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教案(3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5.2《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教案(3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5.2 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习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错误倾向是什么?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七个历史性
经典瞬间,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展现了普通老百姓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事。这部影
脱胎于生活,着眼于实际,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感动。
为了捕捉最真实的场景,导演徐峥多次去上海弄堂考察场地,最终将80年代的
上海弄堂的年代感拍的淋漓尽致;为了了解人物,葛优每天都跑到街上观察司机的
表现;为了拍好原子弹爆炸成功,导演张一白在前期的调研过程中做了很多功课;
作为升旗手的杜江,专门去训练基地接受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并邀请原型人物朱涛指
导… …

一、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它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决定 (源泉、动力)
反作用
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
用创新性的研究为
世界带来了迄今最重要
的抗疟疾药——青蒿素,
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受益于此,数百万疟疾
患者重获生机。
思考: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

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肘后备急方》给了她灵感和启发。《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其中记述的“绞汁”法不同于传统中药的“水煎”法。她由此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会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低沸点溶剂,并且经过现代医学技术的提纯,最终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①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是什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怎样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二、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中国版杂技舞剧《天鹅湖》
9

——“最美的杂技,最险的芭蕾”
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怎么办?
(1)是什么?
①是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为什么?
文化多样性
二、基本途径: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一味固守传统文化,
拒绝接受新文化
D.一味推崇民族文化,
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A.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根本否定民族文化
B.一味推崇当代文化,
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5、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6、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3

1、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听到的是流行歌曲的韵律,看到的却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借助Flash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相声、戏曲等传统文艺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这些传统文艺的“漂亮转身”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C .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①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③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④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精日”分子迷恋日本流行文化,盲目崇拜日本,贬低中华民族,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颠倒黑白,美化日本侵华战争,对青少年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这要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

A.守旧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
C.历史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
B
1、热衷于过洋节,对自己国家的节日不屑一顾。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予以抛弃。


3、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应禁止使用。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文化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高二 张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克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理解。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了解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了解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投身社会实践,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展示《我和我的祖国》材料
提问:从《我和我的祖国》制作的过程中说明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上节课所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文化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基本途径呢?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播放视频《屠呦呦的本草情缘》
多媒体展示资料:
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阅读材料之后教师接着提问:
1.屠呦呦是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与我国的传统中医之间有何关系?
2.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屠呦呦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但是没有固守传统医学记载的方法,而是批判的继承了传统中医药典籍。从而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古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通过学生熟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例子理解知识,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播放中国杂技《天鹅湖》片断,探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2、结合这一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外)
分析如下: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设问: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同桌两人为一小组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要想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高二 张 成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文化创新的途径》,本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2单元第5课的第2框的内容,以下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2.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2.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难点】
克服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如何理解。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展示《我和我的祖国》等图片。
提问:从《我和我的祖国》制作过程中说明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用这些学生平时能接触到的舞蹈民歌节目进行导入,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情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结合上节课所学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过渡: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在此基础上,要想实现文化创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基本途径呢?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结合上节课的知识思考问题,不仅能够巩固上节课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确立教材的前后联系,梳理教材的整体框架,能够更好地理解具体现实与抽象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播放视频《屠呦呦的本草情缘》
多媒体展示资料:
在20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已经失效。1969年,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的身份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此前,国内其他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她首先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了一个64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的草药《抗疟单验访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均无好的效果。随后她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1973年经临床研究,证实具有满意疗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5日,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医药宝库再次举世瞩目。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学生阅读材料之后教师接着提问:
1.屠呦呦是在抗疟药物研究中取得重大新成果与我国的传统中医之间有何关系?
2.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屠呦呦从我国传统文化中获得灵感,但是没有固守传统医学记载的方法,而是批判的继承了传统中医药典籍。从而得出: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古今)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得出: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通过学生熟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例子理解知识,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够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播放中国杂技《天鹅湖》片断,探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2、结合这一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芭蕾《天鹅湖》和中国杂技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从两者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来分析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比较通俗易懂。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外)
分析如下:
(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同一个案例中理解知识,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设问: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学生同桌两人为一小组探究,发表意见。
教师总结:要想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想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就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多媒体展示:结合P55“对待外来文化的三种态度”
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分组合作探究,然后发表意见。
分析:观点一犯了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二犯了封闭主义、守旧主义的错误,只有观点三才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那种固守本民族文化,拒绝接受其他文化的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都是我们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需要反对的。
教师设置疑问:通过刚才所学知识,我们怎么才能实现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呢?
学生结合书本探究、发表意见。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前面对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