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卷历史与社会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题号 一 二得分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A.?唐宋时期??????????????????????????B.?明清时期??????????????????????????C.?秦汉时期?????????????????????????????D.?元明时期2.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江南地区????????????????????????????????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区3.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4.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5.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6.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7.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起启蒙运动,其目的是为了张扬(??? ) A.?自然力量????????????????????????B.?人类的力量????????????????????????C.?理性的力量????????????????????????D.?宗教的力量8.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最早兴起于(??? ) 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美国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 A.?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10.世界从分散趋向整体发展是在(? ??) A.?农耕阶段???????????????????B.?15、16世纪之交???????????????????C.?19世纪初???????????????????D.?20世纪二三十年代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 ①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③采用暴力方式④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15世纪先后出现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两大航海壮举,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宣扬中国的国威???????????B.?促进资本的积累???????????C.?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D.?加快美洲的发展13.19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 A.?德国????????????????????????????????????B.?英国????????????????????????????????????C.?意大利????????????????????????????????????D.?法国14.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主要表现在(??? ) A.?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公社监督工业生产C.?管理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15.近代史上,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走上资本土义道路。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美国的支持????????????????????????D.?对外侵略扩张16.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出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获取黑人地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地曙光”。这充分说明了( ???) A.?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重要来源???????????????????B.?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C.?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D.?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17.工业革命对人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食肉的习惯B.?工业革命后,威胁人们生命的霍乱、伤寒等疾病得到了控制C.?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D.?工业化使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18.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的局部,其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于(??? ) A.?①?????????????????????????????????????????B.?②?????????????????????????????????????????C.?③?????????????????????????????????????????D.?④19.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20.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重大贡献。这所大学的前身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21.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左宗棠2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D.?开辟内河新航线24.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勒索战争赔款,增开通商口岸?????????????????????????????B.?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C.?以商品输出为主??????????????????????????????????????????????????D.?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3分,共52分)25.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1) 依据材料,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谁。 (2)在这段材料中,找出他“罢丞相”的直接原因。(引用原文回答) (3)依据这段材料,指出“颉颃”的含义。 (4)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各国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从此愈演愈烈。……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愈益增长……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渴望谋取政治地位,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现美洲的是谁? (2)中国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 (4)郑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体现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你认为哪个更大?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你的理由。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农业所占比例 工业所占比例1770年 40% 16%1821年 20% 31%(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是什么? (2)图二中的机器在谁的改进下得到广泛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表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英国曾经是近代历史上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读史明智,中华民伟大复兴的今天,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摘自《清史稿》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1)材料一中的“甲午一役”是指什么战争?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可以联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在哪场战役中壮烈殉国? (3)材料三的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首诗应该写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1.【答案】 B 【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明至清朝前期,中国的农耕文明达到鼎盛。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B项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准确识记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2.【答案】 A 【解析】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的纺织业中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A项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朝经济发展状况。3.【答案】 B 【解析】《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题干选项中《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B项《农政全书》是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识记与灵活掌握《农政全书》的相关史实。4.【答案】 D 【解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 ABC三项不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初期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5.【答案】 C 【解析】明代内阁能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 A项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内阁和军机处不能统领军队; B项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说法错误,内阁和军机处没有决策权,是皇帝的顾问或侍从机构,不符合题意; C项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明代内阁是顾问机构,清朝军机处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它们都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是皇权专制的产物; D项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不具体安排地方事务;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 B 【解析】依据所学,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但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在推行闭关政策,镇压人民、钳制思想、遏制近代化因素成长,阻碍社会变革等方面带来严重恶果,至近代前夜的清中期,陷入深刻危机。因此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B项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是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的特征,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以明清时代特征为背景,考查明清时代特征。 ?7.【答案】 C 【解析】17-18世纪,在科学发展的影响下,西欧先进的思想家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受一定法则的支配,并且人有能力去发现这个法则。为了张扬这种理性的力量,他们发起了启蒙运动。 ABD三项和启蒙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理性的力量是18世纪,西欧先进思想家们发起启蒙运动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知识的识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答案】 C 【解析】14世纪前后,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C项意大利最早兴起文艺复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及学生的识记能力。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9.【答案】 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ABC三项都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0.【答案】 B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以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开辟了新的航路,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正式开始。? B项15、16世纪之交世界从分散趋向整体发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注意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1.【答案】 C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采用暴力方式、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只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项①③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本题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12.【答案】 C 【解析】本题的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哥伦布航海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进程。新航路开辟的积极意义: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新航路开辟的消极意义:欧洲的殖民统治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掠夺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贩卖黑奴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所以加强不同地区的联系是两者的共同意义。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理解。13.【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国家,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准确把握,14.【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实行义务教育,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遍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措施表明,巴黎公社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所以巴黎公社与过去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是巴黎公社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伟大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灵活掌握巴黎公社措施及性质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15.【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它也使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军国主义传统,使日本逐渐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所以在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明治维新。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影响的理解。16.【答案】 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曙光”,知道题干的意思是在强调:征服和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再联系所学相关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条件等相关知识,如:资本、劳动力、原材料、市场、技术等条件。而殖民扩张满足了以上大部分要求,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等。这些都属于资本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项殖民扩张与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地重要来源是殖民扩张的客观影响,提法正确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征服与掠夺为资本主义带来的好处,不符合题意; B项黑奴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地发展只提到黑奴贸易,不够全面,不符合题意; C项美洲殖民地的开发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说法也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中强调的“曙光”二字,不符合题意; D项殖民扩张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要求具备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曙光”,理解题干的意思是在强调:征服和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答案】 C 【解析】在农业社会,能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人很少。随着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越来越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开始大力发展教育。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渐渐增多。 ABD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在工业社会,人们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很少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18.【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客户,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准确把握,威海卫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9.【答案】 B 【解析】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的主观观点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不是引导中国走向资本主义,所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因而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也达不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的局限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0.【答案】 B 【解析】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初步尝试,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B项戊戌变法时期创建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大学的相关史实。识记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戊戌变法的成果之一。21.【答案】 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期组织翻译外国书报,购买外国船只和大炮,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符合题意。李鸿章、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资产阶级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答案】 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由此看来,材料“《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所描述的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的准确把握。23.【答案】 B 【解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项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最为严重地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24.【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由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办厂,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代,并且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正确答案为D。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从鸦片战争开始;控制中国海关和内河航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以商品输出为主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一贯手段不是在19世纪末才出现。ABC表述都不准确,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的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二、材料分析题25.【答案】 (1)明太祖或朱元璋(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依据材料,可判断说这段话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罢丞相”的直接原因是“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颉颃” 的含义是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他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明太祖或朱元璋。 (2)“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3)互相制约或上下抗衡。 (4)加强君主的权力或维护封建统治。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6.【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新航路,寻找黄金和香料,传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军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驱使。(4)新航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政治经济革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解析】(1)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来的10年间,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 (2)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明成祖(朱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依据题干“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寻找黄金和香料,传播天主教。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新航路,寻找黄金和香料,传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军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驱使。 (4)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更大是新航路的开辟;理由是: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政治经济革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故答案为:(1)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 (2)明成祖(朱棣);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往来;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新航路,寻找黄金和香料,传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军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驱使。 (4)新航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政治经济革新;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史实。27.【答案】 (1)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条件: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表明了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由此可知,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政治条件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经济条件是最早开始和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在生产力上得到巨大的发展。(2)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图二是改良的蒸汽机,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蒸汽机为火车提供动力来源;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钻研,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之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以此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得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3)本题考查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及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二“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可知,材料二表明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国民总收入中工业比重超过农业比重。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4)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发展的认识,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我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故答案为:(1)政治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条件:率先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2)瓦特;人们利用蒸汽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表明了英国国民经济由以农业为主,转到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辅的阶段。(或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28.【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有海无防。(2)邓世昌;黄海海战中。(3)《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1896年。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藩篱尽撤”,说明了近代中国有海无防的海防现状。(2)依据材料二“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为了保护旗舰,坚决指挥致远舰对敌,最后壮烈牺牲,邓世昌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3)依据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给日本,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激起了人民的愤慨,1896年,丘逢甲写了《春愁》,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故答案为:(1)甲午中日战争。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有海无防;(2)邓世昌;黄海海战中;(3)《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1896年。【点睛】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条约的内容和意义是考试的易考点,本题的难度偏高,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到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