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知道其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3.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自学知新】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 北极圈的纬度是________。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 阅读课本13页,在地球光照图上,找出A.B.C.D四地的位置,根据四地的位置,并结合四地的昼夜景观示意图,分析四地分别处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探究提升】1.当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洒满阳光的时候,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同学们,这种现象可信吗?说说你的理由。2.当地球的自转方向改变时,日月星辰该如何升落?【当堂检测】1.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2.北京的小朋友上学通常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要早,这是由于( )。A.地球公转造成两地季节的差 B. 地形不同造成两地气候不同 C. 地球自转造成两地时间的差异 D.北京的小朋友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勤奋3.假设地球不自转,则( )。A.全球各地都是白天 B.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C.同一地方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D.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4.下列四个城市最后看到日落的是( )A.云南大理 B.广西桂林 C.台湾台北 D.福建厦门5.请同学们自己绘制一副昼夜半球图,并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注意方法和要领)【我的收获】《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 【学习目标】1.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知道其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2. 记住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及四季的形成。3.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并用图说明五带的界线和各自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质疑点评【自学知新】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地球的公转产生了________现象。地球在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_______度的倾角,而且它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_________附近。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的节气是________,此时,______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___________,它是_____带和________带的分界线。6. 填空: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围绕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探究提升】1.填表格日期阳光直射的地点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堂检测】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2)当地球公转到A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此时北半球日期为_____,这一天叫做_____。(3)当地球公转到C点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此时北半球日期为_____,这一天叫做_____。2.每年12月22日前后阳光直射(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40°N3.夏至日,南极圈出现的现象是( )。A.极夜现象 B. 极昼现象 C.昼夜平分 D. 昼短夜长4.回归线是( )。A.阳光直射与斜射地区的分界线 B.热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C.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5.北极附近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全天不落,但气温仍然很低的原因是( )。A.植被很少,被冰雪覆盖 B.太阳距离北极附近十分遥远 C.北极附近被北冰洋包围 D.阳光斜射得很厉害,地面得到的太阳热能很少6.当太阳直射23.5°N时,我们学校正处于(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7.根据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下面四个地区有阳光直射的地区是( )A.热带 B.北寒带 C.南寒带 D.北温带8.有关春分日时,我国各地学校昼夜情况是( )。A.我国各地所有学校昼夜等长 B.南方比北方学校所在地昼长C.东部学校比西部学校所在地昼长 D.只有位于同纬度的学校昼夜等长9.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位于( )。A.回归线上 B.赤道上 C.极圈上 D.本初子午线上【我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晋教版地理七上学案:1.2感受地球运动(第1课时) 无答案.doc 晋教版地理七上学案:1.2感受地球运动(第2课时) 无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