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 历史专题练习三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考 历史专题练习三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社会·法治》学科素养专题练习:《历史与社会》(三)
班级 姓名 学号
1.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若你是其中一员,穿越到唐朝,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鉴真准备出海 ②很多贵族在打马球
③集市上有大量玉米出售 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政治体制的变革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了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据此回答3—4题。
3.“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意思是指( )
①中国的市场从此被打开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④中国近代史开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开启中国政治领域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下列有关“二战”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爆发的标志:日本偷袭珍珠港 B.转折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
C.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D.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
6.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

图1 张骞通西域 图2 鉴真东渡 图3玄奘西行 图4郑和下西洋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7.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8.(10 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材料: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年代尺(部分)


(1)根据上面“年代尺”提供的信息,写出 A、B 两空关键词。(2分)




(2)中华民族复兴须坚定中国道路。请指出“推翻帝制”和“伟大转折”各自探索了什么道路?(2分)后者道路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上述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试举两例概述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做出的伟大贡献。(4分)














《社会·法治》学科素养专题练习:《历史与社会》(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1.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推恩之策 B.推行儒学教育 C.统一铸造货币  D.建立刺史制度
2.按唐制,中男不服兵役,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兵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兵部
3. 下图是儒家思想认可程度示意图,其中导致乙处达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百家争鸣,思潮涌现 B.民族融合,交流互通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皇权独尊,专制统治
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明确指出战争产生后果
C.肯定中国抗英的正义性 D.正确分析鸦片战争原因
5.“如果我的名字将载入史册的话,那么重要的就在于这个法令,我的灵魂都寄托在它里面了。”这句话出自林肯发表的哪一文献中?(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6. 战争与条约经常会相伴相生,下列条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雅尔塔协定》 ③《慕尼黑协定》 ④《开罗宣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7.下列属于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点是( )
①都是由地主阶级所领导 ②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③都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④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2分)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东方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输给了西方,西方世界优势形成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和其他航海家的发现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帮助欧洲人找到富饶的中国。为什么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会认为中国是富饶的国度呢?……拜哥伦布所赐,欧洲人终于找到了财富。 ——摘编自[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1)结合所学回答,哥伦布时代的欧洲人怎么知道当时“中国是富饶的国度”?(2分)



材料二:孟德斯鸠指出:不但三个权力不应该结合在一起,就是两个权力也不应该集中在一个机构中。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当启蒙思想四处传播而大革命又即将爆发时,“君权神授”的理论已经动摇了,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它。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史近代史.上卷》等改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三:英国是一个岛国,新航路开辟后,处在世界商业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国的经济,让它向工业经济发展。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工业革命是人的创造力的焕发,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等改编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理由。(4分)





(4)运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响,简述“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4分)







专题练习三参考答案

AACCDDB
8.(10分)
(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开天辟地(2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或这点阶级民主革命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因为它适合中国国情(2分)。
(3)领导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领导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
(4分,说明:只写具体某一战役不给分。)





专题练习四参考答案

AACABCC
8.(1)《马可·波罗行纪》有关中国的描述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2分)
(2)反对专制制度,主张“三权分立”。(2分)
(3)①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易于开辟世界市场,刺激经济向工业发展。(2分)
②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2分)
(4)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方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③欧美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④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