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神奇的基因工程【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在哪些领域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能进行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并制成资料卡。 能设想基因技术新产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并激起创新的意识。 科学知识 1.知道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 2.初步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情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从高新技术(基因工程)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遗传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初步应用“基因”、“基因工程”、“基因重组”、“转基因食品”等科学名词正确描述相对应的事物。 【教学准备】 教师:师生:基因工程技术的利用(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抗虫棉)、转基因食品等方面的资料,转基因食品调查表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到:孟德尔在发现生物的遗传规律后,提出了假说:生物的每个遗传特征都受到某种物质的控制。孟德尔把这种物质叫做“遗传因子”。这种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已经找到了,科学家们称它为基因,大致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DNA。(板书: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 过渡:正是受到基因遗传的控制,自古以来,西红柿的味道就与牛肉截然不同。我们有办法让西红柿结出牛肉味的果实吗? 活动探究新知 师:生物学家通过基因重组改变生物的基因,将其改良成具有人类所需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基因重组就是将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与另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物种的科学技术。这就像我们用不同的积木拼出不同的造型一般。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志,通过重新组装基因来创造新生物的科学技术,仿佛建造房屋、桥梁等工程一样,所以被称为“基因工程”。(板书课题) 学习基因技术的利用 观看课件,了解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和抗虫棉。 出示课件,教师同步讲解: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一旦患上很难治疗,一般是通过早期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我国从1982年开始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生产乙肝疫苗,并从2002年起对儿童实行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普通的棉花是没有抗虫本领的,而自然界很多植物是有抗虫本领的,比如柳树,当柳树发现毛毛虫危害时,就会分泌一种有毒物质,让毛毛虫中毒而死。科学家就利用基因技术,将其他植物的抗虫本领转移到棉花上,培育出了抗虫棉。 学生展示:人类对基因技术的利用 点名学生代表展示自己的资料。(视频展示台) 附:人类对基因技术的利用资料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 教师解释:现在有很多的新生物都是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转基因食品。现代生活中已经出现了多种转基因食品。 (2)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转基因食品。(教师同步解说) 应用领域 技术名称 功能作用 举例 医学 基因克隆 复制器官、无性繁殖 克隆羊:绵羊多利 医学 基因鉴定 亲子鉴定 医学 基因制药 开发研制新药品 生长激素、胰岛素 农业 基因农作物 抗虫、抗病、抗除草剂 玉米、棉花、大豆、油菜 环保 基因微生物 清除石油污染 超级细菌 工业 基因工程酶制剂 改造食品资源、生产添加剂 面包烘烤、面粉加工 学生展示自己调查到的转基因食品。(展示台) 三、讨论拓展延伸 1、学生讨论:你想培育什么奇特的新生物昵?先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或画下来,再与同学们交流。 2、汇报、评价、小结。 3、观看课件,教师同步解说: (1)转黄瓜抗青枯病基因的甜椒和马铃薯,转鱼抗寒基因的蕃茄,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等。 (2)转基因疫苗食品有:香蕉、山芋、芋头 【板书设计】 神奇的基因工程 1. 控制遗传特征的物质——基因。 基因制药:乙肝疫苗、生长激素、胰岛素 基因农作物:抗虫棉、抗除草剂大豆 基因微生物:超级细菌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甜椒、马铃薯、番茄;转基因鱼、牛肉、猪肉;转基因“疫苗食品”【课后反思】 吉鲤 由黄河鲤和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组成的转“全鱼”基因鱼,3个月可长1.2千克 中国 转基因牛 将人的生长激素转移到牛的DNA中,使牛乳中含有这一激素,人喝了能长得更好,还能提高免疫力。 阿根延 转基因猪 将人的生长基因导入猪体,培育出的器官可以移植相应器官衰竭的晚期病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