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高理 李爱华
玻尔的原子模型
物理选修3-5 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本节重点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3.能用玻尔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
4.了解玻尔模型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5.体会新理论建立的一般过程,即“原理论→事实矛盾→新理论→实践检验→修正理论”。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1、汤姆孙提出了怎样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模型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原子模型
核式结构模型
ɑ 粒子散射实验
2、卢瑟福提出了怎样的原子结构模型?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经典理论
轨道变化连续
矛盾
能
量
连
续
变
化
辐
射
频
率
连
续
原子连续光谱
原子线状光谱
如果将经典理论应用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则……
能量减少
电子轨道半径减小
原子
不稳定
原子
稳定
矛盾
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稳定性和光谱分立性?
经典电磁理论?
一、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分析矛盾
核式结构模型有问题?
猜想1
大胆猜想
……
……
猜想n
经典理论在原子领域不适用
猜想2
原子稳定性和光谱分立性有问题?
3、问题在哪里?
尼尔斯.玻尔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爱因斯坦说:
“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家,玻尔具有那么惊人的吸引力,在于他具有大胆和谦逊两种品德难得的结合”.
有人问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科学家来他身边工作时,他说:“因为我不怕在青年面前暴露自已的愚蠢”.
二、玻尔的猜想
创新思考
1、新原子理论必须满足的要求
(1)保留核式结构;
(2)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分立谱线;
(3)不同于经典理论,应表达成假设或原理。
保留已经取得的成功之处,扬弃或改变困惑之处;能解释已知的所有事实。
二、玻尔的猜想
经典理论
玻
尔
猜想
原子结构不稳定
原子结构稳定
电子绕核运动辐射电磁波
电子绕核运动不辐射电磁波
轨道变小
轨道不变
玻尔猜想
2、如何保证原子的稳定性?
二、玻尔的猜想
3、如何得到原子的原子的分立谱线?
经典理论
玻
尔
猜想
核式结构轨道连续
原子连续光谱
能
量
连
续
变
化
辐
射
频
率
连
续
原子线状光谱
玻尔猜想
二、玻尔的猜想——灵感爆发!
玻尔猜想
普朗克
能量子假说 E=nε n=1,2… ε=h?
爱因斯坦
光量子假定
EK = h? - W0
巴尔末
二、玻尔的猜想
经典理论
玻
尔
猜想
核式结构轨道连续
原子连续光谱
轨道量子化
原子线状光谱
能
量
连
续
变
化
辐
射
频
率
连
续
能
量
不连
续
变
化
辐
射
频
率
不连
续
玻尔猜想
3、如何得到原子的原子的分立谱线?
一、轨道量子化——玻尔原子模型假说
玻尔假说
稳定转动
分立的量
子化轨道
基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离核最近)
激发态:其他的能量状态
二、定态假设——玻尔原子模型假说
玻尔假说
状态一
状态二
E1
E2
原子在不同状态下量子化的能量值,用 E 表示
能级
定态
原子中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
目的:解决原子稳定性问题
+
三、跃迁假设——玻尔原子模型假说
玻尔假说
目的:解决光谱的分立性问题
用“跃迁”二字描述原子状态变化有何深意?
低能级 En
高能级 Em
低能级 Ej
发射
吸收
发射
频率条件:
hv
En
Em
三、玻尔的原子模型
玻尔从上述三条假设出发,利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计算出了氢的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和原子系统对应的总能量。(一般取电子离核处无穷远时系统电势能为零,其他状态下的势能值都是负值。)
+
En
n=1
n=2
n=3
n=4
n=5
原子能级
1 、氢原子能级
三、玻尔的原子模型
-3.4
-1.51
-0.85
-0.54
∞
0
激发态
量子数
基态
-13.6
原子能级
1
2
3
4
5
E/ev
n
2 、氢原子能级图
+
En
n=1
n=2
n=3
n=4
n=5
2、成功预言了氢原子的其它谱线
-----------------
1
2
3
4
5
-13.6
-3.4
-1.51
-0.85
-0.54
0
n
E/eV
∞
巴耳末系 可见光
1、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已知谱线
赖曼系 紫外线
帕邢系
布喇开系
普丰德系
红外线
四、玻尔理论的成就
δ
γ
β
α
红外线区
紫外线区
H
H
H
H
656 (nm)
486
434
410
四、玻尔理论的成就
实验检验
弗兰克
赫 兹
除了能作出正确的预言,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至少要接受两种以上独立的实验方法检验。
原子能量量子化
3、弗兰克-赫兹实验检验
五、玻尔理论的局限性与意义
我的理论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地修正
----玻尔 诺贝尔获奖感言
局限性
1、玻尔原子模型局限性
解释除了氢原子以外的原子光谱很困难,保留了过多的经典概念,
局限
性
五、玻尔理论的局限性与意义
意义
第一个将量子化概念用到了原子结构中,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微观物理学的大门
2、玻尔理论的意义
五、玻尔理论的局限性与意义
局限性
3、原子模型进化史
卢瑟福原子模型
近代原子模型
汤姆孙原子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
+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学
科
规
律
发现问题
实验分析
提出假说
发
展
接受检验
不断修正
建立
新理论
请查阅资料了解:
继玻尔之后人们是如何探索原子结构的?
课后拓展:
兴趣拓展
重点一:
熟练画氢原子能级图
E
1
13.6
eV
E
n
E
1
n
2
记住关键数据和公式
重点二:
掌握能级跃迁概念及谱线计算方法
小结——敲黑板,划重点啦!
课堂小结
E
n
E
2
E
1
-13.6
E
3
E
4
E
5
基态
电离态
第一激发态
主量子数
能量
巴耳末系末态
赖曼系末态
第二激发态
第三激发态
6
5
4
3
2
1
(eV)
∞
h
10
34
6.63
J
s
(
(
v
h
E
初
E
末
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上,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动能变大,电势能变大,系统总能量变大
B .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小,系统总能量变小
C .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系统总能量不变
D .电子的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系统总能量变大
D
解决问题1:原子能级和电子能量变化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用能量为 12.75eV 的光子去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 )
A.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4 的激发态上去
B.氢原子能从基态跃迁到 n=3 的激发态上去
C.氢原子最多能发射3种波长不同的光
D.氢原子最多能发射6种波长不同的光
解决问题2:辐射光子种类
A D
1
2
3
4
5
∞
n
量子数
-13.6
-3.4
-1.51
-0.85
-0.54
0
E /eV
(多选)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
A .用 10.2 eV 的光子照射
B .用 11eV 的光子照射
C .用 14eV 的光子照射
D .用 11eV 的电子碰撞
ACD
1
2
3
4
5
∞
n
量子数
-13.6
-3.4
-1.51
-0.85
-0.54
0
E /eV
解决问题3:跃迁条件、电离条件与碰撞激发
思考:为什么炽热的固体和液体能发出连续谱?
(多选) 如图为 μ 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 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 n=2 能级的 μ 氢原子,μ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v1、 v2 、 v3、 v4 、 v5和v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 E 等于 ( )
A.h( v1 + v2 )
B.h( v5 + v6)
C.h v3
D.h v4
-2529.6
-632.4
-281.1
-158.1
-101.2
0
1
2
3
4
5
∞
n
E/eV
解决问题4:频率计算
辐射光子有6种,n=2 吸能后跃迁到n=4能级.按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4到3,3到2,4到2,2到1,3到1,4到1.所以能量E与hν3相等,也等于h(v1+v2),故AC正确.
A C
v1
v2
v3
v4
v5
v6
玻尔
海森伯
德布罗意
爱因斯坦
洛仑兹
居里夫人
普朗克
康普顿
泡利
薛定谔
维夏菲尔特
福勒
布里渊
玻恩
威尔逊
理查德森
古耶
朗之万
狄拉克
顿德尔
赫尔岑
克莱默斯
布拉格
朗梅尔
德拜
库德森
皮卡德
亨利奥特
艾伦费斯特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