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背景分析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本课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对于植物的外部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学生喜欢画画,但是用图画的方式描述和记录事物,即科学绘画还是第一次,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科学绘画是记录观察结果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要求我们首先仔细地观察事物,然后尽可能准确地把看到的画下来。它比平时的画画要更多地关注细节。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支持,但不能要求太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3.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认识植物的根、茎、叶。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评价任务1.能仔细观察植物并简单描述在哪里见过这种植物。2.通过观察植物的茎和叶,说出植物的主要特征。3.通过细心观察,画出一棵植物。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植物、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怎样观察一棵植物?教师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但不可以用嘴巴去尝试味道。还应对观察顺序进行指导,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二、探索:在大自然中,你在哪里见过这种植物?教师选择教科书上的菊花,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棵植物。1.教师出示一盆菊花,问问“谁认识它?”在菊花没有开放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可能并不认识它。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猜一猜,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2.在学生猜不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菊花开花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盛开的菊花再次猜测植物的名称。(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许多菊花的生长地点,体现出菊花分布的广泛与它的生长环境。)三、探索:它是什么样的?教师将菊花放在讲台上让全班学生共同观察。组织学生观察菊花,指认出茎、叶等器官,用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泥土中还有根。1.让学生用科学词汇来描述根、茎、叶结构。2、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根茎叶的颜色、形状、软硬、气味等信息,让观察的内容更丰富,观察的活动更富有趣味。四、探索:观察它的茎和叶。引导学生从观察整棵菊花到观察它的茎和叶,经历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转换。1.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盆菊花。2.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一边交流,“你观察到的茎和叶是什么样的?”(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五、探索:画画这棵植物。1.整体观察完一棵菊花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一棵菊花”这个活动。2.教师重点指导画菊花的步骤,教师适当演示,先画地面,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让学生修改活动手册中自己画的菊花,鼓励学生将茎画得更像一点、叶画得更像一点。六、研讨:说说你观察的植物。画完请学生说一说,“你画的菊花是什么样的?”菊花的叶比较难画,在整体观察时需要提醒学生对形状、大小和位置加以注意。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展示、交流第1课种植了一个星期的小植物的记录表,提醒学生继续照顾和观察自己种的植物。七、拓展:观察一棵树,说说你的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菊花的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观察一棵大树。树干、树冠、树根。教师再进一步引导:1.树有多大,有多高?(和谁去比一比)2.茎有多粗(抱一抱)?叶是什么样的(和菊花的比一比)? 3.大树上还有小动物,你能找到吗?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画一画观察的这棵树。如果课堂时间宽裕,教师可以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的大树。 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