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年高一化学人教必修2——油脂 蛋白质【自主导学】一、油脂1.组成特点及分类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组成油 __C、H、O__ 植物油 __不饱和__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 动物脂肪 __饱和__高级脂肪酸甘油酯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3.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点拨: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油脂是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二、蛋白质1.组成特点2.化学性质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能保证身体健康;(2)动物的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__蛋白质__,可应用于工业上;(3)酶是特殊的__蛋白质__,是人体内重要的催化剂。点拨:浓硝酸可以检验蛋白质,但常用灼烧的方法鉴别蚕丝制品。【知识点1 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问题探究:1.能否用植物油萃取溴水中的溴?2.人们经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什么?探究提示:1.不能。植物油含不饱和碳碳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2.油污的主要成分为油脂。油脂属于酯,不溶于水,但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并且温度升高碱性增强,因此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效果更好。知识归纳总结:1.油脂的物理性质:(1)油脂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乙醚等有机溶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为混合物。(2)油脂在常温下既有液态也有固态。油脂中的碳链含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2.分子结构 3.化学性质(2)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点拨:(1)液态植物油含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2)有些油脂是由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3)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才是皂化反应。(4)油脂在酸性、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都生成甘油,但另一物质分别为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盐。(5)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知识点2 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问题探究:1.如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纺织品是棉制品还是羊毛制品?2.颜色反应和焰色反应有何异同?探究提示:1.棉制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可用灼烧法来鉴别,灼烧后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制品。2.颜色反应是指某些蛋白质(通常分子内含苯环)遇到浓硝酸变黄,这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焰色反应是指钠、钾等某些金属元素被灼烧时,火焰呈现某种颜色,如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它属物理变化。【知识归纳总结】1.利用水溶性(1)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如烷烃、烯烃、苯、酯等,而乙酸、乙醇易溶于水。(2)应用:用水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己烷,乙醇与油脂等。2.利用密度大小(1)特点:烃、酯(包括油脂)都比水的密度小,溴苯、硝基苯和四氯化碳等比水的密度大。(2)应用:用水鉴别苯和溴苯。3.利用燃烧现象4.利用官能团的特点点拨:(1)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含有碳碳双键。(2)紫色石蕊试液可用于鉴别羧酸和其他有机物。【提升训练】1.下列有关油和脂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油脂称为油,由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油脂称为脂肪B.油脂属于酯类,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油脂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D.由反应后反应液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判断皂化反应基本完成解析:油和脂肪都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A错误;油脂属于酯类,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皂化反应,C错误;皂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后的反应液不会使石蕊试液变红色,D错误。2.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质是一种基本营养物质C.灼烧某白色纺织品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可说明此纺织品不是人造丝D.人的皮肤上不慎沾染浓硝酸后变黄色是物理变化解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A正确;蛋白质、油脂、糖类都是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B正确;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没有该味,能鉴别,C正确;人的皮肤上不慎沾染浓硝酸后变黄色,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3.油脂是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总称。油脂既是重要的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C )A.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B.油脂属于酯C.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解析:本题要求选出“与含有的不饱和双键有关的”性质,A、B、D三项是油脂的共性,与结构中是否含不饱和双键无关,C项与Br2加成是不饱和双键的特性,所以选C。4.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D )A.遇浓硝酸显黄色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解析: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5.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C.油脂中的碳链含有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D.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变为脂肪解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B的说法错误;A、C、D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正确。6.(2019·九江高一检测)下列各项属于油脂用途的是( A )①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甘油 ③制取肥皂 ④制备高级脂肪酸 ⑤制备矿物油A.①②③④ B.①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解析: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植物油和动物脂肪都是油脂。油脂是人类重要的食物之一;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制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取肥皂和甘油;矿物油是各种烃的混合物,是石油的分馏产品,不能由油脂制取。 7.(2019·沈阳高一检测)在一定条件下,动植物油脂与醇反应可制备生物柴油,化学方程式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B.生物柴油是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C.动植物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D.“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解析:油脂、短链醇均可来自动植物资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物柴油由可再生资源制得,A项正确;根据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可知,生物柴油是由不同酯组成的混合物,B项正确;动植物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地沟油”主要是动植物油脂,利用上述反应,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D项正确。8.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油脂在人体内的水解产物是硬脂酸和甘油B.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合甘油酯分子组成的混合物C.脂肪里的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大,熔点较高D.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解析:油脂在小肠内的消化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有好多种,不一定是硬脂酸,A错误;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B正确;脂肪中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高,熔点较大,常温下呈固态,C正确,油脂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D正确。 9.下列能用来鉴别CH3CH2OH、CH3COOH、葡萄糖溶液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D )A.钠 B.硝酸C.碘 D.新制Cu(OH)2悬浊液解析:只有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分别混合时,现象有明显区别。乙醇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乙酸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变为蓝色溶液,沉淀消失;葡萄糖溶液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砖红色沉淀生成。10.(2019·唐山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天然油脂一般都是纯净物B.油脂是不溶于水、比水轻的酯类物质C.油脂的硬化反应与碳碳双键官能团有关D.油脂的皂化反应是酯基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延伸探究】1 mol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多少?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和丙三醇的物质的量又是多少?解析: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A错误;油脂属于酯类,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正确;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硬化,C正确;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作皂化反应,D正确。【延伸探究】1 mol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3 mol,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的物质的量为3 mol,生成的丙三醇的物质的量为1 mol。11.(2019·威海高一检测)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非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获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GFP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鲜艳绿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GFP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可以水解B.天然蛋白质属于纯净物C.GFP发出荧光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D.蛋白质通常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解析:GFP为蛋白质,A正确;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B错;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指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C错;通常用灼烧的方法和颜色反应检验蛋白质,D错。12.(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以下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C )A.食醋中含有醋酸B.酒中含有酒精C.谷类中含有的淀粉D.植物油、动物脂肪中含有的油脂解析:醋酸、酒精、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B、D选项错误;淀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脂肪酸聚合物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解析: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蚕丝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则没有;B项,高温加热会使油中的脂肪酸聚合,产生很多脂肪酸聚合物;C项,加热能使流感病毒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死流感病毒;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14.(2019·永安高一检测)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蚕丝、羊毛、棉花的成分都是蛋白质解析:植物油分子中存在碳碳不饱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错误;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正确;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错;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15.(2019·德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油脂会造成人体肥胖,所以不能食用B.脂肪酸在体内可以被氧化从而供给人体热量C.摄入人体的脂肪大部分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人体内D.必需氨基酸在体内有促进发育的生理功能解析: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应该适量食用。16.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1)有下列几种食品:①花生油中所含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为__油脂__(填“糖类”“油脂”或“蛋白质”)。②吃饭时,咀嚼米饭一会儿后感觉有甜味,是因为淀粉发生了__b__(填字母)反应。a.分解 b.水解c.氧化(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d__。a.用燃烧法鉴别毛织品和棉织品b.用纯碱洗涤锅盖上的油渍c.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米醋d.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解析:(1)①花生油属于油脂。②米饭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得到有甜味的糖。(2)毛织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a项正确;油渍属于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水解,b项正确;闻气味可鉴别白酒和米醋,c项正确;食盐中加入的是KIO3,不是I2,故不能用淀粉溶液鉴别加碘食盐和不含碘的食盐,d项错误。17.(2019·四川成都七中期末考试)现有7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已知它们盛装的液体可能是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油脂、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液体的名称。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①把7瓶液体依次标号为A、B、C、D、E、F、G后闻气味 只有F、G两种液体没有气味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E三种液体不溶解而浮在水上层③分别取少量7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F中产生砖红色沉淀④各取C、D、E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中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1)试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液体名称:A__乙醇__,B__乙酸__,C__苯__,D__乙酸乙酯__,E__油脂__,F__葡萄糖溶液__,G__蔗糖溶液__。(2)写出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解析:(1)本题通过实验现象与性质的关系来推断有机物。7种物质中只有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无气味;苯、乙酸乙酯、油脂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乙酸呈酸性,能与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发生中和反应,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乙酸乙酯、油脂均在稀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不再有分层现象,乙酸乙酯的水解产物之一乙醇有特殊香味,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不与NaOH反应。(2)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加热会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