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的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和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分析了地方性的自治权与国家主权的不同,阐明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第二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方针,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阐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目“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并具体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阐明了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格局、行政区域的类型,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懂得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2.能够结合历史阐述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结合实际阐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我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四、教学过程(所有涉及视频和资料都是可选择性使用)课程导入: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产生过程,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36年5月,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十五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开始了继东征之后著名的西征。6月27日,西征红军解放了豫旺县城所在地下马关,随后成立了苏维埃陕甘宁省豫旺县政府,8月初,决定在豫旺县和已解放的海原县部分回族聚居区开辟建立一个回民自治政权,命名“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1936年10月20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宁夏同心城清真大寺成立,是全国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 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这一纲领。这个施政纲领是根据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基本精神制定的,规定: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依据民族平等的原则,联合蒙、回民族共同抗日。尊重蒙、回民族之信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并扶助其文化的发展。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图为参加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们走出会场。1949年,起草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还是采取苏联的做法实行邦联制?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毛主席曾就这个问题专门征求意见。李维汉同志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党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得到起草小组的一致赞同。因此,《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1952年8月9日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明确规定:各民族自治区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统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并受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依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得分别建立各种自治区。至1953年3月,全国已建立相当于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地方47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加强了民族团结,激发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的爱国积极性,推动了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步改变着少数民族的面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年画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1月 毛泽东主持起草宪法。9月15日至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进行了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005年5月11日通过的《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具体化。总结: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逐步发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今天的课程,我们就重点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民族格局的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观看视频:《壮乡服饰里的最炫“民族风”》《精彩!新奇!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壮乡服饰里的最炫‘民族风’”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精彩!新奇!这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视频中体现的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是新时代少数民族生活幸福的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从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原则,使各民族凝结成牢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可用如下材料举例说明:1936年2月正式成立的东北抗日联军,除汉族外还有满、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团结抗战的特点,满族抗日民众中,师以上领导就有赵尚志、陈翰章等人,“八女投江”中的安顺福、李凤善则是朝鲜族女战士。 赵尚志 陈翰章王盛烈 国画《八女投江》1937年8月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原则下共同抗日。” 1937年10月,马本斋在家乡组织成立了一支60人的回族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被改编为冀中回民支队。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的主要城镇及铁路线为日军侵占,并建立了兴安伪政权,疯狂掠夺当地资源。为增加财政收入,还强迫当地民众广种鸦片,牟取暴利。随后又阴谋挑拨蒙汉民族关系,鼓动、扶植蒙古封建王公上层进行“独立”“自治”运动,妄图建立所谓的“蒙古国”傀儡政权,成为其“以战养战”的经济基地。蒙古族人民不甘外侮,组织了义勇军、蒙汉民族抗日联合会等,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蒙古族抗日骑兵部队向日军发起冲锋地处中国大西南的广西、贵州、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广西部队中就有大批的少数民族子弟,以英勇善战著称于抗日前线。在贵州,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从1938年至1942年,贵州共征兵45.7万人,其中很多是少数民族战士。1937年12月,云南各族民众自带干粮,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全凭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历时半年多,在崇山峻岭、激流大川间修筑了从昆明到畹町的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时期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云南各族同胞修筑滇缅公路抗战期间,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发动组织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各族人民为抗战贡献力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募捐活动。仅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新疆各族人民共捐款折合银元222万元,还有牛、羊、驼、马、皮衣、药品等各种慰问品。1943年,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响应“一县一机”的捐献运动,募款558万多元,用于购买飞机。至1944年8月,新疆各族人民共捐献飞机154架,仅塔城各县就捐献14架。新疆各族人民为捐款购买的战斗机举行命名仪式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1)一般行政地方观看视频:《山东》(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山东”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一般行政地方分为省(直辖市)、县(县级市)、乡(镇)三级,在设区的市的情况下则为四级。一般行政单位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它们没有自治权,因此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和措施。中国共有包括视频中介绍的山东省在内的23个省级区、4个直辖市属于一般行政地方。(2)民族自治地方观看视频:《广西》或《新疆》(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广西”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新疆”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民族自治地方是指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的实行区域自治的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除行使宪法规定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授予的自治权,并在经济、文化、机关组成等方面享有特殊的优惠。我国共有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5个自治区,有30个自治州、117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3)特别行政区观看视频:《香港》或《澳门》(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香港”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澳门”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特别行政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分析材料,总结地方性的自治权与国家主权的不同: 2019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巴西利亚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时,就当前香港局势表明中国政府严正立场:香港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坚定支持香港警方严正执法,坚定支持香港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大会上讲话: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澳门特别行政区坚决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正确行使高度自治权。顺利完成基本法第23条和国歌法等本地立法,成立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有效落实。总结:地方性的自治权不同于国家主权。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是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1.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观看视频:《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五个民族的一户家庭》(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五个民族的一户家庭”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分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在广西,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达130多万个,尊重包容、以诚相待,是这些家庭和睦幸福的共同秘诀,也是广西70年民族团结进步的写照。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观看视频:《北川: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或《罗城: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北川: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罗城:中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立法、干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广泛的自治权。3.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观看视频:《石榴花开》(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石榴花开”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同时,宪法也规定:“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4.意义 观看视频:《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呼麦悠扬》或《西藏》(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呼麦悠扬”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西藏”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这些年的发展进步,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广西的发展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活着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92%。全广西有12个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县、59个民族乡。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实行了区域自治,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92%以上。在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最近5年实现7万多人脱贫;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贫困发生率已大幅下降;唯一的“土瑶”聚居区,越来越多的群众住进了新房。三江侗族自治县根据侗族群众家家户户会做油茶的特点,引导民族村寨大力发展油茶种植业,目前油茶种植面积约62万亩,位居全国第二。靖西市旧州依托当地壮族妇女擅长缝制绣球的优势,发展绣球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绣球之乡”,年产绣球50多万只,年产值近10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国家。 昔日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村一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可爱新村壮族聚居地——“绣球之乡”靖西市旧州总结:因此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大大缩小;各少数民族不仅能够在自治地方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而且能够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并行使相关权力;全国各民族更加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5.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观看视频:《西藏: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改革先锋在基层—库尔班·尼亚孜: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上图是视频资源“【典型案例】西藏: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改革先锋在基层—库尔班·尼亚孜: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分析如下资料: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2020年3月11日发布《2019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声称“世界各地的威权政府通过严重的人权侵犯和践踏来压制人民”,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还点名指责中国、伊朗、委内瑞拉和古巴。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发布的这份报告涉华部分包括刑事司法、公民权利、新疆和香港等方面。其中在提及新疆问题时,声称“当局在新疆强迫拘禁100多万名少数民族”,并宣称中国打压宗教自由。蓬佩奥还在发言时抹黑称,“中国在新疆的记录是世纪污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月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驳斥说,美方的所谓“国别人权报告”和蓬佩奥的讲话充满政治谎言和意识形态偏见,我们坚决反对。新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中国政府在新疆依法采取反恐和去极端化举措,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支持和拥护,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和积极评价,美方无权对此说三道四。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13日发表《2019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指出,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国际霸权,奉行单边主义,践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动辄“退群”“毁约”,推卸国际责任,动摇全球互信合作基础;频频“制裁”“动武”,导致世界多地陷入动荡混乱,引发严重人道主义灾难。总结: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1.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观看视频:《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或《2019年藏传佛学“拓然巴”高级学衔授予暨经师评定活动在京举行》(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2019年藏传佛学“拓然巴”高级学衔授予暨经师评定活动在京举行”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分析如下材料:1954年9月,毛泽东会见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西藏宗教领袖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右)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左)。第一次全国人大,十四世达赖(前)和十世班禅(后)投票。在西藏,达赖是布达拉宫的主,在藏区影响较大,班禅则在后藏的日喀则地区奉若神明,因此排名往往达赖在前,班禅在后。十四世达赖1959年叛逃国外,一直以“和平使者”“人权卫士”的虚伪面孔,利用“宗教领袖”的外衣,四处奔走游说,散布种种谎言,欺骗国际舆论,在外组织非法流亡政府,鼓吹“西藏独立”,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破坏藏传佛教内部的团结和戒律,在背离祖国和西藏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挑唆和支持下,十四世达赖心甘情愿地充当国外反华势力的工具,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和指使下,与包括藏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为敌,采取各种手段,变换各种手法,破坏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社会稳定,企图达到分裂中国的“藏独”目的。十世班禅将毕生精力投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事业中。他对达赖集团鼓吹“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行径深恶痛绝,指出:这“是违背广大藏族人民意愿的,是不得人心的”。并严正声明:“我本人一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西藏独立’,是考虑了历史、现实和未来,深思熟虑后所采取的立场。我坚持反对分裂祖国的任何行径,过去反对,现在反对,将来也反对。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宝贵的生命。”四川省遂宁市灵泉景区内私人非法设立假冒宗教场所,以抽签、燃香、祈福等形式骗取游客钱财。2016年8月,市旅游局、市民宗局、天遂文旅集团、市公安局河东公安分局联合执法,取缔了该非法宗教活动场所,图为拆除现场。广西贺州市富川县一些基督教信徒在瑞光公园一所出租屋内,未经任何审批或其他合法程序,擅自设立非法宗教聚会场所,并于每星期日在此举行聚会。2017年12月,富川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会同公安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行动组,对在场的信教群众宣讲了党的有关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并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在场信教群众明确了什么是正常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同时,对该场所的召集人进行了询问笔录,履行登记备案,没收违法书籍并责成其立即停止一切非法宗教活动。新疆伊斯兰教界各族宗教人士2014年6月4日在乌鲁木齐声讨揭批5·22暴恐事件,号召全疆宗教人士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勇敢地与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行为、宗教极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引导广大信教群众主力正信,反对极端,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总结: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遇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观看视频:《中国藏文化交流团与缅甸佛教界交流》《美污蔑抹黑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中国藏文化交流团与缅甸佛教界交流”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美污蔑抹黑中国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或者用以下新闻材料分析讲解:新闻材料1:2019年12月3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美国政府认为,维吾尔族人权受到侵犯。此外,还有西方媒体报道称新疆设立的教培中心是“拘禁营”,声称国际调查记者同盟ICJC获取了关于新疆的“内部文件”,其中“揭示了新疆的拘禁营管理模式”。12月3日,新疆自治区政府发言人在接受专访时回应外界对教培中心的质疑,称“境外抹黑新疆报道充斥谎言”。他用事实一一驳斥,所谓教培中心“拘禁虐待100多万少数民族穆斯林”、“强迫劳动”、“实行种族灭绝”等报道纯属捏造,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是通过学习借鉴世界上反恐斗争当中一些有效的做法,对一些受感染的、被迫胁参与暴恐活动的人,或者严重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进行最大限度的挽救。教培中心就是寄宿制学校,学员在那里免费食宿,学语言、学法律、学技能。设立教培中心,第一是依法办,第二是公开办,第三是人的进出是动态的,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集中营”。12月5日和7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接连上线两部涉疆反恐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和《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罕见大尺度还原新疆反恐局势和部分案情,并披露部分恐怖组织“东伊运”组织实施暴恐事件的证据。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通电话,对美国在涉疆等问题上的言论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新闻材料2:2020年2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网上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期外媒报道再次公开中国新疆所谓“内部文件”,文件中记录了311名新疆教培中心学员的个人信息,包括他们如何被“收押”等,中方对此有何评论?耿爽作三点回复:第一,涉疆问题不是宗教、民族、人权问题,而是反暴恐和反分裂问题。新疆地方政府依法采取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确保了新疆三年来未发生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有关措施得到了2500万新疆各族人民普遍支持,得到了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也为全球反恐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二,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各类信教群众近2亿人,其中2000多万人是穆斯林;新疆现有清真寺2.44万座,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中国政府自2015年以来发布的7本涉及新疆的白皮书中找到。第三,新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我们不允许外部势力借涉疆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个别组织和媒体企图通过所谓爆料诬蔑抹黑中国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努力的图谋注定失败。新疆继续保持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回击。总结: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观看视频:《汪洋出席宗教团体负责人迎春座谈会》(上图是视频资源“【思政广角】汪洋出席宗教团体负责人迎春座谈会”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总结: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课后活动:观看视频:观看电影《红色之子·单刀赴会》,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之路课程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