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2.4 空气的热胀冷缩课时1年级五学科科学单元2授课人节数总第1节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一定的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4、对日常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现象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的方法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气球、水杯、小塑料瓶、瘪乒乓球、热水、冷水、常温水等。?教师材料:熟鸡蛋、水槽、锥形瓶、烧杯、瘪乒乓球、若干气球、水杯、塑料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1、下面请同学们免费欣赏一个神奇的魔术。(桌面上有个饮料瓶和剥好的熟鸡蛋,大家请看,现在无论我怎么用力鸡蛋都进不去瓶子里。请注意,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先望塑料瓶里倒点热水,再倒出去,之后迅速将熟鸡蛋放在瓶口,不一会儿会发现鸡蛋自己进入到了瓶中。)2、提问:这个魔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呢,谁能揭晓?(学生讨论、汇报;可能孩子们不太懂,但是鉴于内容上的承续性,根据前几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都会说是和“热胀冷缩”有关的词语)二、自主探究1、总结:同学们刚刚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词语——热胀冷缩,这个词我们之前在哪里学过?(板书课题)(学生回答,教师予以点评、补充) 之前我们学过水、醋等多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铁等多数金属也此性质。所以大家都推测魔术的奥秘可能就是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问题——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究竟原因是否如此,你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吗?(学生回答)2、设疑:看来大家真是信心满满,设计实验之前老师先考考你们——既然我们要探究空气的性质,我们如何从充满空气的四周取出一部分呢?(找同学上台演示——分别用塑料袋和无盖的塑料瓶装空气;鉴于之前学习过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学生们会利用知识的迁移将气球皮套在塑料瓶上)3、追问:空气是装满了,可是它是无色无味的,就拿我手中的这个“塑料瓶”来说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呢?(小组交流、讨论)4、学生汇报、总结:如果瓶内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透过气球皮的变化来观察。5、请各小组讨论你们的设计方案。 研究的问题我的推测所需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6、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教师予以补充说明) 要求: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规定实验时间 将气球在常温、热水、冷水中的状态画下来 填写实验结果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演示实验()并总结(板书:受热 体积胀大 ; 受冷 体积缩小)。8、(出示比较图)提问:与水相比,在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时气球皮的胀缩程度有什么区别?这说明了什么?追问:空气为什么会热胀冷缩呢??(学生思考)9、游戏:可能同学们心中自己的猜想,大家不用着急确认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来亲自体会下热胀冷缩。(学生活动——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10、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假说:?(对空气微粒运动的本质提出自己的假说:温度升高后,空气微粒运动速度加快,微粒间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温度降低后,空气微粒运动速度减慢,微粒间距离变小,物体就缩小。)?11、揭秘魔术:现在你能说出一开始魔术的秘密了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大气压强知识)你可以再利用今天的知识将鸡蛋取出来吗?(学生操作) 三、拓展延伸1、设问:一个问题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昨天打球时不小心把球打坏了,还有办法复原吗?(出示瘪了的乒乓球图片;学生回答)?2、生活常识大练兵:夏季车轮胎里的气为何不用充满?四、动手做一做:结合今天的知识做本周的实验练兵:现在你有一个吸管,在不用嘴吹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水里有气泡产生?作业设计板书设计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问题——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有受热 体积胀大 受冷 体积缩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