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耐久跑能力的几点思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提高耐久跑能力的几点思考

资源简介

关于提高耐久跑能力的几点思考
作者:西安电子科大附中 茅云峰 电话:8201594
中长跑训练又累又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如何上好中长跑课,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与习惯,为其终生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个教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应注意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上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毅力的品质。在锻炼中,要勇于磨练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注意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毅力,把“老师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明白“耐久跑”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耐久力,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形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在心理素质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顽强拚搏的信念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学生课下锻炼的机会很少,有计划、系统的安排锻炼就更少。耐力素质不高,更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下降。而且把提高耐力素质的任务又全部交给课堂,课上又仅凭三、四个学时的锻炼,要提高学生的耐力是很困难的。要知道,耐久力素质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它必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而且锻炼见效慢,下降却很快,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具有巩固性的锻炼,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课时的安排或课外体育活动中,必须增强练习的份量,甚至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耐久力的锻炼。具体的组织方法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一般在课结束前10分钟左右,进行5~7分钟提高耐力素质的练习。那么增加多少课时为宜呢?这就需要统筹安排,每个学期可进行三~四个周期,以“发展一般耐力、发展速度耐力、全程测验”这三个循环内容为一个周期;每进行完一个周期,测验要求就提高一些,提高的程度因人而已。
3.手段多样,激发兴趣。
由于耐力素质是体育基本素质之一,并与许多体育项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其它运动项目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如果耐力素质不够,进行其它项目学习时就不会保持长久和足够的练习量。在课的开始要重视准备活动,只有准备活动做充分,且有一定的强度,使心肺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基础值”高,才能使身体充分适应大强度的耐久力训练,充分克服因“极点”提早出现而产生的不适感。在全身关节、肌肉、韧带充分伸展活动后,做力量、速度等辅助练习,使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的训练巧妙地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做一定强度和数量的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等跑的专门练习;快速挺举中小重量的杠铃、哑铃等;负重蹲跳;以及仰卧起坐、肋木举腿;立定跳远、多级跳、纵跳,发展上下肢及腰部肌肉力量的辅助练习,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很有益处。同时使心肺功能提高到耐久跑的需要,而且比单纯练习耐力效果好。切记:采用辅助练习要合理地安排练习的数量、强度、重复的次数及休息间歇时间,做到既要有足够的量又不能超强度,如果过量,学生感觉太累,势必影响主题的训练,难以调动和发挥充足的劲头练耐久力了。
4.讲究方法,注意技巧。
呼吸方法的不正确,对耐久力的提高影响很大,由于青少年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尚未完全成熟,在中长跑中很容易出现呼吸与步频不协调现象,即课堂上常出现的"岔气",这样保持长时间活动的能力就会下降,对心肺功能的增强也没有益处。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采用鼻嘴吸气,嘴呼气,增加呼吸深度,才能增大吸气量,保持平稳一致的运动节奏,采用两步一吸两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使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协调地配合。
5.化难为易,从量变到质变。
大跑道上的跑圈,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单调、枯燥、厌烦的情绪,破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可采用一些其它练习方法。如:在保持或减轻阻力,增加练习次数和延长练习时间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发展肌肉耐力的良好效果。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的训练手段,内容的巧妙搭配,环境和条件的变换等都会消除单调、枯燥的情绪,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但是要注意:阻力小、时间长、重复次数多是发展肌肉耐力的途径;先练上肢,后练下肢,不能搭错;先练速度,后练耐力,更不能颠倒。游戏式、对抗式、竞赛式,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认真选择,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由于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所任课年级的学生的长跑成绩进步很快,长跑达标率由刚入校时的不到30%达到了初中毕业时的近90%,体育中考成绩优异。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反映“学生体质增强了,平时生病也少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有不足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