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课 题 第五课第2课时 新时代的劳动者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和理解就业的意义,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证思维能力;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教学难点是就业是民生之本。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导学案》第五课第2课时;2.不同劳动者劳动的图片。 学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通读课文,把握关键词或理出知识框架。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预习案部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港珠澳大桥通车 引导学生思考:港珠澳大桥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祖国的强大和支持,更离不开每天奋斗在一线的建设者们。引入新课内容:新时代的劳动者。 让学生体会劳动的重要性及意义劳动的意义 请找出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及身边劳动者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1、劳动的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要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任何劳动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使学生形成劳动光荣的理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就业的意义 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父子兵”“兄弟连”“夫妻档”,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肩挑起一个个家庭的担子,他们的工作对于他们自己和家庭及社会有什么意义? 2、就业的意义 对个人:就业使劳动者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业是民生之本。 体验践行:走进生活,调查身边的人为什么要就业,并以“我为就业做准备”为题记录调查体会。 引导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以及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探究思考就业的意义;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应当如何为将来职业生涯做准备。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何飞翔有什么样的就业观?对于我们未来就业有什么启示?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材料: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该如何破解就业难题?让人民生活更有幸福感。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党和政府: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 企业:①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 劳动者:①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②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③发扬创业精神,增强自主创业能力。 体会我国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在了解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便将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何志军们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内容: 1、为什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了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具体权利。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从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公司对待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的企业文化中,我们该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党和政府:①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2、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国家各项政策,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就业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保证;就业中:自觉履行劳动义务——前提基础;受侵害: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途径—— 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培养学生维护权利的实际能力。 课堂总结 劳动光荣——就业重要——正确择业——依法维权板书设计 劳动与就业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课后巩固 完成导学案【课后巩固检测案】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定情景,通过环环设问,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于本课知识容量较大,因此要注意把控好时间,优化课堂的教学环节,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