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43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43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课件43张PPT。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谛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谛导入新课2020年3月,北京警方通报澳籍华人女子拒隔离外出跑步:已注销居留许可 限期离境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 这位女子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仍然要行使跑步的自由,对此你怎么看?
2 以澳籍华人自居就想回国后不遵守中国的法律,对此你怎么看?
3 注销居留许可、 限期离境、拜耳开除,这位女子的行为是在保护自己的自由吗?探究新知无法治不自由 图片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看图片 听音乐 小组探究 结合图片和歌词,谈谈你们小组对“人类向往自由”的认识。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课堂探究:风筝与线的关系 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已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晃晃,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没有限制的“自由”有限制的自由? 离开限制的自由 政治自由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情境: 人们通过论坛、新闻评论、博客、微博等渠道,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 温故知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如此自由? 散布网络谣言 警方依法查处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上述视频与“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是否相违背?涉及网络言论的相关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侵权责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4.《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5.《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结合视频内容及上述法律法规,简要谈谈你对“自由与法治”的认识。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课堂探究:运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解释下列情形法眼看平等七嘴八舌话“平等”:
根据以往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平等”的理解。曾经我们对“平等”的认识:
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为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意义:平等待人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带来温暖;
要求:尊重他人;反对凌弱欺生;一视同仁。
不平等! 法眼中的“平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认识。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认识。看世界:国际社会对平等原则的追求 合作与探究:
“圆形会桌在国际会议中已经成为标配”,这说明了什么?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读文明理: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
在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农民、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 今夕女性地位对比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义务依照本法的规定服兵役。有严重生理缺陷或者严重残疾不适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得服兵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三条规定 民法总则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精彩影视剧回放:违法犯罪者,一律得到法律的惩处 大风厂工人、大风厂厂长、检察院检察长、山水集团董事长、公安部长、政法委书记、省委书记……任何人只要触犯了宪法和法律,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
该视频中相关人物的最终下场,说明了什么?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抗疫补助,岂能按“官职大小”发放?
新华社西安2020年3月4日电记者从陕西省安康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针对网络反映安康市中心医院一份补助公示中存在“医院领导抗疫补助远超一线员工”的问题,安康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核查组,依法依规展开核查。
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1 一居民在小区遛狗,草坪上留下狗的粪便,引来居民的不满。面对他人劝说,这位居民说:“养狗遛狗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对此你的认识是(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
③社会规则需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④权利如果受到限制,就无法充分行使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C 2 2020年1月17日,一则“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博文登上热搜榜,“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引发众怒。故宫的管理维护有相关制度和规则,一些人竟然可以在闭馆日堂而皇之地驱车游览,如此任性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故宫的地砖岂能被特权碾压
②“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不容侵犯
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随意“撒欢儿”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3 观察漫画《“任性”》,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请结合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谈谈你对自由和法治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
乘客要求在非站点下车,遭到拒绝后去抢夺司机手中的方向盘,扰乱交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构成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了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治限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保障了自由的实现,法治保证了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无法治不自由。公民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超越了法律,也就失去了自由。课堂小结自由平等 的真谛 自由受必要的限制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无法治不自由 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 法律的角度上,对平等的认识 法眼看平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课题
自由平等的真谛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由平等意识,崇尚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正当行使权利的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能力目标:增强自由、平等意识,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培养学生对自由、平等概念的理解,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来源:学科
知识目标:了解自由的内涵,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内涵。
重点
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难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 2020年3月,北京警方通报澳籍华人女子拒隔离外出跑步:已注销居留许可 限期离境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 这位女子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仍然要享有跑步的自由,对此你怎么看?
2 自以为是澳籍华人就想回国后不遵守中国的法律,对此你怎么看?
3注销居留许可、 限期离境、拜尔开除,这位女子的行为是在保护自己的自由吗?
教师总结、点拨学生的回答情况,简要阐述,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针对课件提到的三个问题,参与课堂交流与分享活动。
引用社会热点,导入新课,学生更易接受。
澳籍女子只意识到了跑步的自由,没有接受中国法律的约束,最终的“注销拘留许可限期离境”实则是失去了自由;以澳籍自居不遵守中国的法律,违反了平等原则。
探究新知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展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第一感觉
听音乐 看图片,小组探究对自由的认识。
教师总结: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的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的生活。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自由概念的确定。
课堂探究:风筝与线的关系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教师总结: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并结合两幅交通秩序的相关图片,进行讲解。
课件展示澳籍女子跑步及对她的后续结果,夯实知识。
课件展示情境及我国法律对公民政治自由的相关规定。
课件展示视频:网络谣言,如此行使言论自由?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上述视频与“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是否相违背?
课堂补充涉及网络言论的相关法规,教师总结: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教师继续抛出问题:
结合视频内容及上述法律法规,简要谈谈你对“自由与法治”的认识。
教师总结: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课件展示两则热点图片,运用“自由与法治的关系”解释下列情形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往所学,谈谈对“平等”的认识:
根据以往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平等”的理解。
课件展示曾经学生对平等的认识和看法:
曾经我们对“平等”的认识:
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为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意义:平等待人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带来温暖;
要求:尊重他人;反对凌弱欺生;一视同仁。
教师展现法律眼中的平等
法眼中的“平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课件展示图片: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认识。
结合下列图片,谈谈你对“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总结和指导。
课件播放视频:看世界:国际社会对平等原则的追求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圆形会桌在国际会议中已经成为标配”,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课件展示文本材料:
读文明理: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与十二届相比,妇女代表742名,占代表总数的24.90%,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占代表总数的15.70%,提高了2.28个百分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11名,占代表总数的33.93%,降低了0.95个百分点。
课件展示今夕女性地位对比的两幅图片。
教师总结: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职务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都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课件展示我国兵役法、民法总则、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课件展示视频:违法犯罪者,一律得到法律的惩处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大风厂工人、大风厂厂长、检察院检察长、山水集团董事长、公安部长、政法委书记、省委书记……任何人只要触犯了宪法和法律,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
该视频中相关人物的最终下场,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课件展示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
抗疫补助,岂能按“官职大小”发放?
新华社西安2020年3月4日电记者从陕西省安康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了解到,针对网络反映安康市中心医院一份补助公示中存在“医院领导抗疫补助远超一线员工”的问题,安康市纪委监委迅速成立核查组,依法依规展开核查。
结合本节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看图片,探究问题。
小组探究:谈谈你们小组对“人类向往自由”的认识。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回忆第二单元所学,结合视频,分析问题。
结合上述所学,总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活学活用
根据以往所学,谈谈对“平等”的认识:
结合图片,谈谈对平等两个方面含义的理解。
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读文明理,思考问题:
在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农民、妇女的社会地位如何?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运用刚刚学到的关于平等的知识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
雄鹰与骏马,彰显对自由的渴望,引导学生认识自由是人类的追求。
音乐《自由的飞翔》烘托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由的重要性。
风筝总想挣脱线的束缚,线代表着必要的限制。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自由是受到必要限制的。
热点话题,重点强调“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加深认识。
结合第二单元学到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温故知新,重新认识自由。
结合真实案例及相关法律规定,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
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分析生活,提升能力目标
以往对平等的认识,仅仅从平等的意义、表现、要求等几方面入手,没有完整的从法律的角度看待。以此来引导学生法眼看平等。
图片的选材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以此告知学生:平等,是全人类的追求。
对比新旧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变化,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加深认识。
通过真实的法律条文,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再理解。
视频中涉及到的人员,既有一般
百姓,也有国家机关人员,以此来引导学生: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惩处。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提升能力目标,落实践行统一的原则。
课堂练习
1 一居民在小区遛狗,草坪上留下狗的粪便,引来居民的不满。面对他人劝说,这位居民说:“养狗遛狗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对此你的认识是( C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良好的公共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前提
③社会规则需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维护
④权利如果受到限制,就无法充分行使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 2020年1月17日,一则“赶着周一闭馆,躲
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博文登上热搜榜,“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引发众怒。故宫的管理维护有相关制度和规则,一些人竟然可以在闭馆日堂而皇之地驱车游览,如此任性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故宫的地砖岂能被特权碾压
②“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不容侵犯
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随意“撒欢儿”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观察漫画《“任性”》,运用法律知识回答。
请结合漫画中人物的行为,谈谈你对自由和法治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
乘客要求在非站点下车,遭到拒绝后去抢夺司机手中的方向盘,扰乱交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构成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了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治限定了自由的边界,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法治保障了自由的实现,法治保证了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无法治不自由。公民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由和权利,超越了法律,也就失去了自由。
根据本节两个板块的内容,习题训练
两个选择题分别考察两个板块的内容,漫画分析题稍有难度,利于学生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
根据课件提示,回答本节知识结构
总体把握本节所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和板块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