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巩固练习选择题1.下面这段话,填入括号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 )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 )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2.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B.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D.看到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的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B.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C.“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 “我丑得连猪狗也不咬我了!”D.可是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20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正在黄梅县邢绣娘影视基地拍摄,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还是等到暑假再去?B.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C.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作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D.近两年,我省经济发展迅猛,不说别的,你看街上的私家车如雨后春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儿的,各种品牌应有尽有。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妙的旋律中,大屏幕上一一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B.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C.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关键在哪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这个问题的? D.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B.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C.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D.“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 A.“行啊!”妈妈开心地说:“等到放暑假了,我一定会带你去参观世博园。” B.江苏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C.开辟我国海洋事业新局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法》于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D.墨西哥湾油井泄漏事故的发生,是由于没有成熟技术的保障呢,还是由于缺乏风险忧患意识呢? 10.下列句子中依次应填入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④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A.①, ②,③—— ④, B. ①: ②?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B.2012年6月6日的《新闻晚报》上,有一篇介绍“国嘴”罗京的文章。 C.现代汉语的通用语——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 D.“过来。”他对我说:“这边看得清楚些。”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D.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13.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1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1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C.贾平凹历时4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D.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感慨地说:“中国医药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地方!”1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1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18.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综合题19.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于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画线句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词语的顺序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不同。请参照示例,根据要求,改写句子。(不增减词语,可适当改动标点) 示例 原句:这种力量是他给我的。 改为突出“他”的句子:是他,给我这种力量的。 原句: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改为突出“发展中的中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0. 从全段表达的语气看,下文□中应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 今年 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我飞机,致使我飞行员至今下落不明。不要说什么“人权”,稍有一点人的良知,都应该感到内疚自责,都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可美国政府不仅推卸责任,而且倒打一耙。这就是美国政府的“人权”□ (1)标点符号 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选择题1.A2.C 解析:“散步”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3.D 解析:“等”和省略号不能连用,删去其一即可。4.B 解析:当句子中出现选择问句时,前面一个问句后用逗号。A项中“你是打算双休日去参观呢?”一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为句子的一个成分,所以引号内的句号应去掉;D项中“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广州本田,”都是列举的内容,前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最后一个逗号应为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5.A 解析:选项B中的两个“、”都应是“,”;选项C中不存在疑问,只是列举问题,所以前两个“?”应为“,”,最后一个“?”应为“。”;选项D中“质问”后加冒号。6.D 解析:说话人在中间,说的话在两边。这种情况的引号,在“说”后应该用“,”。因此D项的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7.D 解析:A项中的“七、八本”应为“七八本”;B项中的“?”应为“,”;C项中的“等”应该去掉,或去掉省略号。8.B 解析: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但整句话是陈述句,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9.A 解析:A句说的后面应该是逗号而不是冒号。10.A 解析:①句使用逗号,排除B D,第②句后面使用逗号,“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我不知道”的宾语,所以选择A。11.D 解析:D句说的后面应该是逗号而不是冒号,与山东泰州考的同一个知识点。12.D 解析:D项中十七八岁表示约数,其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不用顿号,应删掉。13. B 解析:A项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因为选择问句只在最后一个问句句末用问号,中间停顿用逗号;C项中“等”和其后的省略号重复,可任意删掉一个;D项中“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一句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因为此句中的并列成分在句中做谓语,陈述几种情形,有强调之意。14.C 解析:A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四书五经”并非书名,将书名号改为引号;D项中第二、第三个顿号应改为逗号。15.C 解析:“古炉”是一部书的名字,应将引号去掉,改加书名号。16.C 解析:此项中的前两个句子并非问句,应将问号改为逗号。17.A 解析:B项中的“××说”用于被引用的话语之间,“说”字后面应该用逗号;C项中“这是怎么啦?同学们。”一句中,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D项 “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 中“,”改为“、”,因为并列成分在句中作宾语的修饰语,只是列举几个景点,不需要强调。18.C 解析:A项中的“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中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外面来;B项中“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之后的句号应改为分号;D项中“同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只是一个主题,而非书名,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综合题19.(1)去掉省略号。(2)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此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解析:第①题,“贸易”后面的省略号与省略号后面的“等”作用重复,按照习惯用法,保留“等”字,去掉省略号。第②题,原句“此举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突出的是“此举”,如果突出“发展中的中国”,需把“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提到句子的前面去,以状语的形式出现。为了强调某个对象,通常可以借助于标点符号的作用,将句子进行调整,常见的方法是将其提于句首。20.感叹号或问号 解析:这是一种新题型,既考了标点的运用,又考了语意的理解和句式的运用。根据全段内容,“人权”的引号应为反语,故结尾语气较强烈,可选择感叹号或问号,而用问号结尾是反问句式,表达效果更佳。作用是揭示了美国政府“人权”的虚伪性。PAGE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点透视《课程标准》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这个考点: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标点符号的种类: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七种;标号有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等九种。点号能表明句子的各种不同语气或表示句子的停顿,标号的功能是标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考查范围重在常见、常用的几组标点符号,如问号、句号、逗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要求考生能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标点符号的书写:标点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正确。标点符号要占格写,破折号占两格,省略号每三点占一格。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后部分各占一格,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点号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两截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标点符号考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断句题。如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改正一段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为一段文字选用恰当的标点符号,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标点符号的考查,即使不在基础题中出现,作文中也必然用到,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规范性。知识讲解标点符号用法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句号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问号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叹号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顿号 、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分号 ;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冒号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引号 “ ”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括号 (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句内括号),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句外括号),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内括号内部可以有逗号或分号,但不能有句号,即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不能点句号。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 ──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省略号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连接号 —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列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书名号 《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专名号 ___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附注:①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标点符号用法易错点分析一、问号。1.选择问一般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中用逗号。例:是你去,还是我去?2.连续问要在每一个分句的后面都用问号。例:(1)谁在这里打我的埋伏?是爸爸?要不就是那位眼尖的女老师?(2)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山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3.有疑问词,没有疑问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例:(1)为什么叫父子岩,就难懂了。(2)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4.疑问句主谓语倒置,问号放在句末。例: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二、分号与逗号。1.并列分句的停顿,若分句较单一、简短,中间用逗号,反之用分号。例:(1)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三、逗号与顿号。1.并列短语间用逗号,并列词语间用顿号。例:(1)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2)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2.表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例:(1)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2)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3.若所举的不是同一类,不能用顿号,只能用逗号。例: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四、引号和引文末了的点号的搭配。1.若是完整的照录别人的话,末了的标点放在引号之内。例: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2.如果部分引用或虽全部引用,但只把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则原文后面的点号删去,另在引号外应停顿的地方加上适当的点号。例:(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2)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3)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4)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五、“说”字后面标点的变化。主要原则是:“说”在语言前,用冒号;“说”在语言中,用逗号;“说”在语言后,用句号。例:(1)孔乙己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2)“不多不多!”孔乙己说,“多乎哉?不多也。”(3)“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孔乙己说。注意:必须是一个人所说的语言。六、省略号。1.表文中省略的部分;2.表话语的断断续续;3.表话未说完。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例:(1)周团长留下……这点儿炒面,他就……爬进了水塘……(2)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七、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2.表意思的递进;3.表意思的转折;4.表语言的中断、延长。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都可以表示解释说明,两者不能同时使用。例:(1)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2)理智上,我知道我的头发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净多少——尘土能到哪里去?——但心理上觉得干净一些。(3)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4)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八、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例:(1)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为花瓣)。(2)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墓室等(在总图上表现为钟的主体部分)。(3)毛泽东同志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97页)九、书名号和引号。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书名号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等的符号。例:(1)他把这想法写信给电台“大众知音”,盼望能得到更多的知音。(2)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3)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4)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题型解读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解析】该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B项引号内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外;C项“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注释“葫芦”,应该紧跟在“葫芦”后;D项选择问,前一个问号应该改为逗号。【答案】A 2.下面各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剧的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在表演上各具特色。B.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天文社呢?C.“人不可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惟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解析】本题是要求选择使用有误的一项,考查到了破折号、顿号、问号、引号、冒号、书名号等的用法。C项“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答案】C3.下列文段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确实,他们谁也离不开谁。没有瘦老人□胖老人的丰收何以证明□没有胖老人□瘦老人的固守有何意义□大海中多的是鱼□谁的丰收都不足挂齿□大海有漫长的历史□谁的固守都是一瞬间□A. ,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 D. , ; , ; , ? , 【解析】该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与否,形式上将原文的标点全部拿掉,选择使用正确的一项。做这类题目可以采用先审题,确立其中一两处有把握的空格,再找对应答案,进行比较辨析。第二格与第四格前显而易见是个问句,该用问号。可以排除A、D,而第五格前一句话没有表述完整的意思,应为逗号,C项排除,选择B。这段话出自余秋雨的《垂钓》。【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改正过来。①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②这令我想到一则名言,“所谓的‘大人物’,使每个人觉得自己渺小;真正的大人物,使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伟大。”(埃文·埃萨尔)【解析】该题是修改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也是建立在对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的基础上的。①复句内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句号。②冒号可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因此,可以将“,”改为“:”。或者句号放在“(埃文·埃萨尔)”之后,表示引号内引文为句子的一个部分。【答案】①将第一个句号改为分号 ②将“名言”后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将句号放在“(埃文·埃萨尔)”的后边。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每个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不尽相同的,伟大的政治家把为国家、民族建立功勋当作幸福;优秀的运动员打破记录的瞬间,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朴实的农民会为劳作后的丰收和过上殷实的日子感到幸福……上段文字结尾处使用了省略号,该省略号的作是 。【解析】该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前面列举了政治家、运动员、农民对幸福的感受,显而易见,后面省略的是列举内容。【答案】表示列举的省略。 6.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B.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花市上,牡丹、牵牛、梅花、菊花等等……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C.“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此句的主干是,桥恢复青春。D.“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的大事渲染,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够恰当。【解析】本题考查了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提炼句子主干、成语运用等基础积累运用知识,内容不难,但覆盖面广,需要扎实的基本功。B项中的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删掉其一即可。【答案】B 7.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读书,是智慧的行为。愚昧的人,一辈子像游走在黑暗之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最后一事无成口智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光明之中,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怎么会不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①“口”内应该加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画线句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是一个标点符号与句式的综合题。①这段文字举了两类人的一生的不同做法,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中间用分号。②画线句是一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表达肯定的语气,所以“怎么会不”就改为“会”。此题跟标点符号无关,但考试过程中,经常将此类基础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考生要注意搞清楚反问句式的特点,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改写时一定不能违背原意。【答案】①方框内应该加的标点是“;”或“分号”。②改成陈述句: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巩固练习(含答案).doc 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知识讲解.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