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系列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第一单元(13-14条)考点解读:13.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B)⑴古代希腊罗马被称为“西方文明发源地”⑵古代希腊两个重要的城邦国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⑶确立雅典民主制度的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达到全盛时期的执政官是伯利克里。⑷陶片放逐法是维护雅典民主的有力措施之一。⑸古代罗马在公元前509-27年的制度实行政治制度是共和制,权力最大的机构元老院;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元首制⑹比较古代希腊罗马的主要文明成就:表现 古代希腊成就 表现 古代罗马哲学 现代西方人所使用的“哲学”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著名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法律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以它为起源的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科学 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等学科体系 文学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文字 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盲诗人荷马《荷马史诗》是世界闻名长篇文学作品 戏剧 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 建筑 讲究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形结构。代表:凯旋门、高架引水渠艺术 米隆《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人高超的雕塑艺术 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拉松赛跑都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考点14:知道百家争鸣及其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A)⑴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思想观点)儒家 创始:孔子 政治思想上①强调“仁”(核心思想)。“仁”就是爱人,要求关心和爱护他人;(道德要求:“仁”的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发展: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道家 创始:老子 ①辨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②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发展:庄子 主张“顺应自然”墨家 墨子 主张“非攻”、“兼爱”,反对战争,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与时移”,同时强调法也不能总是在变。他认为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地位。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提出“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军事名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很多西方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2)影响: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考点拓展: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的文明 位置 大河 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共同原因 结论古代埃及 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 ①都产生于大河流域,从地理位置看,位于20°N-40°N度附近,中纬度、北温带,临近大河流域。②大多气候温暖多雨,热量、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农作物的培植生长,适合人类居住,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强古代巴比伦 西亚新月沃地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古代印度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恒河 古代中国 东亚 黄河、长河 (13-14条)基础练习:选择题1.古代希腊和罗马对世界文明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 )①雅典的民主制度 ②古罗马的法律体系 ③雅典的奥运精神 ④古罗马城的建筑风格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右图反映的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所实行的“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的积极作用有( )①给予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机会②对威胁民主的人有震慑作用③成为维护雅典民主的有力武器④是打击政敌和对手的最好工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古代雅典,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公民在公民大会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把陶片交给工作人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 )A.实行贵族统治 B.积极武力扩张 C.实行民主制度 D.崇尚无为而治4.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民主制度基础上的B.广大妇女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外邦人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D.城邦中正真能够享有民主的人只占少数5.绍兴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可能处于( )A.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 B.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C.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6.某班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这 (?http:?/??/?www.21cnjy.com?)样一则未标明出处的材料:“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则材料体现了(???) A.儒家的“仁爱”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道家的“守静”思想??????????? D.墨家的“兼爱”思想7.《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 (?http:?/??/?www.21cnjy.com?)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其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得在依靠( )A.礼乐制度 B.伦理道德 C.法治建设 D.以人为本8.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平等、互利、兼爱”。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9.春秋战国时期,对如何维持社会秩序,流派纷呈。下表对社会不同角色的日常规范要求,符合哪一学派的主张?( )层面 日常规范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族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10.古希腊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交相辉映。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文明成果是( )A.《十二铜表法》 《史记》 B.《荷马史诗》 《论语》C.《十二铜表法》 《论语》 D.《荷马史诗》 《黄帝内经》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陶片: ⑴材料一的陶片按照历史资料的表现形式,属于什么资料?反映了雅典哪一民主措施,有何重要作用?材料二:伯利克里发表演说 :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的,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⑵材料二中的“全体公民”、“少数人”分别是指什么?你赞同伯利克里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材料三:有个德国人这样说过:“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⑶用史实说明罗马以法律征服世界的持久影响力。参考答案:选择题1-5:AACDA 6-10:DCDBB二、非选择题11.⑴成为维护雅典民主的有力武器之一,防止某些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⑵全体公民是指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少数人是指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进步性体现在当时雅典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共同决定内政、外交,和平与战争等重大问题,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局限性体现在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⑶以《十二铜表法》为起源的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