某优化开发区域或重点开发区域,谈谈其经济开发的优势和潜力。3、就某限制开发区域或禁止开发区域,说明这里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的原因。4、综合上述活动的结果,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一分钟了解十九大——国家创新发展战略.m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mp4 主体功能区.mp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5.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案例.ppt 全局谋划发展长江经济带.mp4 公海能不能抓人?.mp4 海洋污染.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